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體認知”思維與高三歷史復習

2017-02-22 20:31曾小全
關鍵詞:學科能力歷史素養

曾小全

【摘要】 眾所周知,高三歷史第一輪復習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在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清學習線索,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框架,形成對知識的整體認識,因此在高三第一輪歷史復習中,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就必須學會運用“整體認知”思維。由此我們得知“整體認知”思維是以提高宏觀掌握知識為目的,以深化和發展思維能力為目標的一種心理認知過程。就歷史學科而言,任何歷史事件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是諸多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罢w認知”以發展與深化思維品質為目標,以提高宏觀掌控信息能力為目的的一種心理活動過程。在高三歷史復習中,學會運用“整體認知”思維進行歷史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歷史思維方式,還可以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與規律的認識理解,對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能力和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素養大有裨益。

【關鍵詞】 整體認知 歷史復習 學科能力 歷史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1-131-02

0

一、應用“整體認知”思維理解學習西方的背景

鴉片戰爭后,先進的中國人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新高潮,它的興起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何全面認識這一問題?我覺得應運用“整體認知”思維,從橫向、縱向兩方面對近現代學習西方的背景進行全面理性的分析;運用中西對比的方式,逐步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歷史學科素養。

1.橫向中西對比,把握學習西方的必要性

鴉片戰爭之前的中國,經歷了康雍乾盛世之后,中國傳統社會便逐漸步入衰運,趨向沒落,統治階級仍舊沉迷于“天朝上國”的迷夢中,愚昧無知、麻木自大;傳統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形態仍占主導,滿足傳統農耕文明狀況下人們的需求;封建專制統治不斷強化,用非正常的手段使得封建統治茍延殘喘;傳統的科舉考試,禁錮人們的思想,阻礙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相比之下,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興起,西方一些國家通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先后建立資產階級統治,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從18世紀中后期,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開展后逐步擴展到世界各地,西方國家開啟了以機器生產為特征的工業化進程;思想上歷盡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思想的洗禮,人文主義思潮不斷深入,理性主義浪潮興起,西方進入了理性化的新時代。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此時中國遠遠落后于西方,向西方學習勢在必行。

2.縱向古今對比,理解學習西方的可能性

鴉片戰爭前后,中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鴉片戰爭前中國獨立發展就像把自己密封在密室之中,不受外界的影響。這一狀況隨著鴉片戰爭的發生而打破,鴉片戰爭是西方工業文明對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一場巨大沖擊,加深了中國的危機。面對危機,一批開明士紳便逐漸展開救亡圖存的探索,促使得一批開明士紳最早認識到中西之間的差距,因此,以林則徐、魏源為首的地主階級便提出向西方學習先進的器物,邁向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為后來進一步向西方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應用“整體認知”思維理解學習西方的歷程

學習西方的歷程涉及的知識點較多、派別復雜,教師應注意運用“整體認知”思維,以時間發展為基本脈絡,以各個階級為輔助,從學習西方內容的深化為主軸理清線索,讓同學們完成知識梳理的基礎上,形成歷史學習線索,構建知識框架;通過空間比較,把中國學習西方后近代變革的順序和西方變革的順序聯系起來,加深對該知識的深化、理解。

1.時間主軸,理清近現代學習西方的歷程

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發現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中國仁人志士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高潮,先后有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進行探索,經歷了一個由學習西方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歷程。地主階級由于其特定的階級屬性在學習西方僅局限于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并沒有從根本上變革落后的政治制度;資產階級作為新生產力的代表,維新派和革命派先后提出了學習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要求,經歷了學習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到學習美國式的民主共和制的過程,但最后結果都失敗,后來資產階級激進派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變革舊的封建思想,發起了全盤學習西方思想、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運動,掀起了學習西方思想文化的歷程。隨后的無產階級轉向學習無產階級思想文化——馬克思主義,通過抗爭完成了革命任務,建立了新中國。新中國成立,中共繼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立足中國的國情,從而形成幾大思想結晶,成為指導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南。

