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

2017-03-02 21:19肖軍輝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42期
關鍵詞:創新實踐本科生培養

肖軍輝

摘 要:礦物加工工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為了迎接學科的挑戰,必須提高學科的全新發展和應用。本文結合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特點,嘗試性地探討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提高實踐教學創新能力的途徑,嘗試性地提出了幾點提高實踐創新能力的具體措施和辦法,提高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

關鍵詞:礦物加工工程 本科生 創新實踐 培養

一、研究背景

西南科技大學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建材部唯一設置非金屬礦地質、采礦和礦物材料專業的高校,有建材學科傳承優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隸屬于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將大學生培養成為有創新能力的為社會服務的人成為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核心。目前,大部分的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將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的分選和綜合加工利用作為專業的培養方向。時代的發展,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發展方向主要體現在高附加值、經濟高效、資源綜合利用和高度自動化。為了符合時代的趨勢,我們的課程體系也做了一些調整,增加了礦物材料導論、選礦數學模型、選煤概論、選礦廠經營管理、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選礦自動化、CAD設計、選廠輔助設備、浮選藥劑等課程。

礦物加工工程主要專業課程共六門,從礦石的準備工藝“破碎與磨礦”到三大選礦工藝即“磁電選礦”、“浮選”、“重力選礦”及“礦石可選性研究”、“選礦廠設計”,其中前五門課程具有專業實驗。從課程設置體系看,專業課程的設置與選礦生產工藝過程是基本一致的。原來獨立的分散實驗,滿足了各個課程的教學要求,但割裂了課程間的聯系,學生缺乏對整體工藝的認識[1]。

二、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

1.課程設置過程中融入創新培養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關鍵在課程設置,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自2011年招收本科以來,積極推行課程建設改革,不斷探索全過程的創新體驗教學模式。在制定本科培養方案過程中,按照系統性、應用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相結合的原則,對專業知識結構進行重組和課程整合。在學習其他高校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摸索出一套課程教學體系。如下圖[2]

學院積極響應學校政策,始終將創新理論教育融入教學體系中,不斷修改本科培養方案,對本科生實施全過程創新理念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環資學院是西南科技大學具有博士點的學院之一,從大一新生進校起,在礦物加工工程創新體驗課中,能夠聘請該專業的博士生導師或有創新成果的教師承擔。具體過程是:以礦物加工工藝及設備為載體,具體到每一個單元的細節內容,從基本理論及原理出發,講授與研討一些具體工藝及設備的原型、發展、創新、應用等更為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環節,學生不僅感官,還要動手操作,具體感受科技創新的整個過程。另外,還要給學生展示創新成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專業自豪感,為后續課程打下基礎。

2.在創新教育體系中落實創新培養

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完善的創新教育體系,為了保障礦物加工專業創新培養方案的落實和實施,學科在教學各環節都做了統籌安排,力求使得創新教育體系更加完備。[3]首先,在課堂講授設計環節中設置創新點,能將科研中的創新成果引入進去。其次,試卷考試不再是對學生唯一的考核辦法,實施考核方式多樣化,設置“創新性”指標,在評價過程中對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想的學生給更高的獎勵。最后,在畢業設計(論文)環節。將創新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和創新意識。注重考察學生的工程能力,發掘設計中的創新點,把創新作為是否能夠獲優的一個重要條件。

3.利用科研資源,實行產學研結合

環境與資源學院有著很強的科研實力,每年都有多項國家項目,這是一個好的平臺。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是一支年青且具有較強科研實力的團隊,如果專業能夠依托礦物加工厚實的產業化程度高的科技成果與校外一些企業合作,如,設計院、選煤廠等,聘任校外專家,真正實現教學、科研、生產三給合,探索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將會在產學研的結合上走出一條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路。

4.結合專業特色,建設特色實踐教學基地

西南科技大學地處四川,靠近云南和貴州,而云南和貴州都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這些地方礦產開采、加工企業規模大、數量多,技術人員短缺,這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是一個契機。我院將辦學方向定位在高層次、高素質、復合型技術,以培養選礦企業急需的,圍繞地方礦產行業特色確立了“立足冶金,校企結合,實踐育人”專業教育特色。[4]這些地方是礦物加工專業的理想實踐教學基地,他們在金屬礦和非金屬礦開采、先進技術設備,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特色,我專業學生前期已與一些企業簽訂了早期合作項目,也成長為生產管理的中堅力量,這些早期條件促進了學校與用人單位深度合作,有利于我們建立更加長久穩固的教學實踐基地。

結語

在現代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如何能在如今的學科中得到全新的的發展和應用,是礦物加工工程面臨的挑戰。唯有培養具有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礦物加工工程人才是我們不斷奮斗的目標。從專業基礎條件著手,從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著手,從現有的教學和科研水平著手,加大改革力度,加大設計性、綜合性和創造性實驗,確保實踐教學改革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婁長勝,張偉強,馬星國.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實踐教學一體化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7):155-156.

[2]張晉霞,礦物加工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J].陜西教育,2009(10):53.

[3]楊鵬,蔡嗣經,陳廣平.礦物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報告[J].煤炭高等教育,1999,(4):83—85.

[4]趙通林,礦物加工工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J].科教文匯,2014(12):66.

猜你喜歡
創新實踐本科生培養
淺析班組文化建設與創新實踐
高中地理的創新教學研究
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新時期醫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意義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中醫藥大學本科生流行病學教學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藥學本科生實習的質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