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胃癌臨床病理分析

2017-02-27 15:53楊志剛
醫學信息 2016年31期
關鍵詞:早期胃癌胃癌

楊志剛

摘要:目的 對36例早期胃癌臨床病理特點進行分析。方法 對我院收治已確診的36例早期胃癌患者進行臨床資料的分析。結果 粘膜內癌20例,粘膜下癌16例。術后隨訪無淋巴結轉移者26例,5年生存率92%(24/26);有淋巴結轉移10例,生存率60%(6/10)。結論 對于有胃病史的高危人群定期進行系統檢查是早期胃癌發現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早期胃癌;臨床病理分析;胃癌

胃癌是消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1],好發于中老年男性,中晚期患者死亡率較高。因本文選取1998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36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據臨床資料及病理學特征進行分析總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1998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住院手術切除后病理結果為早期胃癌的患者進行臨床資料的分析研究:男性20例,女性16例,男女比例為5:4,年齡30~69歲,平均年齡為(47.38±2.17)歲。主要癥狀為上腹部不適、腹痛、消化道出血、惡心嘔吐、體重下降等。

1.2方法 所有標本均為4%中性福爾馬林固定,常規HE染色,切片厚度4 mm,進行顯微鏡下觀察。采用胃鏡、X線、病理檢查結果為診斷依據,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判斷。

1.3診斷標準

1.3.1內鏡診斷標準 目前對于早期胃癌的診斷分型標準仍沿用日本內鏡學會制定的相關分型標準,其將早期胃癌分為3型:隆起型、淺表型以及潰瘍型,其中淺表型又可分為表面隆起型、表面平坦型以及表面凹陷型3個分型,同時將粘膜重度非典型增生也劃分入早期胃癌的一個部分。

1.3.2病理學診斷標準 組織學分型采用WHO對于早期胃癌的分類標準,將其分為腺癌、印戒細胞癌、粘液腺癌以及其他類型癌,可包括腺鱗癌、鱗癌、類癌、未分化癌、面膜重度非典型增生。

2結果

2.1分型 36例早期胃癌患者中I型隆起型10例,II型表淺型8例,III型凹陷型18例。

2.2病變部位 病變位于胃底體部9例(25%),胃竇12例(33.3%),胃角部13例(36.1%),賁門2例(5.56%)。

2.3淋巴結轉移 36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淋巴結轉移者10例(27.8%),其中粘膜內癌5例(13.9%),粘膜下癌5例(13.9%)。

2.4幽門螺桿菌(HP)感染率 36例活檢進行HP染色陽性率100%(36/36)。

2.5病理學組織分型 腺癌28例,印戒細胞癌2例,粘液腺癌4例,未分化癌1例,硬癌1例。36例(80%)的癌旁組織伴有不典型增生29例、腸上皮化生8例、慢性萎縮胃炎17例,另有胃息肉伴胃癌有1例,典型的胃潰瘍與胃癌同時并存有10例(占27.7%)。

2.6預后情況 36例均接受了隨訪,5年存活率無淋巴結轉移者92%,有淋巴結轉移者60%。

3討論

眾多學者在胃癌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至今尚未在生化、免疫等方面找到一種特異性強、敏感性高的胃癌篩選標記,而胃癌基因、單克隆抗體等在胃癌早期診斷臨床價值仍處在研究中,可能與Hp感染,營養失調,飲食習慣及遺傳有關。中晚期患者死亡率很高,現認為從早期胃癌到進展期約3~4 d時間,臨床資料表明早期胃癌進行淋巴結清除的根治患者可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因此早期胃癌的發現及治療成為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目前臨床對于早期胃癌檢查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3.1胃鏡檢查 內鏡的廣泛應用為胃癌的早期診斷創造了有利條件.內鏡下可發現直徑大于4 mm的早期胃癌,并進行病理活檢。由于胃癌早期很難用肉眼進行判斷,因此需依賴病理組織學進行臨床確診,對于內鏡可見的可疑斑點、淺小糜爛或者是局部組織色澤異常,均需重視,對異常情況進行常規活檢,以彌補肉眼觀察的局限性。同時擴張胃腔需充分,最大限度的將大彎側黏膜皺襞展開,以免疏漏微小病灶。對于糜爛和可疑的淺表病灶,檢查時應多次多方位的取材,潰瘍灶應采鉗取其病灶邊緣組織,以提高檢驗準確率。內鏡下判斷癌灶的浸潤深度有時是困難的,這就需要結合其他的檢查尤其是超聲內鏡的檢查。

