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頭巾法”看法國社會中的文化沖突

2017-01-31 02:45陽佳珍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關鍵詞:總人口頭巾穆斯林

陽佳珍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 廣州 510420

?

從“頭巾法”看法國社會中的文化沖突

陽佳珍*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 廣州 510420

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蘇聯解體與冷戰結束,國際格局變為以美國為首的“一超多強”的局面。著名學者亨廷頓于他當時出版《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提出,未來世界的沖突不是由于意識形態,而更傾向于由文明的沖突導致。他的這一觀點在當時并不被認可,直到911事件發生后,國際關系研究學界才開始重視這一觀點。本文旨在從西方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沖突的角度來分析法國頭巾法與罩袍禁令的頒布引起的一系列事件的成因與影響。

一、法國“頭巾法”的內容與社會影響

(一)“頭巾法”與“罩袍禁令

”2004年2月10日,法國頒布了“公立學校內禁止佩戴明顯宗教標志”的法案,用以禁止伊斯蘭頭巾、猶太教小帽、明顯過大的基督教十字架等具有宗教標志意義的服飾出現在學校;2010年9月14日,法國上議院通過了《禁止在公共場所掩藏面部法》,如果說“公立學校內禁止佩戴明顯宗教標志”法案是根據法國的政教分離原則,無差別地禁止所有宗教標志出現在公眾場合的話,那么“罩袍禁令”顯然就是直接針對“阿拉伯罩袍”了,尤指阿拉伯罩袍中的布卡罩袍(burqa),這種服飾是一種具有穆斯林原教旨色彩的女性服裝,將女性從頭到腳包裹起來,全身上下只露出眼部,與現代工業文明社會格格不入.當時正任法國總統的薩科奇曾公開表示,布卡是奴役和卑賤的標志。也正是在他的任上,法國通過了這一罩袍禁令。法案通過后,根據法國民意調查顯示,超過60%的法國人贊成此法案。

(二)法案引起的社會沖突

兩個法案的通過與實施伴隨著穆斯林群體巨大的抗議與反對。法國頒布這一法令的消息傳出后,約旦穆斯林兄弟會領袖哈馬德·賽義德指出,禁令“違反了法國引以為榮的人權原則”,并警告這是“危險戰爭的開始”。2011年罩袍禁令在法國正式生效后,立刻有穆斯林群體在巴黎圣母院示威,隨后被巴黎警方逮捕。(巴黎綜合)

這并不是法國穆斯林群體第一次因為頭巾問題與法國當局產生沖突,早在1989年,法國就爆發過“頭巾事件”。法國嘉博瑞·哈維茲(Gabriel Havez)學院勒令三位佩戴頭巾的穆斯林女孩退學,理由是校方認為她們的行為違背了學校乃世俗場所這一信條。隨后,法國行政法院判決學校的處罰違反了法律。頭巾事件引起了在法國乃至歐洲各地穆斯林婦女佩戴頭巾的抗議性舉動。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法國普通民眾對穆斯林群體更加激烈的反應和政府更加支持去宗教化的政策。如在罩袍禁令頒布之際,有一名法國女律師在逛街看到一位蒙著面紗、穿著罩袍的穆斯林女性逛街時,強行撕下這位婦女的罩袍并表示,希望針對穆斯林罩袍的禁令盡快實施。引發了穆斯林的強烈抗議與不滿。而另一方面,2014年7月1日,歐洲人權法庭同意法國自2010年起禁止在公共場所佩戴遮臉面紗,在這之前,法國的一個最高上訴法院于14年6月頒布了一條獨立法規,該法規規定私人日間托兒所有權解雇不愿在工作期間摘下頭巾的雇員。

二、文化沖突的成因

(一)法國穆斯林群體的特性

1.法國穆斯林群體現狀

根據來自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3年歐洲穆斯林總人口高達5638萬,歐洲15國穆斯林人口最新排行如下表①:

