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

2017-03-01 21:39曹娟
關鍵詞:危機干預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

曹娟

摘要:中學生經歷生命成長的關鍵時期——青春期,面臨著自我認同的階段性任務的同時經歷著情緒情感的疾風暴雨。在這一重要的關鍵期,中學生對外在的環境更為敏感,生活中發生的一些重大生活事件可能對他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極有可能導致心理危機的發生。由美國心理學家Martin.Seligman引領的積極心理學思潮,將我們關注消極心理的目光,轉向人類美好和積極的方面,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思想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能幫助中學生挖掘和激發內在的品質和力量,獲得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危機干預;心理健康

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重要轉折時期,既面臨著生活環境、學習方式和人際關系的變化,心理發展相對滯后,必然給他們帶來適應和發展的巨大壓力和心理困惑。作為從幼稚逐漸走向成熟的中學生,不僅面臨著形成自我認同的階段性任務同時面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沖突。這一時期他們對外界事物更加敏感,情緒情感波動較大,他們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重大事件往往無法及時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導致產生心理危機,有些甚至采取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積極心理學注重于培養和調動人性中的固有力量,從而使中學生的生活學習更加順暢和有效。

一、心理危機及危機干預

1..心理危機界定

被稱為“現代危機干預之父”的開普蘭指出,當一個人先前的處理危機的方式和慣常的支持系統不足以應對眼前的困難情景(Problematic Situation),也就是說他必須面對的困難情境超過了他的能力時,這個人就會產生暫時的心理困擾(psychological distress),這種暫時性的心理失衡狀態就是心理危機。由于個體的特殊性和危機事件的諸多來源,處于危機狀態的個體表現各異,因此目前尚無統一的心理危機評判標準,但處于危機個體通常會表現出焦慮、抑郁、強迫甚至軀體癥狀等,因此可以通過對心理癥狀的衡量來作為心理危機的預防診斷標準。

2..心理危機的階段

學者布拉默的應用性的危機理論區分出四大方面,分別是發展性危機、情境性危機、生存性危機、和環境性危機。發展性危機是指在人的一生的成長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些不可避免的生活事件,這些生活事件通常因為其對個體具有特殊的成長意義而引起當事人的心理上生理上不同尋常的反應。學者普遍認為發展性危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雖然這些生活事件有可能相同,但是由于每個個體之間存在差異,這些事件對他們的影響也是不同的;情境性危機是指個體在生活中遇到突發的重大的生活事件,而這些事件往往是個體無法預料并短時期無法解決的。情境性危機與其他危機的主要不同之處是,情境性危機的發生往往是突然的,不可預見的,并且它所帶來的結果多是毀滅性、災難性的;生存性危機是指由于責任的形成、對對立和自由的要求等意義比較重大的事情所引起的心理的不適感和軀體上的一些障礙;環境性危機是指一個個體遇到某個偶然的自然或人為的災難時,這個個體就會因為這個災難的發生而產生一些心理危機,而且也會影響他們生活中的其他相關人群。綜上所述,心理危機是指一種個體運用自己尋常的方式不能應付所遭遇的內外困擾時的反應。一般發生在個體無法避免的、強大的應激事件,動員所具備的應付手段失敗時,存在明顯的急性的情緒、認知及行為上的功能紊亂,于是,個體處于一種心理失衡狀態。此外,國內外有些學者僅僅把危機干預定義為自殺干預,這可能導致大眾將危機或心理危機簡單的當做自殺的誤解。心理危機不僅僅指的是自殺,它包括的范圍非常廣,一切重大事件所導致的非正常的緊張狀態都屬于心理危機,都需要加以關注和預防。

3..危機干預

危機干預屬于心理治療的一種。主要是指運用一些專業的心理干預手段,使處在危機狀態下的個體能夠迅速的擺脫危機狀態,恢復心理平衡。在危機干預中,設置的最低目標就是首先要保證個體的生命安全,不至于造成嚴重的后果損失。一些社會資源的支持常常是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保證。

