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美學視角論鋼琴作品的內涵
——以《夕陽簫鼓》為例

2017-01-30 21:32
北方音樂 2017年22期
關鍵詞:鋼琴曲樂段夕陽

蘇 微

(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從美學視角論鋼琴作品的內涵
——以《夕陽簫鼓》為例

蘇 微

(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鋼琴是西方樂器,對于我國的演奏者來說,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樣在鋼琴方面表現出中國音樂作品的內涵和風格。而中國古曲改編的鋼琴曲在中國音樂發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其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剖析是非常必要的。

黎英海先生有一部成功的作品,這首鋼琴曲中特有的民族特色,運用了中國民族元素,用鋼琴獨有的富有感染力的音色和寬廣音域,以及豐富的音樂表現力來模仿揚琴、古箏、簫、竹笛等民族樂器音色,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幅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中國水墨畫。

鋼琴;美學;夕陽簫鼓

序言

《夕陽簫鼓》[1]屬于我國十大名曲之一,其舒緩動聽的旋律、唯美的意境、動人的情感,扣人心弦。而改編后的《夕陽簫鼓》,是我國著名的鋼琴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以原曲為基礎,加以現代鋼琴創作手法而形成的。

本課題就分析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的美學特征以及鋼琴演奏二度創作中的審美呈現,希望在對鋼琴演奏和中國鋼琴作品的審美方面有進一步的提升。

一、黎英海鋼琴曲《夕陽簫鼓》作品分析

(一)作者簡介

我國著名的老一代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黎英海先生在音樂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令人驕傲的成績。在他創作的眾多優秀的鋼琴曲目中,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陽關三疊》等是我們今天演奏鋼琴作品中比較重要的曲目。

黎英海先生在鋼琴創作上有非常新穎的思路,這些作品不僅用高超的的創作能力展現了我國鋼琴作曲家獨特的藝術審美觀念,還展現了中國傳統音樂審美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色彩的鋼琴作品風格。

(二)創作理念

黎英海先生融合了不同版本的《夕陽簫鼓》琵琶曲譜,參考絲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用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五聲調式創作手法,進行和聲織體、旋律的編排,創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鋼琴獨奏曲《夕陽簫鼓》。

(三)《夕陽簫鼓》的美學分析

《夕陽簫鼓》整曲就像一幅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畫,引人入勝。樂曲通過精彩的表現手段,不時地變換節奏和旋律,扣人心弦,形象地描繪了春江花月夜的那令人著迷的景色,使聽眾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之中。

第一樂段以散板的形式出現,樂曲第一句是鋼琴模仿鼓聲的音效,輪指等手法就像琵琶彈挑的音響效果,節奏比較自由。右手的輪指由漸強漸快再回到漸弱,最后消失在主音上。而后的裝飾音及下行琶音模仿了古箏刮奏的音效,音樂采用自然呼吸式的音響形象地刻化了“蕭”“鼓”的音色。第二小節琵琶裝飾音型的出現,仿佛行云流水般。第三到五小節就像音樂在潺潺流水中引出夕陽下暮色朦朧、江水拍岸的情景,這是用鋼琴的語言模仿蕭、鼓的音色。

第二樂段則由中庸的行板寫成,主題部分“臨水斜陽”。樂段旋律主音分別是“宮、羽、商”音,從引子部分發展。創作手法上采用了“魚咬尾”[3]結構形式,具有典型的中國民族風格。

第三到第十樂段是《夕陽簫鼓》的變奏部分,前三段變奏形象地刻畫出一幅美麗的江南圖畫。

第一變奏采用中板。即興的變奏加上整體向上方平移四度,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豐富了音樂的語言,通過不斷地加花以及豐富伴奏織體,描繪出了山間優美的月夜景象。此變奏稱為“月上東山”, 是主題旋律的衍變。

第二變奏“風回曲水”,在速度上比第一變奏稍快。節奏上更自由、隨性,在第49-51小節出現的獨特笙的聲音,是由鋼琴上的三度、四度和聲模仿而成;在56和57這兩小節,黎英海先生巧妙地利用長顫音這個裝飾音將音樂過渡到了第三變奏。而左手琶音音型的連續使用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古蕭的奏法,優美的旋律完美地實現了中國傳統音樂中“和”“美”的統一。

