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7-01-17 19:38張人才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大學生教育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幫助大學生克服人生困難、順利步入社會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自身成長經歷、家庭、身體和外部環境變遷。本文由此得出應從加強心理衛生宣傳、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強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三個方面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在我國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群體對象。截至2015年,我國大學生已達到4018.1萬人。心理健康程度關乎到大學生的人格與未來。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素質教育都是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是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

在我國,高考一直都是每個家庭密切關注的焦點。因為家長認為高考為孩子們提供了公平進入理想大學的機會,并寄希望于從大學畢業的學有所成的學子們能順利找到安身立命的工作。其實這個觀點是有一定科學性。大學教育是以素質教育為主的教育,教育的內容不僅包括專業知識,還包括針對大學生人格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這兩項教育缺一不可。大學生如果只學習專業知識不注重心理健康,將會成為不諳世事的書呆子,甚至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F在大學基本都設置了心理咨詢室,并配備了專業的心理咨詢室,同時也將大學生心理教育設成大學生的必修課。因此,在大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學習內容。

2、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良好基石

大學生大多年齡都在17至23歲之間。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的特點是比較復雜的,在心理上仍然有高中生的青澀,又有對社會生活憧憬而表現出來的準成熟狀態,而在身體上大多數大學生與成年人基本沒有差異。因此,在心理健康上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調查顯示,心理健康程度直接決定大學生能否找到滿意的工作。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后選擇就業而不是繼續攻讀碩士。在步入社會后,不論是求職,還是在工作當中,大學生無法避免的就是與人打交道。而與人交往實際上體現的就是個人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強的人往往能在社會中如魚得水,而心理健康教育正是提升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徑。

3、能幫助大學生克服人生困境

由于大學生心理不夠成熟的這一特點,在面對人生困境的時候就特別缺乏應對的能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認清什么自身、認清困難的本質,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應對困難的堅強人格品質。雖然大學校園并不是社會,但比起高中校園生活要復雜得多??梢哉f大學校園就是學生們徹底脫離父母的監管步入社會的預備處。

在這個預備處中,學生將開始獨自處理遇到的種種自己認為不可解決的苦惱和問題。這些問題包括要如何安排好玩和學的關系,如何和老師、同學相處,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費等等問題,他們開始學習像一個成人一樣生活。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對他們遇到的新問題可能是愛莫能助的,因此大學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成長經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經歷,幼年或童年的幸福與否直接關系到成年后的性格和人格的養成。人在童年的痛苦經歷往往影響這人的一生,有些人在成年后還總是做和痛苦經歷有關的噩夢就是這個觀點的印證。調查顯示,幼年或童年遭遇家庭離異的兒童在長大后普遍有缺乏自信、過于膽小、無安全感等負面性格特征。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一些在小時候沒有沒有實現的愿望很有可能就是人成年后的執著追求,因為心里上潛在的未得到的不滿足感需要得以平復。當然,快樂的成長經歷對人也是有影響的,這類人往往不容易出現心理健康上的問題,因為在心理需求上來看,他們是一直被關愛和相對來說較滿足的群體。

2、家庭狀況

家庭狀況包括家庭成員的狀況、家庭的和睦程度、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收支狀況等多個方面。家庭狀況是伴隨人一生都存在的客觀存在。每個人都無法逃離家庭對他的影響。被譽為“鋼琴詩人”的傅聰正是得益于知識分子家庭的熏陶,以及其父傅雷的從小教導,才能有較好的英文基礎,并得到好的音樂啟蒙和教育,這個影響他的職業選擇和性格的塑成。最近有關留守兒童的慘案頻發,他們心理上出現的問題是學者們關注的主要方面。因為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需要過早的面對社會獨立生活,這對其稚嫩的心理是極大挑戰。大學生的家庭狀況直接關系到他的性格、與人交往的態度、自信程度等多個方面。

3、身體狀況

身體狀況是一個人的客觀身體條件。有先天疾病或者后天殘疾的大學生往往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一方面,他可能要克服別人的異樣眼光,易產生厭煩、焦慮等情緒;另一方面,他可能自己就帶有自卑的心態,這種心態往往會影響他與其他人的交往,從而沒有更多的朋友,朋友不多又會使其形成孤僻的性格。再者,一些是后天不注意鍛煉所形成的亞健康身體影響到了心理狀況,比如經常包夜上網游戲,不僅會造成近視眼,還會引發過勞現象,這些疲倦的身體信號都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對自身形成不自信的心理。因此,身體狀況不佳將從客觀上給大學生帶來心理問題。

4、外部環境的變遷

外部環境的變遷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表現為兩個方面。一種是在生活中出現的突發事件的影響。例如,家庭突然遭遇變故對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驗,大學生在遇到這類情況時往往會出現心理的短暫失常,嚴重的會出現頹廢、自暴自棄的心理。一般來說,突發事件對大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越大,造成的心理問題就越嚴重。另一種是換了新環境所出現的不適應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影響相較于上種較為平和,但確實較多大學生都會遇到的。經歷過高考的大學生在大一時可能要面臨如何適應新的大學生活的問題,在即將畢業的時候,又要面臨同床分離、步入社會等心理壓力。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1、加強心理健康宣傳

社會、政府、學校、社區、家庭都應該為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盡自己的一份責任。對于社會來說,應重分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常識,在遇到心理出現問題的大學生時要勇于伸出援手。對于政府來說,應在全社會氛圍內努力營造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氛圍,如出臺鼓勵專家撰寫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書籍和公益講座的有關政策。對于學校來說,應調動老師和同學關注心理健康的積極性,通過舉辦大型演講比賽來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當然,開設相關課程,設立心理咨詢室是必須的。對于社區來說,應舉辦關注心理健康的宣傳活動,同時開展心理醫生到社區義診的活動。對于家庭來說,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努力為家庭而積極生活,努力經營家庭,和睦的家庭就是心理問題的一劑良藥。

2、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是大學生活動和生活的主要區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所依靠的主要就是學校的力量。首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互助組織,比如學生會、學校社團的力量去幫助那些有心理困擾的同學走出心理陰影。。其次,可以充分調動老師的作用。老師的作用不僅是教授知識,還可以起到指導人生,甚至指引學生價值觀的作用。對于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多加鼓勵,在課外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心理疏導。再次,就是可以通過設立心理咨詢室來專門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另外,可以利用寢室同窗的關系,找一些比較有正能量的學生來帶動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及時對他們進行初步的心理疏導。

3、強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深刻且深遠的。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程度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首先,應保持和孩子的有效溝通。大學生往往在出現心理困難的時候第一想到的是家人,如果家人能給予堅實的依靠,很多小的問題就可以第一時間化解。其次,盡量多向孩子傳輸正面的價值觀。很多家長急切的希望孩子成功,希望他們在任何比賽中都拿第一。這樣無形中就給孩子壓力。要允許孩子有失敗的經歷,這樣才能有培養抵抗失敗能力的機會。再次,為孩子營造一個美好和睦的家庭環境。家庭的和睦狀況對孩子的性格、心態都有很大影響。緊張的家庭關系會讓孩子無形中有焦慮的心態,從而影響他們的學業,學業不夠好自然會產生低落的心態。和睦的家庭下孩子更能夠有舒暢和安全的心態去迎接生活中的困難。

參考文獻:

[1]莫少紅.淺談大學生心理素質和諧教育價值[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年06期

[2]范紅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2008年01期

[3]崔鳳華.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作者簡介:

張人才,男,河南周口人,1984年2月2日出生,2011年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大學生教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大學生就業趨勢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