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較法在《文藝復興》教學中的應用

2017-03-11 20:35李立新
中學課程資源 2017年2期
關鍵詞:文藝復興比較法歷史教學

李立新

摘 要:以人教版《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文藝復興》為例,借鑒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以學生的現有水平為起點,以教學大綱為下一個發展區,調動學生現有水平的知識儲備,以比較法為媒介,引導學生登上以教學大綱為目標的下一個發展區。

關鍵詞:歷史教學 比較法 應用

一、問題提出

在政治經濟文化史教學中,思想文化史不好教,西方思想文化史更不好教,如何教好人教版《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文藝復興》一課呢?我想到了維果茨基的理論,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使其超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以這一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的現有水平為起點,以教學大綱為下一個發展區,教師需調動學生現有水平的知識儲備,以比較法為媒介,引導學生登上以教學大綱為目標的下一個發展區。

首先,看本課的課程標準。學生要知道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初步認識文藝復興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所起的作用。其次,看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生剛剛接觸西方的古代歷史,知道希臘和羅馬以及中世紀的歷史,但卻沒接觸過西方近代文化史,對于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史沒有直接經驗,但學生已學過了幾年歷史,大致了解了中國古代史和近現代史,對于中國歷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也有所了解。我們可以就學生學過的中國歷史上思想解放的間接經驗搭設平臺,引導學生向本課的課程標準邁進。

二、導入新課

在導入文藝復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我們以前講過哪些中國歷史上的思想解放事件?”學生大致可以回憶出百家爭鳴、新文化運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鄧小平的南方談話等事件。就發生的時間而言,百家爭鳴在文藝復興之前,其他事件在文藝復興之后,百家爭鳴作為導入和比較的資源更為合情合理。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設置這樣的問題:“春秋戰國時期有什么思想解放運動?為什么會出現?”通過回憶,學生會想到百家爭鳴。教師可讓學生回憶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學生會想到百家爭鳴出現的歷史背景:政治上,國家分裂;經濟上,中國從奴隸制經濟變為地主制經濟。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歸教材:“歐洲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時期也有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同學們知道是什么事件嗎?”學生思考過后,教師可讓學生集體朗讀教材第一個小標題——文藝復興。

三、講授新課

講述文藝復興爆發的原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文藝復興爆發的時間、地點。學生能在教材上找到“14~16世紀,意大利”。教師問:“為什么會出現在歐洲的意大利呢?”學生可能回答不上來。接著,教師可出示教材58頁圖片“意大利商業城市——佛羅倫薩”和下面的一段文字以及歐洲中世紀貿易地圖。學生能認識到這一時期意大利位于歐洲商業貿易的中心,控制著歐洲的貿易。意大利的許多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教師可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同學們猜猜意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以后,資本主義能迅速發展嗎?”學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教師可出示圖片“卡諾莎之辱”“金碧輝煌的西歐大教堂”“布魯諾被燒死在火刑柱上”,然后提問:“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能夠發展嗎?為什么呢?”學生能認識到歐洲資本主義萌芽不可能迅速發展。因為歐洲中世紀教會政治上掌握著實權,經濟上把黃金等貨幣用于建設教堂,思想上實行專制。教師追問:“這些歷史史實說明了什么?”學生能認識到中世紀的教會嚴重阻礙了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教師接著問:“為什么資產階級不發動革命推翻教會的反動統治呢?”引導學生認識到當時歐洲剛剛出現資本主義萌芽,資產階級力量很弱小,沒有能力直接推翻教會的反動統治,所以,西歐的資產階級首先在思想領域發動了一場反對教會的運動,歷史上把這場運動稱之為“文藝復興”。接著,教師出示教材59頁的動腦筋思考題,讓學生探究“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什么?”學生能認識到文藝復興實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師繼續提問:“為什么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思想家敢于直接發表自己的觀點和主張,進行相互辯論?而文藝復興的思想家卻要打著復興羅馬的旗號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呢?”通過對比,學生認識到百家爭鳴時期中國四分五裂,統治者不能控制全國的思想;而文藝復興時期教會力量十分強大,完全控制著西歐的思想。如果有人有不同的觀點和主張,就會被教會迫害甚至燒死。教師追問:“春秋戰國結束,秦始皇實現統一以后,中國封建社會有沒有統治者控制思想的事件發生?”學生回答:“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八股取士、文字獄?!苯處熥穯枺骸霸鯓硬拍鼙3炙枷胛幕某掷m繁榮呢?”學生能認識到寬松的政治環境是思想文化繁榮的前提條件。教師繼續講述新課:“由于當時西歐資產階級的力量非常弱小,所以西歐的資產階級在宣傳資產階級思想的時候,不得不打著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苯處熥穯枺骸肮畔ED羅馬有哪些藝術領先世界呢?”學生回憶了以前的知識,認識到古希臘羅馬的文化成就主要有文學、繪畫、雕刻等。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文藝復興的成就。

