?

論創造力及其培養

2017-01-16 00:25陳菲
東方教育 2016年11期
關鍵詞:教育觀念創造力創新思維

陳菲

摘要: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問題已得到廣泛的重視。本文從青少年的創造力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創造力及其培養的闡述,分析了影響我國青少年創造力發展的因素,得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創造力;創造力的培養;創新思維;教育觀念

正文:

1.什么是創造力

創造力是一個多學科、多領域和多視角的概念,在人類認識史上,出現過在各種各樣的在不同學科視野中關于的創造力定義:比如心理學將創造力視為一種心理品質的表現,在物理學中創造力代表了對世界新序的洞察力,而在管理學中創造力則指個人和組織的一種創新能力。由此可見,各個學科視野中對創造力的共識,是將創造力主要視為人的一項基本能力,至于這種能力的性質,在各個學科視野中卻各不相同?!?】有的學者將人們較為認同的創造力定義概括為:根據一定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信息,開展能動思維活動,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智力品質。由此看來,我們應該從四點把握創造力:第一,創造力是一種智能品質(而不僅僅是智力品質),這種智能品質是特定的心理活動過程和加工 “產品”能力的綜合構建,其核心要素(或 “內核”)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想象。第二,創造力來源于(或依賴于)一般的智能品質,但又高于一般的智能品質,它以一種高級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出來。第三,創造力是個體內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從廣義上講,創造力應包括創造性動機、情感、態度等非智力因素。進一步講,創造力是包括個體人格特征在內的多維結構。第四,創造力是個體的創造力大小同生成新穎、獨特的產品?!?】深入理解創造力的實質,對解答學校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一問題,具有一定的教育啟示。培養創造力,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創新思維的培養,一般認為,創造性思維具有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三個特征。

2.培養青少年的創造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創造力及其重要性的理解)

2.1培養青少年的創造力是時代的要求

今天這個時代是高科技呼嘯而馳的時代,技術和知識遠遠地跑到了生活的前頭,我們都在匆匆地趕路,樹立“趕路意識”,把自己變成一只先進的“中央處理器”,在創造性學習中喚醒自己的潛能,激發自己最大的創造力,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神圣責任和崇高使命。因此,這個時代是一個創者勝出的時代。既然創造性地工作和學習已經成為時代對我們的要求,那么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就成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青少年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因此培養青少年的創造力顯得尤為重要。

2.2培養青少年的創造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在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只有抓住了這一點,就算是抓住了素質教育的根本。對教育來說,培養創造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無的事,而應成為所有教育活動的一種基本指向。在走向知識經濟的時代,由于原創性是發展成敗的關鍵,所以它將成為評價教育成敗的最高標準。

3.制約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因素

3.1學生因素——不會創新的錯誤觀念

能不能創新,創新成果有多大,首先取決于有沒有創新意識、創新的精神和堅持下去的毅力。著名教育學家段福德曾經在授課過程中做過一個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你認為自己有創新能力嗎?”回答有的占20%,回答沒有的占60%,回答不清楚的占20%。在回答為什么認為自己沒有創新能力的時候,很多同學選擇了“我是常人”?!拔沂浅H恕?、“我沒有創新能力”這種觀念把許多同學的創新潛能都扼殺掉了。實際情況是,人人都有創新的潛能,但是能否發揮這個潛能卻取決于諸多的客觀和主觀條件。我們之所以能夠夠做出人人都是創新之人這個判斷,是因為無論從人的本性上,還是從創造與創新的區別上以及教育活動中學生的創造能力可以培養上都可以證明:人人皆是創新之人!【3】

3.2教師因素——某些教師沒有認識到創造力能夠培養

英國教育心理學家傅萊爾等人調查了英國57所大中小學的1028 名教師,發現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創造力是可以培養的!阿琉海曼和陳昉的調查也發現教師大都認為創造力是每個兒童都具有的特征,可以在每個人身上得到發展,并且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代爾奇多發現教師認為在課堂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創造力的發展對提高學業成績是必要的,而且教師也應該具有創造力的相關知識。[4]但是中國的許多教師情況截然相反,很多老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認為創造力是天生的,并不能夠經過后天培養,所以中國學生的創造力比外國學生相對較少。至于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策略就更不用提了,中國教師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4.培養青少年學生創造力的有效策略

