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解讀

2017-01-31 02:45潘威旭齊曉明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關鍵詞:佳木斯大學中國化內涵

潘威旭 齊曉明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解讀

潘威旭*齊曉明*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形成與演變

馬克思主義由來于十九世紀中葉的歐洲,對中國而言是異域文化,由此便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發展這一說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初入中國時被諸多早期的無政府主義者以及社會黨所傳播并作出貢獻。其中不乏像孫中山、梁啟超以及朱執信等名人,雖然對馬克思主義的部分思想傳播與介紹,但是依然讓不少中國人看到了不一樣的希望之光。

俄國的十月革命之后,馬克思主義更是影響了中國不少像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的覺悟,為隨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更廣泛以及深入的傳播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毛澤東在1935年領導地位確立之后更是拓寬推進了其在黨內的發展,在1937年撰寫的《實踐論》中更是反復強調和堅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傳播及其與我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契合,在1941年又補充完善我們要反對主觀主義,提高理論讓中國革命真正的實現馬克思主義化。隨后我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始了不同定義的內涵認知,大概總結為民族化發展到具體化再推進到當代化、時代化又演變到創新化的歷程。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解讀的變化過程

(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的理解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隨著中國實際情況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也飽含著時代下的特征。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要依據于毛澤東和鄧小平等一些黨內領導人士就其與我國的革命建設與改革關系方面思維角度的論述,這一時期的內涵主要可以理解為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我國革命建設的結合。學術界就這一時期的內涵提出了三個主要方面的理解和闡述,首先是從歐洲形式的馬克思主義轉向中國化的民族形式,其次是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形式轉向符合中國國情的思想內涵形式,然后是基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想之上創造出新的理論。在一九九八年的相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研討會上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理解達成了其要同我國國情的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從形式和內容上都要作以轉變為中國化的共識,真正的轉化為中國式的馬克思主義。

(二)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的理解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發展至二十一世紀之后,其思維形式開始被逐漸廣度和深度的剖析挖掘,主要被分流出五種觀點派別。其一,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主要是與中國文化解讀以及實踐情況詮釋兩個方面的結合,也就是在其價值觀與我國傳統精神文化融合的同時,強調其形成過程中的互動結合以及強調其理論滿足我國民族化和當代化的兩化論原則。其二,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主要是在內容上運用其觀點立場和方法,在實現方式上轉變為中國化,在傳統文化的繼承中增進創新和發展這三個層面。其三,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是建立在實現其理論主體和形態,理論生長點和實踐力量四個方面結合的具有民族時代性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其四,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鑒于其與中國關系的復雜性上,富含了多層內涵多重含義。其五,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應該首先基于政治層和學術層來區分角度,繼而再進行不同層次下的視角解讀。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的核心原則要素

(一)核心要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宏偉發展歷程中,首先要說的是學術界和政治界達成統一共識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其基本原理與我國具體情況和時代特征的相互結合論。其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過程同步與我國革命的建設改革的實踐和歷史提升過程,從而創造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最后是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結合時代情況提出新的挑戰和問題,如生態被破壞、環境被污染等新層次理論命題。

(二)基本原則

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實踐發展和時代變化中被多層多樣的定義著,因此我們首先要結合國情實況來正確的認知和科學的對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的理論實現和本身清源與發展,其次理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等方面的概念,方便更深入的開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的發展和深化理解。最后貼合中國社會的建設革命和改革發展把馬克思主義在我大中華深入扎根成長,形成具有中國社會特色、民族特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下的逐步拓展,實現我大中華的偉大復興。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諸多學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研究方面的基礎之上歸納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的解讀。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多樣化內涵的分析,旨在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的演變尋求依據、深化其內涵的認知和研究;另外縱觀其演變發展過程,賦予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在實現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快速發展的實踐理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已隨著我國國情狀況的不斷實踐孕育出的多樣多層面,而其內涵的形成和定義不僅解決我國的社會主義的事業發展,也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事業提供了探索和追求,它的基本原理和國情實況集合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資源和改革創新,它的科學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為改善和解決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發展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其具有的貢獻意義是不可磨滅和取代的。希望本文簡要的分析可以為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促進更多關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的學者們更加客觀準確的認知。

[1]劉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現代視野[D].2011.

[2]劉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礎理論問題研究[D].2011.

[3]高丹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體系轉換研究[D].2015.

[4]王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與中國夢[D].2014.

[5]王世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時代化研究[D].2013.

[6]唐芳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契合與提升[D].2014.

潘威旭(1992-),男,佳木斯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通訊作者:齊曉明,佳木斯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帶頭人。

D

A

1006-0049-(2017)08-0246-01

猜你喜歡
佳木斯大學中國化內涵
走進馬克思主義學院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正確認識和把握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幾個問題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挖掘習題的內涵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
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Speech Errors
內涵漫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