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示意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福建省

2017-03-11 20:38林新
中學課程資源 2017年2期
關鍵詞:能力培養初中歷史

林新

摘 要: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弱,對教師依賴性大,面對多而雜的歷史知識,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知識示意圖作為一種增強記憶的方法,以簡潔直觀的形式,將知識內容化繁為簡、一目了然。結合課堂實例,從學生身邊入手,用尋找歷史途徑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歷史抽象名詞,層層分析,講清歷史概念;讓學生參與設計示意圖,增強歷史空間位置的識記;將分散、無序的知識進行有序梳理,抓住單元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關系,構建核心的歷史知識體系,探索歷史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發現歷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有效整合,培養學生運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 知識示意圖 能力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歷史學科的考查也發生了變化,《2016年福州市初中畢業與升學考試說明》中歷史學科考試目標:以知識為基礎、能力為重點;再認重大歷史事實、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再現歷史的發展過程、階級特征,把握歷史事件的重要特征及其內在聯系,對歷史現象進行初步的歸納、概括和比較。面對這樣的形勢,學生學習歷史要歷經感知—積累—掌握—探索的過程,對歷史事件進行初步的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發現歷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但在現實學習中,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弱,對教師依賴性大,面對浩如煙海的歷史知識,習慣于死記硬背,結果造成歷史知識支離破碎、混淆不清,歷史概念模棱兩可,歷史事件張冠李戴,歷史線索雜亂無章,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壓力和困惑,那么,有什么辦法能將歷史知識化繁為簡,一目了然呢?知識示意圖是個很不錯的方法。知識示意圖用線條、符號、文字來表達歷史內容,授課時教師在黑板上邊講邊用簡潔直觀的方式來呈現歷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歷史事件之間縱橫交錯的關系。美國圖論學者哈拉里有一句名言:“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惫P者結合課堂實例,談談知識示意圖在教學中的運用。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為了消除長期以來多數學生認為“歷史難學難記”的觀念,在初一新生開學的第一堂課,筆者就上了一節《歷史就在我們身邊》。筆者以問題導入新課,開場白是這樣的:“歷史是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雖然已過去幾百年、幾千年、甚至幾萬年,但并不是消失得無影無蹤。歷史就在我們身邊,那么,尋找歷史的途徑有哪些呢?”同時,筆者在黑板上畫了示意圖(如圖1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方法有很多,同學們能不能從你們身邊入手,從課外書籍、電視劇和生活經驗中想一想尋找歷史的途徑有哪些?”學生開始緊皺眉頭,苦思冥想,無人回答。教師列舉說:“如‘古錢幣,通過它我們可以了解其產生的年代以及當時社會的經濟狀況等?!痹诮處煹狞c撥下,學生紛紛舉手發言,他們提到了“古文物”“歷史遺址”“長城”“歷史文獻”“紀念館”等。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了歷史就在身邊,打消了對歷史學科的陌生感,激發了他們學習歷史的熱情,拉近了學生與教材、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讓初一新生在第一堂課就喜歡上歷史。

二、層層分析,講清歷史概念

初中生以感性認識為主,注重外在的、形象的東西,對于歷史中一些抽象的、理論性的知識,只能以死記硬背為主。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記憶若沒有理解的規則,會導致膚淺的知識,而膚淺的知識是不能保持在記憶里的?!比纭扒爻饨ň鲗V浦醒爰瘷嘀贫取?,對于初一學生來說這一內容較為抽象、理論性強,但又是本課的重難點,這一制度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教師沒有把知識講清講透,將會影響學生對中國古代封建專制制度不斷加強及其影響的認識。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理解這個專業名詞呢?教師可充分運用教參現有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

從中央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政治體系,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監察;地方設郡縣制,天下分36郡,郡下設縣?;实弁ㄟ^地方政府把地方權力集中中央,就是中央集權;通過中央政府把中央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就是君主專制。這樣通過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再到最高統治者,層層集權,就形成了皇帝至高無上、一攬天下的權威,皇權就是權力的中心。圖2通過層層分解,把抽象、枯燥的內容以形象、直觀、易懂的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三、參與活動,理解課本知識

