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實踐與探索

2017-02-08 12:21彭昌平
文學教育 2017年29期
關鍵詞:范式校本建構

彭昌平

小學語文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實踐與探索

彭昌平

國家課程校本化,是針對學校的具體情況,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的解讀和實踐,在完成國家課程目標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發揮學校資源優勢,激活教師的專業能力,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增加課程和教學資源,實現評價手段的多元化,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對國家語文課程進行校本化創新實施,我們學校做了大膽的實踐與探索。

一.發揮學校資源優勢,校本化建構語文課程體系

璧山實驗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學校積極踐行核心素養下的教學改革。先后有十余位國內著名專家深入學校調研,為課改問診把脈,保駕護航。同時與市內外十余所學校建立學術交流合作關系,學校老師先后深入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地的名校課堂觀摩學習,帶回前沿的信息,先進的理念。學校在學生綜合評價、課程體系建設、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核心素養落地等方面做了有效嘗試。在此基礎上,建構自身的語文課程體系。

1.基于學校文化,梳理課程價值

第一,厚重的文化積淀。學校歷史悠久,前身可追溯至清乾隆元年,璧山知縣黃在中創辦的璧江書院,既有傳統文化的基因,又有平民教育的情懷與擔當,經過歷史的積淀,逐漸凝練形成“青、雅”文化特色,確定了“培養具有雅言、雅行、雅趣的現代公民”的育人目標。

第二,學校課程體系建構?;趯W校文化,建構了“青雅”課程體系,分為三類課程,即基礎學科課程、雅行修養課程、個性涵養課程?;A學科課程包括品德、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音樂、體育、美術、綜合九門學科;雅行修養課程包括生活實踐、主題活動、自主管理、雅行七禮;個性涵養過程包括社會實踐、科技手工、文化藝術、陽光體育。

第三,語文課程價值凸顯。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課程,語文學科如何凸顯“雅言”“雅行”“雅趣”的文化元素?首先,課堂滲透青雅文化,在豐富雅言,培養雅趣的同時,注重培養雅行,如書寫禮、表達禮、舉手禮……還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特色活動之自信表達——“青雅講壇”,課外閱讀——“小書蟲的旅行”等,讓語文價值更加凸顯。

2.基于學科本真,理清課程核心價值

課程的設置有其意義和價值。語文作為基礎學科課程,其意義和價值定位很多:語文知識、能力、素養、思想、審美等, 但從教學實踐看,老師們在課堂中很難面面俱到,效果也不盡然。語文課程多重價值功能決定了教學必須要抓住語文教學核心價值。

于是,我們從語文核心價值入手建構語文課堂,解讀新課程標準,語言文字訓練是精髓,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言語實踐讓學生對語言有更好的理解、積累與運用。除了人文價值的引領與滲透,我們把語言價值作為語文教學核心價值去探尋。

追求語文教學的本真,我們將“善閱讀,樂表達”擬為學校語文學科的核心價值追求。善閱讀”即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濃厚的閱讀興趣,恰當的閱讀方法,積極的閱讀思維,豐厚的閱讀積累,具有較好的獨立閱讀能力;“樂表達”則是在課堂上樂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在習作中樂于寫下獨特的見聞感受,在生活中樂于與他人交流,在特定場合樂于大膽用語言表現自己,具有較強的口語交際和書面表達能力。

3.基于學校課程體系關照,建構校本化語文課程體系

在我們心中,學校青雅課程體系是一塊調色板,提供多彩的顏色和繽紛的教育內涵。一方面,它為教師提供了展示才華的畫板,讓大家用自己靈動的智慧,優雅的言行,描繪出一幅幅碩果累累的豐收圖畫;另一方面,它給學生留出一個自由創造的空間,幫助他們揮灑自己七彩的創意,涂抹絢麗斑斕的童年。而語文課程,無疑是這調色板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的語文學科,以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為出發點,著眼于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善閱讀和樂表達”作為核心價值追求,以評價為導引,以兩類課為憑借,分級落實,建構了實驗小學語文學科青雅課程。具體分為兩類課程,即基礎課程和拓展課程。語文基礎課程包括閱讀和表達系列。拓展課程包括“青雅講壇”、“小書蟲的旅行”等,兩類課程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二.優化課堂教學,夯實課程校本化實施的基礎

語文課程的順利實施,夯實基礎課程是基本保證。而夯實基礎課程的關鍵就是變革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時效,發展學生語文能力,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我們以閱讀課和表達課為主陣地,探尋教學方式的轉變。

1.建構“一三四”課堂范式

觀察近些年來不斷變革的育人模式,我們發現:上海馮恩洪專家團隊“中國好課堂”的問題式教學;北京高萍團隊的“六段式課堂”;武漢常青實驗小學“主動教育”課堂,以及璧山區生態課堂研究等,這些先進的課改模式,有其自身的價值取向和教學優勢。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根據青雅課堂文化,我們建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學校范式課堂體系——一“一三四”范式課堂。

“一三四”范式課堂。一個方向:師讓生學;三個要素:言行優雅,自主合作,評價共生;四個版塊:導探匯用。還有與之相應的各環節的評價標準。其特點是問題意識,學習方式和關注人人。

2.選點突破,研究策略

第一,“閱讀課堂范式”是研究的突破點。我們在璧山區教委的課改辦申請立項,歷時一年。在項目研究中,根據西師版教材特點,我們將閱讀劃分為“精讀、批讀、略讀”三種課型去研究,其目的在于形成不同課型的閱讀教學樣板課和課例解讀,并反過來豐富和完善范式內涵,讓學校每位語文教師的語文課堂,改變生態,真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切實提高教學時效。