二、中學生心理危機

1

. 中學生心理危機的特點

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特殊發展時期,對外部世界充滿了探索的欲望,但他們的心智和情商又沒有達到足夠應對探索世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挫折或者打擊,因而其心理狀態難免有處于危機狀態的可能性。每個人的個人特質和危機事件都不盡相同,根據布拉默應用性的危機理論,我們可以將中學生心理危機歸為三類:發展性危機,這是中學生最常見的危機來源,比如學習上的落差,人際關系問題等;境遇性危機,突然出現的無可預測的危機事件,包括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突發的重大疾病等都可能導致危機發生;現實存在性危機,伴隨重要的人生目的,未來發展等內部壓力沖突和焦慮的危機。比如中高考壓力等。

2..中學生心理危機來源

王文革(2001)在分析相關文獻和根據自己的經驗指出在中小學常見的危機事件中主要可以分為:學校事件,例如教師誤會、班級中的欺負現象等;家庭事件,如父母關系不和諧甚至有離婚現象發生、家庭暴力等;社會事件,如突發的自然和人為災難等。 王成果(2003)在分析各類青少年心理危機的事件中總結出,人際交往障礙、重大生活事件、學業壓力分別是導致中學生心理危機主要原因。其中,教師的誤解、同學間的交往不順和重大考試失敗等是最容易導致中學生的心理危機。

(1 )親子關系問題

親子關系出現問題在中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是有一定比例的。大部分親子關系出現問題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第一,家長不合理的教育方式。隨著當代人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過去那種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在不斷的減少,但這并不就意味著,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開始走向科學化、合理化。很多時候,家長由過去那種簡單的對身體上的懲罰轉向為對孩子精神上的懲罰,他們往往對孩子有著過高的期望,對孩子特別是學習方面提出過高的要求,給孩子很大的精神壓力。另外,現在很多家長的攀比心態無意中又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家長熱衷于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作比較,不僅是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也給孩子造成了很嚴重的心理負擔。第二,家庭氛圍的不和諧。父母的爭吵甚至離異都易使孩子感受到很大的被拋棄感,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尤其在父母爭吵過程中,孩子很容易模仿家長的行為,在以后的行為中出現易爆易怒甚至是暴力的傾向。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也容易造成心理危機。因此,家庭和諧氛圍的構建對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師生關系問題

師生關系對于中學生的影響也是重大的,并且在一些方面造成心理危機占了很大的比率。中學生非常注意老師對他們的評價和看法,一些師生關系出現問題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溝通造成誤會。第二,老師對學生的關注不夠。老師對自己的學生關注不夠,沒有受到老師關注的學生易形成失落感,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也會下降,久而久之與老師之間的關系也會疏遠,也易影響學習。

(3 )學業壓力問題

影響中學生心理危機的一個重要因素仍然是學業壓力給他們帶來的負擔。初中生的學業壓力主要來自于中考的壓力和進入好高中的壓力,初中畢業后他們要面臨是讀技術類學校還還繼續深造讀普通高中的選擇,一些成績不理想的同學被迫選擇了技術類學校與他們的理想差距過大易造成失落感。高中生的學業壓力絕大部分是來自高考的壓力,也有對高中學習生活不適應的方面,很多初中生剛進入高中并沒有很快的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因而造成學習成績下降,心理負擔加重。其中,中學生學業壓力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考試焦慮的出現,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而使一部分同學對考試出現焦慮,出現了一系列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

三、積極心理學理論及實踐

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和提高,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生活上有溫飽、軀體上無病痛,更多的人開始追求高品質的生活。然而,與社會飛速發展不相協調的正是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態?!敖裉斓娜祟惐冗^去擁有更充分的自由、更好的物質享受、更先進的技術、更多的教育和娛樂等,但是人類反而越來越感到不幸福?!泵绹睦韰f會會長馬丁·塞利格曼稱這一現象為“人類20世紀最大的困惑”。在這一背景下,積極心理學應運而生。作為20世紀末西方興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學力量,它的提出是相對于以修復人的損傷和糾正人的弱點為主的傳統的科學心理學——“消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重點在于人自身的積極因素,主張心理學應當以人所固有的實際或潛在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為出發點。它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用積極的心態來解讀人的心理現象,甚至是心理問題,以此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使得有問題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潛能,獲得更美好的生活。

