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儒學思潮眾脈齊流,涵養文化自信

2017-02-20 18:59白欲曉
人民論壇 2017年3期
關鍵詞:文化交流文化自信

白欲曉

【摘要】2016年的新儒學思潮不僅從歷史底蘊、儒學的價值、使命與實現方式等方面做出了探索,還繼續著他們深耕基層社會的實踐努力,對儒學的普及與傳播中存在的問題給予了必要的反思。此外,2016年度兩岸儒學界之間亦有著多方面的交流和互動,他們通過回顧歷史,反思現狀,肯定儒學的文化紐帶作用,共同維護中華文化的根脈。

【關鍵詞】新儒學 文化自信 文化交流 【中圖分類號】B262 【文獻標識碼】A

孟子有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盀憽闭?,水之波,或巨,或微,皆體現潮流內部的深層涌動。2016年的中國新儒學思潮,延續了近年儒學發展眾脈齊流、多元開展的復興之勢,承擔涵養文化自信的使命,滿足深耕社會的實踐要求。同時,海峽兩岸的儒學群體也開展了多方面的交流,反對文化上的“去中國化”。觀瀾識流,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和把握2016年新儒學思潮的開展。

自覺涵養文化自信

2016年,“文化自信”成為熱門詞語。在2016年5月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說:“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p>

“文化自信”的正式提出,標志著當代中國在民族復興進程中的文化自覺。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根干,通過批判性地繼承和創造性地發展,可以為涵養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的資源。2013年11月,習近平同志赴曲阜參觀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后,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舉行了專家座談會,其中便提到了“文化自信”的問題。儒學專家駱承烈教授的發言題為“增強文化自信”,這表明中國當代儒學研究者對“文化自信”的自覺思考和擔當。

思想史家張豈之從中華文化的歷史底蘊方面對“文化自信”加以說明,由“百家爭鳴”所塑造的中華文化的燦爛源頭,國家統一、民族融合所營造的文化發展的良好氛圍,漢字文化系統和文獻典籍所承載的對文化的記載與傳承等,構成了“文化自信”的歷史底蘊。研究孔子、研究儒學,是認識中國人的精神特質、認識當今中國人精神世界歷史來由的一個重要途徑。儒學專家陳來從儒學的價值與使命闡發“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自信最終是要落實到不拋棄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儒家思想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內涵。不管是自強不息、敬業樂群,還是講仁愛、重民本,這些都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價值觀的體現,也是儒學思想的重要內容”。中國孔子基金會、國際儒學聯合會、中華孔子學會三大儒學學術文化組織聚焦“文化自信”問題,從儒學的學術研究和普及傳播、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鑒、社會共同體建設等方面,推動“文化自信”問題的理論探討與具體落實。

值得關注的是,有學者提出“要有文化自信,亦要警惕復古主義思潮”的觀點,頗具警示意義。堅持“文化自信”之“文化”內涵,秉承“在繼承中創新、在實踐中發展”的原則,是新儒學發展的基本共識??梢灶A見,儒學的未來發展不會落入“復古主義”的泥沼。而對儒學多元開展中的一些理論主張和探索,簡單的“復古主義”定位,也無法把握其復雜性及歷史文化意義。

深耕社會的努力與反思

2016年的新儒學發展,繼續了深耕基層社會的實踐努力,也對儒學普及與傳播中存在的問題給予了必要的反省。

首先是反對商業化、娛樂化的“國學”虛熱,儒學的普及傳播注重將培養“文化自信”與推廣中華文化相結合。如貴陽孔學堂從2016年3月起,每月定期舉辦“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開講“‘絲綢之路與華夏文明”、“從環境變遷談中華文明中的生態智慧”等專題。中國孔子基金會舉辦的“全球經典讀寫大會”、“孔子文化世界行”等文化項目,助力儒家文化和中國文化“走出去”。

其次是第二屆中國書院高峰論壇發表《東湖宣言》。書院是儒家的傳統教育(化)機構,隨著近年各地儒家書院的重建和新建,反思書院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確立現代書院的基本理念和實踐方式,成為2016年儒學深耕社會的重要議題。2016年9月,全國四十家書院的代表在武漢東湖之濱的經心書院共同發表《東湖宣言》,提出了四點共識:堅持道統,弘揚人文精神;書院自治,保持批判精神;自由講學,尊重學術規律;育才化民,推動美政美俗。

