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造思維訓練在美術造型基礎教學中的重要性

2017-02-08 12:21解曉輝
文學教育 2017年29期
關鍵詞:基礎思維藝術

解曉輝

創造思維訓練在美術造型基礎教學中的重要性

解曉輝

美術造型基礎教學是進行一切美術專業學習的基礎課程,它在整個美術教學體系中發揮著強基固本的功能,打牢造型基礎,對更高層次專業領域的藝術學習格外重要。

美術造型基礎教學在高等美術專業教育里,尤其是美術學院教學體系中承擔著重要使命,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在很多綜合類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體系中往往處于邊緣境地,被總體教育目標的主流意識所忽視。按照現有藝術院校培養模式認為造型基礎的主干內容和目標要求應該在初高中階段,或者說大學之前就應當解決了,而大學則是對更高、更成體系的藝術類專項人才制定培養方案。這樣講固然是沒有錯的,這種培養方案應該是建立在學生造型能力較強或達標的基礎上來制定實施的。就當下綜合類高校藝術專業學生學習的具體情形來看,很多學生因為沒有過硬的造型基礎能力,以至于在后期設計藝術學的學習中無法大刀闊斧地將自己的想法轉為藝術實踐,更有甚者連想法也沒有,設計出的作品矯揉造作,毫無生氣,不具備技術層次和思想含量。這里的問題就是造型能力不過關,創新意識不足。一方面是學生在進行造型基礎學習時自身不夠重視,沒有花精力和時間進行深入的訓練。另一方面是很多造型基礎的教學形式單一,授課內容空泛,教育理念保守,學生被一味地進行“指定性”練習,久而久之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觀念和自我意識無法獲得解放,自我感受無形中被壓制,不斷的灌輸式學習也使得學生心理上的積極思維逐漸變成惰性思維,所有的觀察以及訓練方式也都是套路的,不能舉一反三。因此在遇到新命題、新情況時,套路的東西總是不夠用,搞得江郎才盡。

我國高等藝術院校的教學理念緣起于上個世紀初引進的西方藝術教學模式,確切的說是古典學院派的教學模式。后來到了五十年代中期,前蘇聯美術教育體系的引入波及大江南北,影響之大,前所未有。再后來八十年代中期,西方現代藝術的傳入給國內美術思潮帶來了強烈的沖擊。種種變革都始終影響著我國高等藝術教育模式和理念的發展。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也必然要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如何能夠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藝術人才,是當下美術教育工作者所面臨和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

針對綜合性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而言,在基礎造型能力訓練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會對下一階段設計專業其它門類的學習大有裨益。這里說的造型能力,不僅是對素描、色彩等訓練的認知、理解和表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和藝術處理能力,為以后更專業的學習提供強有力的綜合技術支撐,造型能力不僅是表現手段的問題,也是思維方式的問題,實際上造型能力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一個需要在今后的學習與實踐中不斷解決和完善的問題,是始終要貫穿在整個藝術實踐中,要形成專業習慣。增強基礎造型能力,提高基礎教學的成效就要在課程的關鍵階段添加好推進劑。具體到實踐教學中,就是要將創造性思維的練習引入日常造型基礎教學之中,真正使思維得到解放,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而后循序漸進,培養創造思維意識,由淺入深地進行。

藝術工作者的專業理想是獲得藝術表現的自由,然而從觀察、描摹對象,到表達情感、有所創造,這之間存在著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只有在加強硬訓練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多措并舉,才能在想法和自由表現之間架起一道橋梁。

藝術的生命在于人類不斷地思想和精神的創造,創造出的藝術作品又反作用于人的思想和精神。每個人天生都有創造性的思維基因,只是沒有在特定的階段或時期以恰當的方式將它發掘出來。

創造思維訓練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增加的對于學生綜合性的思維引導練習。重點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要把學生對于視覺形象的敏銳感受牽引并提煉出來,為自身所用。真正的藝術學習方法不是教出來的,不是什么所謂正統、正確的規范性訓練可以解決的。而應當是從個人潛意識層次去解析和誘導,把作用于熱情(感性)和理解、領會(理性)的能力激發出來,再加以培養,使之發揮“造血功能”,具備創造的能力。這像是一個化學反應,我們的教學所能做的就是生產這種促成化學反應的“誘因”。這種誘因好比是發面用的酵母,亦或是催化劑,它的作用至關重要。

進行創造思維訓練應該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是從調整觀察方式入手,增加不同的觀察視角、觀察方法,要不滿足于平時觀察物象的角度,多幾個視點去觀察,有時會有新奇的發現,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不同種類的觀察獲得豐富的感受,也是一種“感覺激勵法”,同時也會增加學生審美的主動性和興趣。為了便于造型分析,應先選擇形體構造較為簡單的對象,選擇這樣的對象起步的理由是希望在初級階段首先能夠鼓勵學生從‘敢去發現’到‘能夠發現’,從‘敢去表達’到‘能夠表達’,不至于一開始就被“形的嚴謹”所束縛,禁錮住膽量。要在這種游離于“形似”的訓練過程中,積極地鼓勵學生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感受。這其實是在解決藝術方面的問題,在教學中強調注重個人感受,在作業中的造型表現上,盡量回避一些難度較大的狀況,涉及到形態準確度的問題先不必過于考慮,要排除過多技術性的因素。逐漸使學生摒棄以往過于拘謹,“不敢畫”的恐懼心理,注重培養學生樂于表現的愿望與新鮮感受,然后再由簡入繁,選擇較為復雜的形體進行練習。