4.1打破陳舊觀念的束縛——激發學生的創新積極性

創新最重要的是強化創新意識。創新教育首先要強化意識,要樹立無比堅定的信念,喚醒學生的創造性潛能。青少年學生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他們一旦堅定了信念,再加上自己不斷刻苦努力,創造性的思維水平是會與日俱增的。經驗表明,激發強烈的創造動機,是強化創造意識的中心環節。培養創造性的心理動機應注重求知欲、進攻性、興趣與愛好這三個方面。所以老師應該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性:創設情境,制造創新氛圍;設置懸念,激發創新欲望;問題激疑,波動學生心弦。

4.2教師因素

4.2.1教師應該更新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對于塑造教師的行為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素質教育的形勢和當今世界的要求,我們教師應該接受挑戰,更新觀念,重塑自我,做深化教育改革的弄潮人。為此教師應該做到兩點。

第一,從傳統教育觀念中脫殼。這里的“殼”指的是受傳統教育體制決定的整套傳統思想觀念,其核心部分就是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方式,看重的是經驗,定型的經驗往往被看做長期不變的真理,很少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教師應該從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對破除陳腐教育觀念的重要性的認識;第二,增強人才培養的責任意識;第三,注重在教學實踐中轉變教育觀念。

第二,樹立全新的創新教育理念。所謂的全新的創新教育理念,就是以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為價值取向的思想觀念,是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圍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實施教育的思想。

4.2.2教師應該考慮培養青少年學生創造力的策略

第一,開發創造力課程。在“創造力是可以教的”等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應該注重創造環境的營造,依托學校本位課程,進行創造力教育。小學階段創造力課程主要涉及語文、數學、自然、生活、藝術與人文、社會等學習領域,由各校教師根據學校情況與學生需求設計,多以跨學習領域的專題課程為主。學校通過科學展、創造發明講座、成果發表會等形式,營造創造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考?!?】

第二,學校中創造性思維的訓練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

1.頭腦風暴法。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后鼓勵學生尋找盡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慮該答案是否正確,教師也不作評論,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來為止。延遲對答案做評論,可以鼓勵學生多提答案,也防止他們因怕說錯受批評而敢說。

這種情況下,一種想法可能會啟發另一種想法,同時,有些可能初看起來似乎荒謬而又真正體現創造性的想法不至被扼殺。

2.聯想技術。包括自由聯想和定向聯想兩種。定向聯想指對聯想的方向給出了規定,是有限制的聯系方法。學生從已學知識、已有經驗出發,運用聯想技巧,去尋找并建立事物間新奇而富有意義的聯結關系。

3. 分合法。這是戈登1961年提出的一套團體問題解決的方法,核心思想是:“把原本不相干,不相關的元素加以整合”,即“使熟悉的事物變得新奇”和“使新奇的事物變得熟悉”。比如,熟悉的“草莓冰激凌”也是一種富含維生素的“面膜”等等。此外還有狂想類比,直接類比,擬人類比,符號類比等方法【7】

結束語:

總之,對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共同解決在創造力培養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達到培養創造力的目的,為迎接未來世界的創新潮流做好充分的準備,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創造力的文化內涵及其教育啟示》,[J],宋兵波 周運正,教育科學研究,2012年4月

[2]《論中小學生科學創造力的培養》,董新良(山西師范大學),[J],中國教育學刊,2001年8月

[3]《創新思維的自我修煉》,[M],段德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0月,p2-4

[4]《點擊學生的創新思維》,[M],李向成 任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0月,p161-173

[5]《點擊學生的創新思維》,[M],李向成 任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0月,p4-10

[6]《“創造力是可以教的”:臺灣地區創造力教育“政策”與實踐》,[J],周粲,中小學管理,2014年12月

猜你喜歡
教育觀念創造力創新思維
以生成性培養創造力
激發你的創造力
激發你的創造力
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淺析初中英語教育中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淺談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
中職音樂欣賞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巧用“錯誤”激活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培養職校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