最后,對于“少兒讀經”存在的問題,學者們的反思和批評更加深入。2016年,隨著儒家學者和新聞媒體對十余年來引領大陸“少兒讀經”潮流的王財貴“老實大量純讀經法”的批評和報道,引發了關于讀經問題的新一輪討論?!吧賰鹤x經”出現的一些問題,如由業余讀經到全日制讀經,由補充和糾偏現代教育的讀經到排除其他人文和科學教育的“純背經”,由涵養古典素養、培育人文精神的讀經到產生各種身心流弊的“讀經”(有學者稱為“毒經”),儒學界基本持批評或否定的態度。我們應當認識到:無論出于怎樣的文化情懷或現實焦慮,讀經活動應始終堅持“以仁為本”與“以人為本”的理念,不能突破義務教育法律法規的底線。

兩岸儒學多有交流互動,共同維護中華文化根脈

2016年,兩岸關系經歷風雨和波折。兩岸儒學界通過學術和文化交流,回顧歷史,反思現狀,肯定儒學的文化紐帶作用,共同維護中華文化的根脈。

首先,對“大陸新儒學(家)”定位問題的討論成為兩岸儒學交流中不可回避的問題。2016年1月,“兩岸新儒家”一些學派的會講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引發了對作為大陸新儒學一脈的“新康有為主義”的廣泛評議。郭齊勇《當代新儒學思潮概覽》一文認為,“大陸新儒學(家)”是“面對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的實際問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互動的背景下,以儒家哲學思想的學術研究為基礎,積極調動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促進儒學與現代社會相適應,并創造性地詮釋儒學精義、推動儒學現代化與世界化的學派”,這個定位建立在有較為廣泛共識的基礎上。

2016年11月,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弘道書院、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在臺北聯合舉辦“中國再起與兩岸儒學——半世紀的省思”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黃俊杰教授引用清儒孫星衍名句“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描述特殊時空背景下兩岸割舍不斷的共同文脈。相較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大陸得到大力弘揚的“佳日”,海峽彼岸卻經歷著由政治強力主導和民粹主義挾持的“去中國化”之“風雨”,這是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

2016年,兩岸儒學界之間有著多方面的交流和互動。風雨故人再來,在本年度顯得尤具意義。兩岸儒學交流在思想與學術方面的主要議題有:在“政治中國”捍格沖突之際,如何發揮“文化中國”的互通互融作用;反思50年來兩岸儒學開展的歷史經驗,推動兩岸儒學的進一步發展;以東亞和全球為視野,聚焦歷史和當下的文化互動,弘揚儒學的現代價值等。2016年,兩岸儒學界的文化交流活動有:兩岸儒家書院互訪共商;兩岸學者和企業家共同推動“首屆中華儒商論壇”召開;兩岸青年的儒學研習與交流等。這些交流和互動,以不同的方式推動著儒學的發展,維護著中華文化的根脈。2016年,兩岸儒學界還共同悼念、追懷是年在臺灣去世的劉述先先生。作為現代新儒學第三期開展的代表性人物,劉述先一生致力于闡述儒家思想的現代價值,積極推動并參與文明與宗教對話和全球倫理建設。他也是最早來大陸開展儒學交流的港臺新儒家,長期支持和致力于兩岸三地的儒學發展和互動,是大陸儒學發展的“風雨故人”。

風雨或有凄凄,雞鳴胡不喈喈。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植根在兩岸人民的內心深處,儒家文化作為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定能發揮促進心靈契合和交流合作的作用。

(作者為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社,2016年5月18日。

②張豈之:《文化自信的深厚歷史底蘊》,《人民日報》,2016年9月2日。

③郭齊勇:《當代新儒學思潮概覽》,《人民日報》,2016年9月11日。

④陳來:《儒家思想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內涵》,大眾網,2016年11月28日。

責編/王妍卓 美編/宋揚

猜你喜歡
文化交流文化自信
《作家文化交流散記》
中德音樂文化交流途徑探究
特殊時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續在線
薛范:畢生譯配只為中俄文化交流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淺析習近平“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隋唐至北宋時期河洛地區與周邊區域的文化交流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顧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