其次是豐富感官的體驗。剛才講到通過不同角度的、大量的觀察汲取感受,這里面既包括對自然界各種真實物體的觀察得來的感受,也包含對國內外歷代藝術珍品、大師作品的認真觀摩和品讀。任何經典的藝術作品都是凝結了巨匠的智慧,都是突破于前人和同時代作品的,是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藝術呈現。研讀大師作品就是要泡在里面,要沉進去,要有一個對藝術虔誠的態度,努力嘗試去和大師“對話”,傾聽他們對于所處時代和世界的理解,傾聽他們對于藝術執著的追求。要從看畫進入讀畫,再由讀畫達到讀心。從外在的形式,讀到內心的力量,是一個逐層深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不管你是歷盡坎坷,還是享受其中,都是個人藝術素養生發的過程。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知識結構、審美能力以及社會閱歷不同,對于藝術作品的理解就會是千差萬別的,每一種理解或認知對于我們審視作品都是有價值的,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我們應看到這些差異,尊重這些差異,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另外是建議去圖書館,文字性的東西也是很有必要去看的,在字里行間中體會作者的心路歷程,讓自己換一種方式成長也是別有滋味的。我們欣賞經典、閱讀經典,不僅僅是學習它精湛的表現手法,感悟其創造的非凡境界,更重要的是學習創作者對于藝術的執著態度,以及富于挑戰、刻苦鉆研的拼搏精神。在這類體驗中,收獲的主要是由視覺方式帶給我們的心靈歷練。另外還可以從聽覺、觸覺還有味覺等感官去體驗,對于物象的理解,我們可以有選擇的運用某一官能去認知,也可以根據物象的結構、材質以及特點,讓符合工種特點的官能都去工作,目的是獲得更有價值、更全面的感受和理解。自然界是豐富多彩的,沒有任何一種畫面或聲音、語言可以囊括所有的感受表達,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釋放自己更多的官能去體驗、去經歷,用自己的內心去細致地感受。不要去想做了這些之后立刻會讓自己有一個什么樣的提高,這是沒有道理可循的。我們必須重視藝術的修養過程,它確實是潛移默化的,是時間累積的過程,這也是對藝術的尊重。只要堅持去做,讓行為成為一種習慣,經過一定的時間,你的內心以及整個人都會發生變化的。

這是借助感官影響思維的模式,由經歷到感受是大腦的一個復雜而又微妙的加工過程,過程中實現著判斷與擇取,最后將擇取的結果傳遞給心靈的就是感受。通過各種感官和方式獲取的“原材料”也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感受的種類和質量。有了好的感受就可以自主的產生聯想和想象,有時是要基于一定的條件,有時又不需要任何條件。豐富的想象力可以天馬行空、乘風破浪,這就像顧愷之所說“遷想妙得”。

在實際教學中,主要還是教學理念的問題,作為教師應該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與特點,因勢利導地去發掘他們的閃光之處,要重視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對于藝術表達的感受,將感受化作個性發揮的土壤,加以培育讓其得以施展,而不是單調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教會他們幾種“固定招式”,對于學習藝術而言,感受比技術更加重要。在謝赫的‘六法’中,將“氣韻生動”排在六法之首,就是在強調情感的投入對于藝術表達和創造的重要作用,只有對待藝術‘解衣般礴’、付諸真情實感,才能創作出充滿生機和力量的作品。另外在教學方法上,還要學會換位思考,試著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使學生能夠自覺堅持自己的藝術個性,增強表達自信,提高自我表現的主動意識,并且能夠積極有效的接受教師的指導。按照教育心理學的特點,外因是動機的誘發條件,而內因是動機存在的基礎,通過教師的教學手段(外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內因),使得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從而獲得實質性進步。如果內因足夠強大,則外部因素可以相應減少投入,反之則需增加,通過兩種因素的此消彼長來推動教學行為的進行。因材施教,一切從實際出發,這里面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上的探索,又考慮到主要針對的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鼓勵個性的同時還要加強表現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

在教學上,我們必須把握住每個階段的重點在哪里,在觀察、體驗和心靈感受的每個任務節點,都可以嘗試布置一些課后作業,作業的要求越純粹越好,只完成單項練習的內容就可以,這個階段實際上是在解決藝術學習中一個基礎性且至關重要的問題。任何嚴謹、正確的繪畫實踐過程都滲透著創作者誠摯的觀察和用心的感受。接下來就進入對于對象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階段,從表象到內部,再到空間,都可以借用之前從觀察到感受得到的經驗作為研究的先決條件,這也是古人講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作為造型基礎課程,在教學內容上研究的目的,是要求學生將看到的、想到的,以圖的形式表現出來,這里面就牽扯到造型表現能力等技術層面的要求,嚴謹的態度和良好的習慣必不可少,然而造型學習絕不僅是純技術性的,它是包含了心、眼、腦、手在內的全方位的觀念、素質與技術訓練。安排創造思維訓練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突破“統一準則”的制約,幫助個性發揮和創造力的養成,讓教師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大面上講是想以一種開放的視野和態度來對待美術教育,應該意識到在傳統基礎教學的習慣做法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認識、學習、研究和掌握的東西,需要我們繼續不懈的探索。

(作者單位:中原工學院)

猜你喜歡
基礎思維藝術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不等式”基礎鞏固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整式”基礎鞏固
紙的藝術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