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

2017-01-17 14:03劉勇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數學教學小學培養

劉勇

摘要:當今的小學數學教學,弊端頗多。本文從問題分析著筆,從“以正確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以正確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和“以良好的學習習慣,推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三方面展開論述,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意義,可供一線數學教師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強化學生能力;培養

就目前而言,比較多學生在被動學習,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頭腦里只是老師“灌輸”的內容,離開老師,就不會學習,不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是應試教育造成的后果。

為改變這種弊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小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呢?下面,筆者做以下闡釋:

首先,以正確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小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力。激發一個人的學習動機,是培養其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針對一年級孩子的實際情況,首先,可用一些科學家小時候怎樣立志成才;工農子弟怎樣克服重重困難,刻苦學習,結果成為農藝技師、養豬、養雞專家等故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利用榜樣的力量,在學生心中樹立一些成功的榜樣,再用具體、形象而生動的語言,告訴他們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激發他們“我要學、我想學、我一定要學好”的信心。但是動機教育是長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對隨著年齡增長,卻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個別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輔導,直至改正為止。因此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還必須靠教師良好的教學過程來影響。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相對分散,觀察力不集中,情趣易變。針對這些特點,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時要堅持持久性。通過生動的教學過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意志品質,激發他們獨立思考和探索知識的興趣。為此,筆者重視運用符合兒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語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導操作學具,由直觀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讓學生學得高興,學得樂意,學的不覺疲倦。

其次,以正確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學生學習能力由四個要素構成: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智力技能(指觀察、思維、記憶、想象等心理內部活動的技能)和學習方法。過去的應試教育使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傾向,為加強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在加強“雙基”教學中,又重視思維、記憶等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視教給學生學習放。教給學習方法,是形成學習能力的關鍵,要做到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在教學中,既要研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顯示學法的“透明度”,使學生在探索新知識的同時,學會獲取知識的思維、方法和技巧。做到依據學習規律確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導學法,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在教學實踐中,要貫徹啟發式教學思想,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結構,引導學生在設疑、激疑、解疑中學習新知。在此間教給學生五種教學方法:

一是閱讀學習方法。教師科學地組織學習材料,循序漸進,讓學生學會提綱引領,抓重點,從而科學閱讀,正確理解題意。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生不會使用教材,一堂數學課往往是到給學生布置作業時才打開書本。教材不只是教師教學用的材料,也是學生學習使用的材料,因此,教會學生使用教材也是培養學生資助的獨立的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如在低年級時,應重點放在指導觀察的方法,新課本提供了大量的圖畫、圖形、直線、線段等形象直觀的內容,為進一步學習做準備。而到了中高年級,要注意指導學生學會運用課本中提供的學習方法,來理解概念與規律。通過實際的操作,盡量引導學生依據課本去動手、動口和動腦,由表象再到概念,充分體現知識的形成和指導過程。二是嘗試學習的方法。通過“提出問題——嘗試探索——討論交流——明理開竅”的學習過程,從小激發學生敢于“讓我試一試”的動機,培養探究能力。三是操作學習的方法。通過拼、擺、剪、比和畫等活動,從動作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念,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如在低年級就注重指導學生掌握量線段的長度、畫線段,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畫直角,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高年級訓練學生運用測量工具在地面上測定直線、測量較短的距離,會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畫角等;在中高年級還應注意訓練學生畫圖,制作簡單的統計圖表等。四是數學思考方法。通過例題示范、練習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運用常用的數學思考方法,如有序、對應、變換和轉化,并根據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靈活地運用。五是引導學會分析和綜合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整體的細節或成分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又必須將學生引入整體和系統上。引導是否得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命題,先“化整為零”,把原題解剖成若干小題,然后再“集零為整”,把剖成的若干小題的內容聯系起來。久而久之,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就會提高。

再次,以良好的學習習慣,推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時間里逐步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或方式。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的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應用。好習慣有助于鞏固發展學習能力,而且對將來工作和學習也有較大幫助。1.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兒童的思維具有不穩定性,在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認真思考,會想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有助于思維品質的形成。2.仔細觀察,用心去記。低年級教材里的東西較多。從低年級開始注意教給學生學會比較、觀察、做出正確的判斷、推理。指導養成仔細觀察、善于比較,發現異同的好習慣。讓學生用心地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準確性。同時又能促進學生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3.規范地寫,準確地算。這對低高年級都很重要,先教孩子們認真寫每一個數字和符號,然后再規范書寫數字、答題,以至于以后計算的準確,精確,有的同學不注重書寫,只圖快,不準確,是學數學最要不得的。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十分重要,我們要根據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堅持不懈地訓練與培養,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龍根長.對小學數學能力培養的反思.南北橋. 2014.12;

[2]董獻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教師.2012.9。

猜你喜歡
數學教學小學培養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基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的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數學教學中“量感”的教學探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