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2017-02-04 06:45劉金龍
學周刊·下旬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愛國主義教育德育滲透

劉金龍

摘 要:語文教學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因此,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感恩的品德及其他良好的品德,寓情感于教學之中,為學科知識的吸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6-009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057

教育家徐特立說過:“教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一代成為具有共產主義思想品質的人?!币虼?,每一位教師都肩負著德育教育的重任。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語文獨有的學科特點,更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潛移默化、春風化雨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語文課程本身的內在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內和課外兩種資源,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氛圍,讓學生在語文知識和語言能力獲得提升的同時不斷加深對祖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的了解,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例如,《黃河頌》的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展示黃河的圖片及影像資料,讓學生感受黃河的風采;講授黃河流域的五千年古國文化,讓學生了解黃河的文化積淀;同時也不忘講述黃河水污染的嚴峻現實。學習過后,學生不僅被黃河驚濤澎湃的氣勢所震撼,更了解了黃河的悠久歷史,也油然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并且對于黃河水嚴重的污染現狀產生了深深的憂患意識。

又如,學習《戲曲大舞臺》時,我讓學生聽唱段、看表演,提高他們對戲曲的興趣,辨劇目、搶答題,幫助他們掌握戲曲的知識,最后指出中國戲曲的現狀:受到流行文化極大沖擊,正一步步走向衰落。同時,進行拓展,向學生列舉了兩個事例:2005年,韓國搶先申報“端午祭”成功;宣揚孔子是韓國人,2008年在孔子誕辰2557周年之際,舉行祭孔大典,搶在中國之前大規模宣傳自己的祭孔活動。在學生為此而憤慨的同時,我啟發他們認清我國傳統文化面臨的困境,使學生認識到愛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是愛國。

再如,學習《土地的誓言》,我引導學生感悟到“一寸國土一寸金”;學習《木蘭詩》教育學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學習《最后一課》,幫助學生認識到愛母語也是愛祖國……

之后,一個學生在日記中談到自己關于愛國的認識:

以前,我一直以為“祖國就是擁有960萬平方千米土地的中國,至于“愛國”,一直以為是一個極其空洞的定義。從小學到中學,雖然老師一直教育我們要愛國,嘴里也一直喊著愛國,卻不知從何做起。學了這單元課文,我知道了“祖國”不是一個普通的名詞,意味著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愛國”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意味著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它完全可以具體地體現到我們學習和生活的諸多細節中。比如:學好母語、保護身邊的環境、正確地對待我們民族傳統文化,這都是最基本的愛國行動。

二、語文教學中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正在處于逐漸形成的階段,他們正值盲目、易沖動的青春期,容易受不良觀念的誘惑,失去學習的動力,迷失前進的方向,語文教師就可充分利用諸多實例來引導學生: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愛因斯坦“不要試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的價值取向;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義……

在教學《我的信念》這篇文章時,我認為把握住居里夫人獻身科學的崇高信念,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些精神食糧遠盛于其他。如何讓這些融入學生的思想呢?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學生評價居里夫人,交流居里夫人對大家的啟示,并進行演講活動。通過這一感悟體驗,居里夫人的精神在學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通過交流演講,居里夫人的精神在學生心中又得到了升華,使學生既消化了知識,又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實現了語文的育人功能。

三、語文教學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準則和起碼修養?!把蚋嵘兄蛉椤?,“烏鴉尚懂反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僧斍扒嗌倌甑母卸饕庾R嚴重缺失,給社會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極大危害。針對這一問題,教學中我注重滲透感恩教育。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我專門制作了關于感恩的課件:聽有關感恩的歌曲,看地震中救助的場面,講感恩的故事,讀感恩的名言,悟父母的恩情,課堂上就聽到同學們唏噓一片。作文中,有學生寫道:

感謝我的父母,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感謝我的老師,感謝他們的教育之恩;感謝我的朋友,感謝他們的幫助之情;感謝我認識的所有人,感謝你們讓我體會到了人間的真情。

隨后的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誦讀了大量關愛別人的文章,用心、用情、用事實激勵學生以感恩的心去生活,把真誠的愛給予別人。

長時間有針對性的感恩教育,使這些90后的學生思想發生了轉變,情感得到了升華。一個學生在日記中寫道: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樹木感恩大地,因為大地給它養料;我感恩您,我的老師,因為是您讓我懂得感恩,是您使我第一次如此感恩我的父母、我的親友、我的老師和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這是我一輩子的財富,而這財富是您給予我的。

我感動著,快樂著,也終于悟出:是語文教學使學生懂得感恩。

作為語文教師,我認為,只要充分利用課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就能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而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為學科知識的吸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1] 馮迪鴻.語文教材里的德育因素要挖掘得恰當[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0(7):92-93.

[2] 袁曾生.略論中學語文新課程及教材改革的價值取向[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3):39-40.endprint

猜你喜歡
中學語文教學愛國主義教育德育滲透
談新課程下如何做好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滲透
選課機制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
淺談化學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