2.空間對比,分析中西變革的不同

實現近代化是近代以來各國發展的必由之路,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歷程其實也是中國逐步向近代社會邁進的過程。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向近代化邁進的過程中,中國和西方各走了一條不同的道路。西方近代的變革首先是精神層面的變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變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變革,而中國在近代的變革順序卻是正好相反的,首先從器物層面的變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變革,最后才是精神方面的變革。提出問題,引導同學們結合世界和中國近代史相關歷史知識,論證該觀點。經過激烈討論,形成如下認識:

西方變革的歷程:①15~16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人們逐漸擺脫了教會的束縛和控制,18世紀的啟蒙思想進一步擺脫了封建專制主義的束縛,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②英法美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③18世紀中期起,工業革命開展并迅速擴展,大機器生產方式確立,歐美國家相繼實現工業化。

中國:①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開展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備;②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先后爆發了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君主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沒有實現;③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爆發了要求民主與科學的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中西方變革順序相反的原因:列強對中國的入侵,打斷了中國社會正常的發展進程。中國人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對西方文化的認識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通過中西對比論述,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掌握,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時空聯系的思維方式,有助于歷史學科能力的提升和學科素養的培養。

三、應用“整體認知”思維理解學習西方的影響

西學東漸的影響備受學術界的關注,也是高考命題的重點所在?!罢w認知”思維要求我們要學會運用多元史觀進行解讀,培養學生多元的歷史學科思維能力。我選擇維新思潮的影響作為個例進行分析:

關于維新思潮,有學者曾說過:“過去許多人總是把戊戌維新運動簡單地說成是改良主義運動,這是不完全正確的。戊戌維新運動是以建立某種類似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為目標的政治改革運動。這場過早失敗卻產生重大影響的運動,既播下了和平改良的種子,同時也播下了暴力革命的種子,所以戊戌以后的革命運動和改革運動都可看作是戊戌維新運動的繼續和發展?!边@體現了歷史時空聯系的緊密性,也為我們認識維新變法的影響提供多元視角。

1.全球史觀。全球史觀強調世界文明之間的聯系性,自從新航路開辟,世界開始從孤立隔絕的狀況走向有機聯系的緊密整體,整個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而中國繼續推行閉關鎖國政策,拒絕與世界融為一體,但是鴉片戰爭打破了這一狀況,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體系中,在這一過程中,先進中國人逐漸認識到中國器物、制度等不如西方。隨著全球文明聯系的更加密切,中國深刻認識到必須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物質文明、制度文明仍至精神文明成果。維新運動就是中國試圖融入世界、學習西方政治制度而引發的一場愛國救亡運動。

2.現代化史觀。一部中國近現代學習西方的歷史其實就是中國從古代的農耕文明逐漸向近代工業文明發展的歷史。維新思潮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建立君主立憲制度,體現了資產階級力圖突破傳統自然經濟的束縛,沖破封建專制制度的枷鎖,向民眾傳播自由平等等資產階級啟蒙思想,沖擊了傳統封建思想的統治,為以后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符合經濟工業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學化的現代化史觀。

3.社會史觀:在維新思潮的沖擊下,傳統的社會習俗發生改變,清末人們的社會習俗發生巨大的變化。維新派主張興辦新式學堂,廢除八股取士的制度,打破科舉時代人們的思想束縛。維新派主張剪辮易服,禁止婦女纏足,試圖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習俗,推動社會的進步發展。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發現:在高三歷史復習中運用“整體認知”思維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培養歷史學科能力,提升歷史學科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肖成全等編著:《有效教學》,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

[2]彭興順著:《做卓越的老師》,《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中學歷史教學》天津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歡
學科能力歷史素養
試論依托中學生物課程發展核心素養的著力點
變式訓練,助力學生能力培養
注重引導,有效培養初中生歷史“問題意識”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的“史料教學”
鼓勵創新思維, 關注學科素養
課堂內外提高學生歷史素養能力的三種途徑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實現學科能力生根
培養當前初中生歷史素養的研究
構建高效課堂, 提高學生歷史素養
講出來,學進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