第三變奏“花影層臺”,樂段剛開始的顫音就好像是不同顏色的花朵爭相映入眼簾。左手重復的八度琶音,與右手配合的天衣無縫,好似蔥蔥花木婆娑起舞。核心旋律在使用了“起、平、落”的結構手法后,緊接著轉入上方五度宮音系統,加以裝飾的緊湊的節奏旋律就好似激流勇進的流水,在聽眾心中揮之不去。

第四變奏則是“水深云際”,速度上采用慢板。整體旋律音和主旋律大部分相同,也是整首作品中唯一一段具有對比性的樂段。這一樂段的低音區的曲調,產生的泛音好似悠遠而肅穆的鐘聲,蕩氣回腸;之后的雙手齊奏模仿了古曲中蕭和琵琶的二重奏,給人虛無縹緲的感覺。

第五變奏“漁歌唱晚”, 此變奏速度上采用小快板。旋律主要在高音區發展,并再次運用了“魚咬尾”手法,節奏型不變的基礎上進行音高的模進,特別是旋律在高音區以32分音符快速的行進,好似漁歌四起,特別符合這一變奏的主題;而每一樂句又模擬了“木魚”的敲擊聲,以跳音形式的安排在每一樂句的尾部,使音樂呈現出“應答”的效果;在樂句結尾處還不忘利用分解琶音,給人在聽覺上造成以波浪般的翻滾流動的感覺,更是增加了歡樂氣氛,生動地表現了人們豐收歸舟后的歡樂之情,在主題的基礎上更加具有歌唱性、戲劇性。

第六變奏“回瀾拍岸”,稍慢的小快板。第二樂句主要突出高聲部的旋律線條,這一樂句表現了驚濤拍岸終于要回歸平靜,清晰而短促的旋律與第一句形成鮮明的對比,平靜的樂句完美銜接到下一樂段。

第七變奏“撓鳴遠獺”,這一變奏模仿了船夫在搖櫓時,船槳與水面發生碰撞所發出的聲響,而鋼琴美妙的顫音就好似人們在月光下歡快地跳舞,速度由慢漸快、力度則由弱漸強,生動形象地體現了聲聲交融的歡樂場景。

第八變奏“欸乃歸舟”, 展現出了作品主題的另一種形式,在這首鋼琴曲中屬于最重要的一段。左手的旋律聲部和右手的分解琶音織體伴奏,雙手配合得天衣無縫,而后右手多連音的使用則讓旋律更加富有歌唱性和完整性。這一變奏分為三部分,旋律上是模進逐段增高八度,在速度上由慢板發展到中板,再漸快到急板,推動旋律的高潮,曲調有力而緊湊地進行著;力度上是整體是由中強到強再到弱,在第四部分上回到強。這一變奏表現了主人公心情洋溢的頂點。而后樂曲速度漸慢,力度上漸弱,在平靜中引出尾聲。

第十一樂段為尾聲“臨江晚盼”,慢板。左手低音區的旋律模仿了簫的音色,寧靜而致遠,聲音愈行愈遠,游人也乘舟遠去。此時,萬物沉寂在寂靜中,使人沉醉于詩情畫意之中,耐人尋味地結束。

《夕陽簫鼓》運用了中國民族調式,即五聲調式,在曲式結構上也很好地將西方音樂的結構方式與中國傳統音樂曲式有機地結合為一個整體,段落分布自由,調性布局根據內容和情緒發展,零而不亂,起承轉合的結構形式整體一氣呵成,體現了中國民族美學“和”的核心思想。

全曲動而若靜,忽遠忽近,借景抒情,情融于景,通過對大自然景物的描寫體現出“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和諧關系,這部作品帶給人們高度藝術美的享受。

二、黎英海鋼琴曲《夕陽簫鼓》的美學特征

作品展現出民族音樂與藝術文化中的意韻和風格,蘊藏著深厚的民族文化情懷?!断﹃柡嵐摹访枥L的場面仿佛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一幅美妙的圖畫,帶給欣賞者無限的獨特風味和回味久遠的意境,完美地展示出了音樂美的特征,別出心裁、意猶未盡。

(一)“山水文化”的意境

《夕陽簫鼓》是寄情于山水來抒發情懷,“山水文化”是中國古典傳統的文化中比較重要的一種,而此作品就是借鑒了這種創作手法,追求的也是“山水文化”的韻律空靈之美,情景交融,猶如一幅唯美的山水畫,在靜謐恬靜的春夜,有微風,有花香,有皓月,有漁舟唱晚。