第一名:俄羅斯:總人口1億4千萬,其中穆斯林人口2704萬,約占總人口的19%。

第二名:法國:總人口6386萬,其中穆斯林人口642萬,約占總人口的10%。

第三名:德國:總人口8220萬,其中穆斯林人口305萬,約占總人口的3.7%。

第四名:英國:總人口6226萬,其中穆斯林人口280萬,約占總人口的4.8%。

第五名:波黑:總人口460萬,其中穆斯林人口234萬,約占總人口的51%。

從上表可以看出,法國穆斯林人口居歐盟國家第一。主要原因在于二戰結束以后,法國急需青壯年勞動力,大批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涌入法國,其中占絕大部分的自然是地理位置占優勢的穆斯林,而又由于法國實施的高福利和較為寬松的移民政策,這些勞動力的原生家庭來到法國與其團聚并拿取法國的永久居留權引發移民潮。再加上這些一代移民穆斯林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過法國本土居民,于是便使得法國現在擁有占其人口10%的穆斯林人口,伊斯蘭也成為了法國第二大宗教。

然而,如此龐大的人口卻在法國社會被嚴重邊緣化。據調查,無論是國民議會選舉還是地方選舉,法國穆斯林公民的選票總體上對選舉結果影響甚微,因為當時只有獲得法國國籍的穆斯林才有選舉權;穆斯林群體在經濟上一直處于弱勢,首先穆斯林移民中高素質勞動力較少,多從事體力勞動,其次穆斯林中的失業率要高于本地居民;歐盟各國普遍存在著的移民后代及貧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低、失業率高、難以融入主流社會、遭受歧視嚴重、街區貧困化加劇等問題,這些問題日積月累導致這些被邊緣化的青年群體對國家、對未來絕望,產生強烈的反社會心理與暴力傾向,2005年秋冬巴黎郊區暴亂、2009年希臘青年暴亂都是這種社會心理作用下的結果。

2.伊斯蘭教本身的特性

作為世界三大教中最晚出現的一個宗教,伊斯蘭教由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紀在阿拉伯半島上創建。伊斯蘭教的教義是:人類整個歷史是真主派遣使者教導人類認主獨一,揚善制惡的過程,歷代眾使者和先知的使命是一脈相承的。真主在不同的地域和時代給不同的民族和團體相繼派遣了許多使者。真主最后使者穆罕默德擔負復興正道的使命﹐與過去歷代的先知和使者是一家體系。

我們可以看出,作為一神教的伊斯蘭教有嚴重排他性。并且伊斯蘭教有一個不同于其他宗教的特點:它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宗教??商m經與其說是一部宗教經典,更是一部法律典籍,從對政體的規定到對教眾日常的規范約束,都給出了十分詳盡的教規。這也為它的宗教改革帶來了難度??商m經從問世到現在已經過去快1300多年了,以一千年前的思想來規范現在的行為,顯然會產生很多矛盾。

(二)與法國文化的沖撞

1.法國政教分離原則

法國的這一系列針對宗教服飾的法令,是其政治、社會文化在堅守“世俗性”方面的表現。頭巾法不是針對每年幾十個戴頭巾的穆斯林女生,而是利用這個具體問題重申國家政體及公共生活的世俗原則,即非宗教化原則。非宗教化法語為la?cité,即政教分離,這一原則源自1905年,孔布的繼任者魯維耶推動通過了《世俗法》,法國建立了與教會的政教協定(le Concordat),用于宗教崇拜的財政支出被廢除,教會財產歸天主教協會管理。這是法國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后在血與火的教訓之后確立的立國之本,是法國人衷心信奉的共和價值觀的一部分。法國的理想是以“高福利為保障,世俗化為基礎,法蘭西價值觀為標準”同化外來文化。這種“共和模式”在更早以前從中南歐和英國來的移民身上見了成效,幾代人后都變成了普通法國人,移民后代失去了自身的文化特征。但這個模式從現在看來,并沒有在穆斯林移民上取得成功,還恰恰相反,穆斯林移民問題現在在法國越來越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

前文提到的頭巾事件中校方援引的條例正是來自《世俗法》。近些年,當發生廣受關注的社會問題時,個人的宗教信仰與法蘭西共和國的價值觀是否發生沖突就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例如,一些伊斯蘭女中學生習慣佩戴包住頭發和耳朵的頭巾(le foulard),很多人認為這與政教分離原則不符,因為學校應該是一個去宗教化的場所。