任何歷史事件都發生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但初中生對學科知識進行相互滲透的能力差,時空概念混亂,對于一些歷史事件,經常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因此,只有在特定場合中學習,印象才會深刻。如《三國鼎立》中“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知識點,學生經常會記憶混淆,教師為了加強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設計“三國鼎立示意圖”。一開始,學生不知從何下手,教師可引導學生先觀察地圖,明確三國的地理空間位置,再結合教材相關的知識點來制作示意圖。經過師生之間的互動活動,學生最后制成了如圖3所示的示意圖。

從圖3中可以看出,學生理解了三個知識:(1)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代表了三國的地理空間位置、國家名稱及與其對應的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2)曹操生活在東漢末年,是東漢末年人,不是三國時期的歷史風云人物。(3)圖示很好地詮釋了課題《三國鼎立》,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后,退回北方,劉備乘機占領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區,又向西占領四川,孫權也退到長江中下游,天下三分,三個軍閥勢力相當,誰都沒有能力統一天下,像“鼎”一樣,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對峙。

四、梳理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由于課程教材的改革,一個國家、一個時期的歷史內容分散在不同章節中,顯得無序、凌亂、松散。因此,在復習時,教師要從整體角度上將這些內容縱橫聯系、前后疏通、有序梳理,構建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這樣,課堂教學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近代化的探索》,教師除了要復習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領導階級、口號、內容、意義等基礎知識,列表比較出不同點外,還要幫助學生分析、總結近代化探索發展的趨勢及特點。在課堂小結時,筆者根據課題與課題、單元主題與課題之間的關系,設計了本課的示意圖(如圖4所示):

近代化就是經濟上的工業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西方化。從圖4中可得出,近代化的探索分為三個層面:經濟上進行洋務運動;政治上進行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思想上進行新文化運動。這說明先進的中國人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經歷了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演變,箭號表示了它們之間的遞進關系。最后得出近代化探索的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示意圖探明了歷史規律,這既是對基礎知識復習的深化提高,又是對單元成果的鞏固,也使得知識間形成了一個網絡化的立體知識體系。

五、有效整合,培養運用能力

任何歷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發生的,由于新課程體系跳躍性大,缺乏連續性,所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接受的只是一個個相對孤立的歷史事件,對歷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缺乏有效整合,不能形成一條清晰的線索,對歷史事件背后發生的原因、實質也就不能深刻、透徹地分析了。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教材對戰前爆發的原因闡述簡單,只介紹了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戰爭的導火線和戰爭爆發等內容。授課時,教師如果沒有聯系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就不能深入地分析戰爭爆發的背景,會影響學生對“一戰”實質的理解,所以,筆者對影響戰爭的各個因素進行了有效整合,設計了示意圖(如圖5所示)。

列表比較1870年和1913年美、英、法、德工業生產總值和殖民地面積在世界上所占的位次,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出現了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后起之秀德國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與老牌殖民地國家英國產生了矛盾,另外法德之間因為普法戰爭產生了矛盾,奧匈帝國與俄國為爭奪巴爾干半島也產生了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為了共同的利益,德、意、奧組成三國同盟,英、法、俄組成三國協約,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為了戰勝對方展開了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最后得出:“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直接原因是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薩拉熱窩事件是導火線。這種教學方式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分析、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

總之,知識示意圖作為一種增強記憶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從繁雜的歷史知識中解脫出來,擺脫死記硬背,更好地理清歷史知識之間的內在關系,構建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知識示意圖的應用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強自信心,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歷史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向葵,關文信.學習策略的理論與操作[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0.

[2]王曉楓.高三歷史專題復習的運用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2015(4-5).

[3]賴基貴.高三歷史一輪復習法時間軸教學法初探[J].中學歷史教學,2012(10).

猜你喜歡
能力培養初中歷史
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歷史探究能力, 促進課堂自主學習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基于就業視角的中職烹飪專業教學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