《夕陽簫鼓》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江月夜擾人心弦的美景,這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有異曲同工之處。隨著曲子一步步的推進,進入高潮,仿佛展現給人們的就是一幅幅讓人欲罷不能的“山水畫”,這部作品中時代氣息與傳統經典相結合,不僅是一種時代的進步,更是對我國古代優秀審美文化的一種高度肯定。

(二)旋律線性的韻律

在中國的傳統音樂中,音樂的情感表達占據主體地位,而形式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比較不受重視,線條性的創作手法使得其使用輕重緩急和抑揚頓挫來表現情感,相比較來說西方則是更重視縱向的發展,和聲織體占據主要的位置,也就是他們更加偏向于理性思維來表達情感。在中國旋律是音樂的靈魂肢體,旋律是音樂的精神食糧,中國傳統的創作理念是“線條性”的旋律特點,單旋律即能表現出所有的思想,黎英海先生抓住了這一點,從始至終都將中國元素滲透到作品中。

《夕陽簫鼓》的成功,將中國傳統文化、傳統音樂的地位提升到了世界的高度,展示了音樂內涵的美和民族音樂文化的相連性。其中采用的中國民族風的五聲調式音階使得旋律優美,速度舒緩,顫音的表現手法加深了“中國韻味”,而琶音運用得更是淋漓盡致,一派詩情畫意,裝飾性的旋律線帶給人們空靈與超然的意境美?!霸?、畫、樂”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展示給人們氣韻生動的經典音樂形象,傳達了《夕陽簫鼓》中國傳統的美學性。

(三)“天人合一”的精神

《夕陽簫鼓》這首成功的鋼琴曲,雖然在表現形式不同于民族樂器,但結合了原曲《潯陽月夜》和民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這兩部作品所蘊含的豐富的審美特征,完美地詮釋了這部作品中蘊含的“夕陽無語,簫鼓有情”的音樂意境。

通過人對自然的深層次的體驗和相對來說抽象的音樂旋律的運用,鋼琴曲《夕陽簫鼓》將這兩點有取有舍地結合在一起,用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富有特色的創作手法,豐富了音樂中的語匯,因而強化了人們的審美感官,“天人合一”的境界完美呈現。

三、結語

黎英海先生用巧妙的創作手法,將中國民間最傳統、最樸實的樂器創作技法和西方的和聲作曲技法完美地結合起來,以西方古典和聲、中國傳統音樂、現代先進的技法三種完美結合,呈現出了音樂美學別樣的風格。

整部作品飽含了濃郁的中國風味和獨特民族音樂特色,作品中豐富的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繼承了中國的審美風格?!疤烊撕弦弧钡暮椭C統一的最高境界是世世代代中國人所追求的目標,符合中國人的對審美的心理和情趣?!断﹃柡嵐摹犯木幥窃谝欢茸髌返那疤嵯逻M行修改完善的,因此鋼琴演奏者在進行二度創作時應該身臨其境,從根源入手,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呈現作品完美的一面。

[1]陳泓宇.黎英海鋼琴作品夕陽簫鼓民族化元素及演奏研究[D].河南大學,2013.

[2]代百生.中國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3(02).

[3]龍艷芳.試論“氣”、“韻”傳統美學思想在中國鋼琴音樂演奏中的彰顯[D].陜西師范大學,2010.

[4]李京紅.夕陽簫鼓的演奏心得[J].鋼琴藝術,1997(05).

[5]唐平.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特有聲韻[J].人民音樂,2007(05).

[6]蘇瀾深.探中華之樂求民族之風——黎英海先生訪談錄.鋼琴藝術,1999(01).

[7]吳瓊.鋼琴曲夕陽簫鼓的中國風格[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11).

[8]王瑩.鋼琴曲《夕陽簫鼓》的文化思考[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4(04).

J647.41

A

蘇微(1994—),女,漢,安徽省宿州市人,碩士在讀,江蘇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鍵盤演奏。

猜你喜歡
鋼琴曲樂段夕陽
鄉間晨雨(即興鋼琴曲)
這里的“夕陽”別樣紅
美學視角之樂段辨析
浪漫夕陽
如何彈奏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中的賦格
夕陽的見面禮
夜的鋼琴曲(六)
江南絲竹器樂合奏曲《三六》
為讓夕陽更美好
作品《黃水謠》曲式分析及情感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