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2017-03-02 00:40朱芫頡付磊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42期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語文教學

朱芫頡 付磊

摘 要: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我們繞不過的問題,而農村孩子在這方面更是有所缺失且不易補,根據自己數年來的從教經驗,我從農村實際出發,所謂的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由此,我從以下幾方面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 農村小學生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

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也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的養成教育,是優秀成績的保證,是語文教學乃至所有教學的基礎。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進行規范:標準的三姿,流利準確地普通話,規范的書寫,良好的品德……都是我們在平常和學生在一起對他們必有的約束。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讀與寫占大部分,對于讀寫,教師應以身作則,由教師本身出發,“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將正確規范的姿勢刻入學生的腦中,不斷的在其讀寫的過程中加以糾正,強化。從而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

二、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

讓學生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如何讓學生高質量的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是一個繞不過的難題,在語文教學中,通常由字、詞、句、段、篇構成。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了眼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字、詞是語文的基石,在小學階段,識字量要達到3000字,寫字量達到2500字,在對字詞的教學中應當運用多種方式激起學生的熱情,讓學生當老師,找出他們認為難以理解,容易忘記的地方,就能極大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認為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就是可以讓孩子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下愉快的學習,一節課下來,他可以有選擇的向身邊人講述他在這節課上學習的東西,哪怕是一句話,一個新詞語,這都是他主動去識記的東西,而非老師刻意灌輸。教師可以把講授當成一種享受,學生把聽課也當成一種享受,那么這節課就是成功的。同時,語文教學的陣地不單單在課堂,課下與學生的交流也可以極大地刺激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課上引導學生讀一些書目,課下進行交流,往往更有效,因為此時孩子沒有拘束,愿意敞開心扉與老師溝通,老師適時引導,學生間有所交流,從而水到渠成。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預習,是指學生對要講的課事先進行自學準備,我一直以來培養學生學會預習,要在預習中明確自己已經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期初實施起來很困難,孩子不知道該看點什么,學點什么,但我會給他們列個清單:生字你都認識了嗎?都會寫了嗎?課文讀熟了嗎?是什么體裁?講了什么內容?給你什么啟示?依據這些孩子會去找著預習,但經過較長一段時間后,我們每學完一課,學生會比較主動的預習下一課,有時甚至會主動查一些資料或向身邊人請教,這樣一個初級的自學模式就建立了,學生對新知的掌握度也有所提高,而且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會發現老師所忽略的細微知識甚至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例如我在講授四年級上冊《一串快樂的音符》時,我布置預習是讓孩子們讀文后思考:開始小音符們到處跑,后來為什么不跑了?教學參考書中給予的答案是:因為他們覺得老奶奶很孤單,愿意留下來陪伴,大半學生也是這樣想的,而其中一名學生卻答道:因為他們找到自己的主人了。令我頗感意外,可轉念一想卻也不無道理。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需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足夠是時間,而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孩子提前預習效果更佳,在自學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獨到的感受,當然,預習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時間,而較高質量的預習更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

四、幫助孩子建立起強烈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我逐漸找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放大,讓他們建立起自信,找到最好的自己,從而敢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由此才能有更好地溝通,有更大的進步?!白屆恳粋€孩子抬起頭來!”這句話選自蘇聯杰出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蘇氏幾十年前說出的這句樸素的教育名言,讓我們銘記自信對于一個孩子的重要性,當然,自信不等于自大,只有全面正確的認識自己,才能更好地揚長避短,展現自己。一個人有了自信,就可以找到能夠體現自己個性尊嚴的角色,從而盡情揮灑其獨具魅力而創造出的斑斕,并自由舒展其澄明自然的心靈空間。

五、擴充學生的知識量,重視日常的積累

眾所周知,要想學好語文這門功課,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儲量,而對于鄉村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缺失,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有限,所以在這里教師就必須在日常給孩子搭建一個積累的平臺,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內加深自己的文化積淀,課前給孩子一些小問題供其交流,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成為自己的小助手,學生往往樂于幫助老師完成一些任務,請他們查詢一些與本課有關的材料,做一個聰明細心的的小助教,他們自由的查找,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去積累。在大課間運動歸來的空隙,也可輪流做小小朗讀員,選讀適合孩子們的經典故事,收獲紛至沓來。

同時也要從生活中去積累,例如:學習廣告語言的幽默風趣,新聞報道的言簡意賅,圖形表格的清晰明了……要讓他們養成處處見知識,處處學知識的好習慣,并把聽到的、看到的知識收集起來,進行交流、加工,并學會使用。

六、做個“懶”老師,采用“慢半拍”教學法

在課堂上,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多年未變,近年來才逐步改變,但對于農村教育,在老師給孩子們機會暢所欲言的時候卻反而鴉雀無聲,老師們也漸漸放棄,又回歸“一家獨大”的局面,但我慢慢嘗試,做個說半截話、慢說話、少說話的“懶”老師,孩子的思路得到引導,語言有了組織的時間,也有代替老師的機會,慢慢地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也得到多方面提升。

結語

教育家孔子講求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應當從實際出發,立足農村教育,樹立構建大語文的思想,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從聽、說、讀、寫等多方面培養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更加高效的提高農村學生的語文素養。

猜你喜歡
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語文教學
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對策
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工作的研究與實踐
挖掘語文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時事資源讓高中語文課堂錦上添花
開放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開展高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