四、積極心理學導向的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

1..普及宣傳知識

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教師與學校的宣傳部門相結合,建立一個心理知識普及平臺,讓全校師生都能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感受到心理關懷無處不在,本身也是對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一種宣傳,讓心理咨詢中心深入人心,一旦學生發生心理危機事件就會想到去心理咨詢中心求助,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心理危機的化解同時也有助于學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展開。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可借助宣傳板報、心理周刊、辦心理專欄等形式多樣的手段來進行心理知識的普及。在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的三級教育模式中融入積極心理學思想。

2..展開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讓受教者從認識人之自然生命特征入手,進而去體會自我人際血緣的社會生命,學會處理好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生命教育的內容主要有:自我與自己的教育、自我與他人的教育、自我與社會的教育、人類與自然的教育、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教育等。應運用多樣化方法和手段,靈活地展開生命教育,既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傳授,又要提升學生的思想精神境界,開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親子之間的互動活動,使學生在認識上具備有關生命和死亡的正確認識,在行為上具備面對危機妥善應對的技能。生命教育可以開展以下教育形式:設置某些生命教育專題,在一段時間內,通過開設講座、課堂教學、專家和學生面對面等途徑,解析生命現象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神圣和生命的來之不易;通過組織學生對相關影片、文學作品等的欣賞和討論促使學生對人生和生命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引導學生回顧自己成長的同時也分享別人生命成長中的喜怒哀樂,通過分享體驗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3..組織心理健康活動

團體輔導與咨詢、情境體驗式活動是兩種常用的心理危機干預的體驗式手段和主要的活動組成形式。團體輔導與咨詢是一種在團體環境下提供的心理幫助與指導。由學校心理教師根據相似性問題,通過雙方或成員間的分享和探討實現心理輔導和共同成長。該方式可運用于廣泛群體也可運用于一些特殊群體,比如單親家庭中的學生的輔導和咨詢。而情境體驗毋庸置疑是最為直觀的引導方式,比如學生通過日記的方法,記錄每天強烈的積極情感體驗、感恩記錄和回憶美好時光,該方式下學生親歷問題情境,自發的體驗、感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從內心接受,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心理不適的調節。

學校心理健康活動輔導方案以積極心理的理念和應用為核心,結合多種形式設計,著眼于積極認知、情緒的培養和實際問題的解決。在培養積極認知方面,主要通過理論、角色扮演、自信心訓練及活動后分享總結等方式觸動學生的感知;在培養積極情緒方面,通過熱身活動、放松冥想等方法為學生營造積極愉悅的氛圍;在實際問題的解決方面,借助游戲或故事闡明道理,并通過安排任務或案例再現的方式引導學生加以應用,同時鼓勵學生暴露自身問題,在團體中獲得同齡人的支持和幫助。

積極心理學干預的實質是使學生認識到外部或內部的困境也許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過發掘自身優勢,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和處理問題。中學生正處于形成自我同一性的關鍵時期,心理發展的滯后性使他們面臨重大生活事件時更容易產生心理危機,但除了潛在的自我沖突,尚有自我完善的內在能力。積極心理學導向的危機干預正是對這種潛能的開發、培養和引導,不失為維護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可行之策。

參考文獻

1.翟書濤.心理危機干預[J].心理與健康,1998,2:4-5.

2.劉佳.中學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構建[D]中南民族大學.2013

3.王文革.危機的預警識別[J]思想.理論.教育.2001,(6):38-39

4.王成果.青少年心理危機與危機干預[J]中國青年研究.2003,(1):85-86

5.馬丁塞利格曼.真實的幸福[Z].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0.

6.陽志平.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G].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7王喆.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醫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2

猜你喜歡
危機干預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社會工作者對企業職工心理問題的有效介入
校園危機干預中的哀傷輔導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的應用研究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移動互聯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影響及對策研究
認知行為療法對醫學院校心理危機干預的實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