第二,“范式操作策略”,各年級選點重點關注。一年級,減負提質作業設計; 二年級,語文課堂的評價策略;三年級,怎樣引導孩子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四年級,核心問題的梳理與運用;五年級,小組合作的組織策略;六年級,學路指南設計。針對范式課堂的核質問題,各年級有計劃地、系統地推進課例研究,將課例和微講座結合,將研究做得扎實而深入。

第三,互動課堂,促進成長。學校1-6年級就選點關注的策略開展了“組內人人流動上課”,并且每個年級每學期都推出范式優質課,供全校語文教師集中觀摩。舉辦微講座,解決了大家在實際操作中的難題或困惑。一學期里,人人清晰了課堂范式四環節操作,并形成了基于自身特色的課例解讀方案。在璧山區教研活動中,在與市內外友好學校的校際交流中,范式課堂也不斷得到優化,并初見成果。

第四,初見成果,發展未來。經過課堂的系列優化,現在,我校的語文隨堂課呈現出三點鮮明的、可喜的變化:其一,教師的問題意識明顯增強,學生的提問能力顯著提高;其二,初步建立起學習共同體,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逐漸成為課堂常態;其三,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研究分層分類作業,用評價激勵和導引學生,逐漸成為新的課堂生態。

三.優化輔助課程,豐富課程校本化資源

1.優化“青雅講壇”

“青雅講壇”即三分鐘演講。習作是表達過程,是運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講述也是表達過程,是運用口頭語言表達思想感情。堅持課前三分鐘的演講,是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提升書面表達的有效途徑。

觀察以往的“課前三分鐘”,通常只是少數優秀學生展示的舞臺,形式是學生臺上一講,老師點評兩句完事。演講的內容,通常是以課堂需要而定。演講要達到的要求,沒有明確提出??傊?,對學生口語表達的訓練缺乏系統性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學校開辟的“青雅講壇”,統一了課前三分鐘演講組織形式,并結合西師施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段特點,統一了各年段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內容以及演講技能要求。錄制了各年級講演評價范例并制作成碼書。 編寫的《青雅講壇讀本》,梳理了各年段演講內容和評價標準。內容:低段講故事,中段說見聞,高段談話題。擬出各年段演講主題共24個,收集整理了圖文并茂的講稿二百五十六篇。該讀本為系統地訓練學生課前三分鐘演講,供了較好的借鑒。

2.優化“小書蟲的旅行”

“小書蟲的旅行”即課外閱讀。包括海量閱讀和閱讀分享。海量閱讀要讓學生隨時隨地有書可讀,我們營建了“學校閱覽室、年級漂書臺、班級圖書角、家庭小書柜、電子閱讀網”的閱讀全空間。學?,F有紙質藏書6萬多冊,電子圖書91萬多冊。我們現在所在的B校區有學生1494人,紙質書的日借閱量可達200多冊。學校還把每周一三五中午的12:20—12:40定為全校靜心閱讀時間。同時,學校閱覽室全天開放,每天中午都有一個班的孩子去那里閱讀。

閱讀分享活動提升閱讀品質。為提高閱讀質量,每一年,我們都會開展讀書節活動。學校把孔子誕辰定為讀書節,邀請名家進校園,像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兒童詩人雪野等都曾進入我校為孩子們做報告。閱讀分享形式多樣,分年段進行,制作讀書卡,辦讀書小報,推薦好書,開展讀書交流會。每次活動,學生漂書可達7000余冊。閱讀的快樂,交流的快樂,分享的快樂,成為孩子們持續的閱讀動力,牽引著孩子們信心十足地、歡欣鼓舞地泛舟書海。

四.改革評價方式,提升課程校本化實施的質量

1.建設青雅課程綜合評價體系關照下的語文素養評價

2015年,學校開始了課程評價的研究,擬定了青雅課程綜合評價體系以及語文素養評價方案,確定了語文素養評價原則、指標體系、評價標準、評價方式、評價主體等。過程表現評價加上期末筆試成績等于終結性成績。過程性評價又分為四板塊:興趣習慣、優雅書寫、自由講述、閱讀積累,確定三級核心指標: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式,得到了北師大林崇德教授、劉霞教授、劉堅教授、市教科院專家的一致好評和鼓勵。同時,成果向區內其他五所學校推廣,“1+5”項目取得了很好的反響。

2.評價引領語文學科兩類課程建設

讓評價回歸課堂,回到知識點,同時,向課外延伸。關于范式課堂各環節,我們也建立了與之相應的的評價標準。其意義在于:以理性的共識、明確的版塊,引領所有課堂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圍中激發興趣、培養習慣、積累知識,習得方法,提升能力。

我們堅持利用每節語文課的前三分鐘時間,先讓一位同學上臺講述,然后師生共同評價。通過自評、生生互評、師評等評價方式,讓評價標準內化于心。通過評價,培養了孩子用心傾聽的習慣,鍛煉了學生上臺發言的膽識,訓練了他們評價、交流、演講的口才。

我們還編寫了閱讀評價手冊《小書蟲的旅行》,向孩子們推薦了小學六年的課外閱讀書目。冊子還設計有讀書記錄表冊,有星級評價標準及每期星級評價證書。之所以只把閱讀量作為星級評價標準,是基于大量閱讀,廣泛積累,從量變到質變,以鼓勵每個孩子熱愛讀書,養成閱讀好習慣為目的。閱讀評價還卷入家長,讓家長和孩子親子共讀,共同記錄,共同討論,養成孩子的閱讀好習慣。

追求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我們正走在路上。探索出更為科學、系統、優質的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途徑,我們一直在努力。

(作者單位:重慶市璧山實驗小學)

猜你喜歡
范式校本建構
以寫促讀:構建群文閱讀教學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孫惠芬鄉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