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運算

2017-02-08 12:21李高峰
文學教育 2017年29期
關鍵詞:除數交流探究

李高峰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運算

李高峰

教師要善于沖出教材內容的束縛,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學習。勇于打破課堂結構模式,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探究空間。樂于探索數學學習中的交流藝術,讓學生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心態。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數學課堂將生機盎然,充滿活力,富有個性。

體驗 情境 探究 交流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薄皵祵W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薄皵祵W學習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毙W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為向抽象思維為主的過度階段,而且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要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具有較多的具體形象性。因此,將學具操作活動引進教學課堂受到國內外不少學者、教師的重視,引導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數學運算是運算教學的有效方式。嘗試在數學運算教學中,探尋學生新舊知識鏈接點,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經驗,滲透轉化、數形結合、建模等思想,探索多維體驗性學習策略,讓學生探索算理,體驗思維的跨越,從而達成建構知識、發展思維、激發學習興趣的三維目標。下面以《有余數除法》一課為例來詮釋。

1.善于沖出教材內容的束縛,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學習習?!队杏鄶党ā返膫鹘y的教法是先復習表內除法,接著,練習括號里最大能填幾。教師出示例題:有11個蘋果,平均放在5個盤子,每個盤子有幾個蘋果?還剩幾個?教師邊演示邊領著學生說,每個盤子有2個,還剩1個。這個還剩1個的1,我們就叫它“余數”用算式表示:11÷5=2(個)……1(個),1比5小,所以“余數要比除數小”。讓學生讀幾次后,教師出大量的題進行操練。讓學生要掌握計算法則只進行反復操練,各種程度的學生都能掌握。但不少學生“掌握”水平,常常停留在機械的模仿上,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生的主動性并未發揮,長此以往還會抑制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改變這一狀況,沖出教材內容的束縛,??梢越o學生一些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有感興趣的學具,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通過分學具,真真切切的感受平均分。分東西時,有時剛好分完,有時“不夠分”有剩下,這些都是來源于學生生活,讓學生經歷余數產生的經過。這樣的設計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信息,要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边@一基本理念,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探究、交流、體驗和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營造了一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氛圍。因此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利用分水果呈現信息直觀形象的特點,先將操作過程與教學豎式呈現,使學生形象的認識到有余數除的特點,回憶操作過程,明白算式中各數表示的意義。

2.勇于打破課堂結構模式,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探究空間。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樹數學,聯系生活在體驗中學習,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在探索中體驗重視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了自尊、交流和成功等方面的心理要求,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構建了一個讓學生充分施展才華的舞臺,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F代的教學理念認為: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自我探索、體驗和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而不是別人給予,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學生能說的,教師就不用說,學生能通過探索而得到的,教師就不用提示,學生能通過集體討論而得到的,教師就盡量少說。如:學生在理解余數比除數小時有困難,教師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指導學生利用學習資源,再組織學生分學具,在這里老師不僅留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同時教師為學生獨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中介性的工具——有探究性的問題?!皬纳厦嬉幌盗兴闶街?,你發現了什么?”留給學生充分發展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充分表述,敘述問題,還就問題讓學生充分的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主動的參與知識的全過程,從具體情節中抽象出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學生結合自己的探究,發現了有余數除法的規律——余數比除數小。從嘗試思考到成功驗證,不僅獲得知識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建構出來,不僅學生的智慧能力得到發展,而且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3.樂于探索數學學習中的交流藝術,讓學生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心態。在學習活動中,交流起到觸及人們思維觸角的作用,沒有交流就沒有人類活動。課堂中的這一變化就是交流帶來的效果,重要的是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證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以及方法與策略的固有的特點獲特性,學習群體在交流的同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只要學生努力能達到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教師努力創設情境,給學生很大的自由空間,把從學生中產生的“問題”再拋給學生,盡量讓學生自己發現,學生可以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的討論和質疑,從不同的側面揭示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努力學會理解探究他人的想法,學會批判的回顧自己的觀點。學生發表意見的時候,也是學生思維最活躍的時候,情緒最高漲,求知欲最旺盛的時候,這時不僅發言的學生得到鍛煉,其余的學生也能從中受益。不知不覺中,學生對有余數的除法的結論——余數必須比除數小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這些知識的獲取不是來源于教師的講授,來自學生的探索,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發現,在發現中創新。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數學課堂將生機盎然,充滿活力,富有個性。

(作者單位:湖北咸寧市第五小學)

猜你喜歡
除數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如此交流,太暖!
除法中的數學問題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除法中的簡便計算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你會算嗎——以“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為例
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