2.與法國女權主義的矛盾

法國女權思想源自18世紀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后,平等思想深入人心,性別平等也不例外。1791年9月,奧蘭普·德古熱發表了《女權與女公民權宣言》,即《女權宣言》,這是世界史上第一份要求婦女權利的宣言。二戰后的法國女權運動又一次掀起了狂潮,在政治上婦女參政運動如火如荼并最終取得了勝利,在文學思想領域也出現了波伏娃的《第二性》以及其他一系列女性主義的文學作品和思想作品。由此可見,女

權思想的發源地和先驅都在法國。而女權主義者對伊斯蘭的頭巾和卡布持有的看法是:這是一種物化女性的行為,物化女性的定義是單以外在和一些順從的特征評價女性,僅重視其在性方面的作用而忽略其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所具有的其他內在價值。只有把女性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才會有要求她們將自己蒙住不讓其他人看到的行為,而從小生長在這種環境下的女性根本沒有保障自己不戴頭巾的權力,正因如此才需要社會的介入,尤其是在被認可為世俗場所并承擔教育任務的公立學校中。

而在大多數穆斯林眼中,長袍和頭巾是強調自己的宗教身份一種重要手段,同時能夠保證自己不被世俗女性特征同化,保持自己的本族群的時尚特征。他們利用歐洲多元文化政策,強調文化平等,認為剝奪女性穿布卡的權力是在剝奪自己的宗教權力??偠灾?,我們可以看到,在女權主義者眼中,布卡是剝奪穆斯林女性的自由并將其物化和降為男性附屬品的標志,而在大部分受原生家庭和族群文化影響的穆斯林眼中,穆斯林女性的頭巾是自我認同的標志,是革命的象征。這也是穆斯林頭巾與法國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原因。

三、結語

近年來,伊斯蘭宗教問題導致的戰爭和恐怖事件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的主要問題之一,而這一矛盾的主要成因正如“頭巾法案”背后所折射的那樣,是穆斯林文化與法國世俗社會文化的深刻矛盾。伊斯蘭宗教歷經千年,卻一直未經過大規模的宗教改革來修改教義以更好地適應工業文明時代。穆斯林移民多為務工和避難,在法國社會的文化教育程度和經濟地位較低,一直無法融入主流社會。而穆斯林的人口數量又在不可忽視地增長。如何更好地使穆斯林移民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成為俄羅斯法國這種擁有大量穆斯林移民人口的國家首要任務之一。要想使穆斯林移民融入社會,首要任務就是讓伊斯蘭文化與世俗文化和解。需要強調的是,“頭巾法案”針對的不是伊斯蘭一個宗教,而是所有宗教,這是保持世俗社會公序的必然手段。不過法案所激起的矛盾,證明在解決這個文化沖突的問題上,法國及其他歐洲各國依然任重道遠。

[ 注 釋 ]

①來自皮尤研究中心http://www.pewresearch.org/.

[1][美]亨廷頓,周琪,譯.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的重建[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2]胡雨.歐洲穆斯林問題研究:邊緣化還是整合[J].寧夏社會科學,2008,04:90-95.

[3]鄭碧嫻.公共空間的爭奪——歐洲穆斯林社群與當地主流社群沖突的再解讀[J].歐洲研究,2011,05:115-131+7-8.

[4]陳昕彤,石堅.歐洲穆斯林移民多重認同的構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7:27-31.

[5]尹斌.歐洲的穆斯林問題[J].國際問題研究,2006,01:63-66.

[6]李明歡.多元文化主義在歐洲的理想與困境——以西歐穆斯林移民社群為案例的分析[J].國外社會科學,2010,06:100-105.

[7]Des Musulmanes en France:Féminisme islamique et nouvelles formes de l’engagement pieux.Zahra ALI Etudes et analyses - N° 27 - Septembre,2012.

[8]Nicolas Dot-Pouillard,《Les recompositions politiques du mouvement féministe fran?ais au regard du hijab》,SociologieS[En ligne],Premiers textes,mis en ligne le 31 octobre,2007.

陽佳珍,女,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方向:歐洲學。

D75;G

A

1006-0049-(2017)08-0071-02

猜你喜歡
總人口頭巾穆斯林
四條頭巾
印尼·雅加達
頭巾的顏色
頭巾的顏色
英國穆斯林更重國家認同
基于回歸模型的北京市房價漲跌與人口密度的調查報告
穆斯林在歐洲與居民互認度迥異
人口與就業
全面二孩第一年:比上年多生了131萬
阿拉伯人的頭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