講述文藝復興具體內容時,教師出示了但丁的圖片和其作品《神曲》,講述了但丁在《神曲》里批判了教皇的腐朽,讓教皇進入地獄。教師問:“但丁的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學生能認識到但丁蔑視權貴、敢于批判現實的精神值得學習和借鑒。關于達·芬奇的繪畫,教師可以出示中世紀的婦女畫、宗教畫,并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做比較。學生能認識到中世紀繪畫里的婦女沒有任何表情,而達·芬奇《蒙娜麗莎》里的婦女則有著豐富的表情,特別是她那迷人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的人們。學生也能認識到《最后的晚餐》雖然是一張宗教畫,題材老舊,但內容和歐洲中世紀的宗教畫完全不同,畫中人物表情非常豐富,如有的嘆息、有的悲傷等,而歐洲中世紀的宗教畫里的人物卻沒有任何表情。達·芬奇的繪畫描寫了人是有感情的。人除了是一個感性的人之外,還是什么?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寫過這樣一句話:“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學生能認識到人是一個感性的人,也是有創造性的人。教師追問:“結合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思考文藝復興的含義是什么?”學生能認識到其含義是反對教會的專制獨裁,提倡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

教師出示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及其著作的圖片,并引導學生問答:“結合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思考百家爭鳴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學生能認識到諸子百家爭論的主題是國家如何從分裂走向統一。教師繼續提問:“結合給出的圖片,請思考哪一位思想家給出了正確答案?”學生能認識到韓非子給出了解決諸侯割據的答案,他的答案是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最后教師提問:“百家爭鳴給我們留下了什么遺產?”學生能認識到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文化的根基,為后來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接著教師出示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的圖片。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文藝復興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學生能認識到文藝復興主要宣傳了資產階級思想,反對教會的專制獨裁,為資本主義發展和資產階級上臺搖旗吶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文藝復興給人類留下了什么遺產?”學生能認識到文藝復興推動了西歐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教師追問:“百家爭鳴和文藝復興有什么異同?”學生認為:“百家爭鳴和文藝復興都是思想解放運動,都產生了一大批思想家,推動了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但兩者也有不同點,百家爭鳴是地主階級領導的,而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領導的;百家爭鳴解決的是國家如何從分裂走向統一,而文藝復興解決的是反對教會的專制獨裁、發展資本主義?!?/p>

四、課堂小結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本課的學習,你認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需要哪些方面作為支撐?”學生認為:“要有經濟的發展、要有寬松的政治環境、要有思想家的不懈努力和創新?!?/p>

總之,運用比較法搭建平臺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認識、理解和感悟新知識。

參考文獻:

維果茨基.維果茨基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文藝復興比較法歷史教學
應用比較法 培養物理知識遷移能力
怎樣引導學生證明不等式
中國當代藝術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
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淺談古希臘藝術,基督教藝術與文藝復興藝術間的關聯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心沐光影次第綻放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宗教音樂中人文主義精神的展現與表達研究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