3.2超聲內鏡檢查 早期胃癌的超聲內鏡檢查表現可因不同類型而異。平坦型癌可見粘膜增厚,呈低回聲。凹陷型可見粘膜層有部分缺損,但腫瘤邊緣的炎癥可致腫瘤大小估計過度。目前常用超聲內鏡下結合細針穿刺的方法取活檢組織做病理診斷。

3.3 X線下腫塊 X線下腫塊篩檢可作為早期胃癌診斷程序中的首選方法,既經濟又簡單易行,病人容易接受。有研究表明,X線下腫塊篩檢,早期胃癌檢出率可達80%

3.4分子生物學檢測 早期胃癌TAG72水平可明顯升高,有利于早期胃癌的篩選.隨著分子生物學及其技術的進展,對早期胃癌相關基因及其產物的檢測也有了很大進展。P53是一種重要的抑癌基因,可作為一種胃癌診斷的腫瘤標記物。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胃癌在早期缺乏特異性,其臨床表現與常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良性病變較為相似,患者通常是由于上腹部疼痛、不適、黑便等情況就診[2],而部分患者由于耐受性較強,使得檢查時病情發展已經較為嚴重,但患者卻無特殊主訴,因此對于年齡超過40歲的患者,一旦出現上腹隱痛等癥狀時,要及時進行胃鏡或者鋇餐照影檢查,并對病灶進行活檢,以提高臨床確診率。

由于胃癌的自然病程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其由早期發展至進展期需3~4年的時間,并且在早期尚無特殊癥狀,因此當患者進行就醫時,病情往往已經惡化,此時行胃鏡檢查,其結果多為進展型胃癌,因此較多醫院無法準確完成胃癌早期的確診。由于在早期胃癌的臨床癥狀中以上腹疼痛最為常見,因此對于臨床檢查時主訴潰瘍樣上腹痛以及反酸的患者,不可一概認定其為消化性潰瘍,應適當將早期胃癌考慮進來。影響胃癌生物學行為的主要病理因素有生長位置、生長方法、類型、分化程度、浸潤程度以及淋巴結轉移等。國內報道早期胃癌病灶面積大小對于癌灶浸潤深度的判斷有一定的意義[3],所以病灶面積大的早期胃癌也應該加強綜合治療。

總之對于胃癌的癌前病變不能忽視,尤其是對于Hp感染患者應提高警惕,重視對于癌前狀態定期進行觀察與隨訪,提高早期胃癌的檢出率。胃鏡與病理活檢作為胃癌疾病的最終診斷手段,其重要價值在于胃癌的早期發現。同時加強對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使其不錯過最佳的檢查和治療時間。

參考文獻:

[1]湯峻.24例早期胃癌的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9):115-117.

[2]李維華,劉洪瑞,陳杰.診斷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2.

[3]姜錦貴,陳建華.青年胃癌49例臨床病理分析[J].臨床醫學,2005,25(1):52-53.

編輯/孫杰

猜你喜歡
早期胃癌胃癌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的療效觀察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在治療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中的應用
開腹與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術后恢復情況及患者生存率對比
放大內鏡結合窄帶成像技術診斷早期胃癌臨床分析
電子染色內鏡確定早期胃癌的應用價值評析
胃癌組織中PGRN和Ki-67免疫反應性增強
早期胃癌的治療方法對比分析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胃癌組織中Her-2、VEGF-C的表達及意義
胃癌組織中LKB1和VEGF-C的表達及其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