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內涵發展 引領實踐創新

2017-03-11 08:27
中學課程資源 2017年2期
關鍵詞:勞技大連市中心

大連市甘井子區學生勞動技能訓練中心

大連市甘井子區學生勞動技能訓練中心(以下簡稱“勞技中心”)創建于1999年,是全國首批素質教育基地。勞技中心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4600平方米,設有18個教學項目23個專業室,日接納學生1200多人,年接待學生近10萬人。勞技中心有教職工45人,其中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市級骨干教師3人、區級骨干教師3人,是一支專業強、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富有創造力的教師隊伍?!皠趧咏逃茉烀利惾松笔莿诩贾行牡霓k學特色,以“核心主題、融合貫通”的區域運行模式為全區21所中學提供了體驗、開題、實施、指導、評價等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探究、創新、成功、快樂”。十幾年來,勞技中心穩步前進,內涵發展成為學校成長的新亮點。

作為全國首批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勞技中心的課程設置、教學管理、課程實施也在同類基地中處于示范和引領地位。

一、科學管理使勞技中心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從課程體系構建到區域運行模式盤活,從德育目標體系完善到專業選擇“超市式”管理,從評價體系建立到辦學目標確定,無不體現了勞技中心的發展與創新。

1.課程體系構建更科學、內容更豐富

根據新課程理念和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要求,勞技中心從技術基礎、家政指導和職業引導這三方面出發,設計了烹飪、面點、陶藝、金工等11個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教學項目,由此形成了最初的課程體系。為了滿足學生、家長及社會需求,將“探究、創新、成功、快樂”作為勞技中心新階段的辦學理念。依據地方特色、辦學優勢以及人才優勢,尤其是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社會的發展需求,勞技中心對課程進行了修改和完善,設計開發了編結、圓雕、面塑、軟陶、茶藝、烘焙等18個專業課程。

對于未來新校區的建設,我們將把學生的活動區設計成操作實踐區、技術體驗區、技術拓展區、作品展示區、技術科普區五大區域;把操作實踐區劃分為美味生活區、美畫生活區、美奐生活區、技術生活區、數字生活區五個個性區域,構建出勞技中心的完整課程體系。

2.“超市式”管理,倡導自主選擇

勞技中心在專業設置上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動手能力,在專業選擇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主申報專業,實行“超市式”管理。自主探究實踐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有助于學生發展個性、彰顯特長,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沒有什么比興趣愛好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變被動安排為自主選擇,有效提升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學生也會從中體會到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樂趣,其研究能力、交流能力、組織能力、實施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觀察能力、社會責任等都會得到全面提升。

3.構建“核心主題、融合貫通”的區域運行模式

2002年,在全國課程改革大潮的推動下,勞技中心也開始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研究與實踐,經過反復研究與實驗論證,我們認為,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實施綜合實踐課程的最好抓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可以有的放矢,不至于手足無措、迷失方向;學生可以收獲更多,不斷積累知識、提升能力。勞技中心成功構建了大連市甘井子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核心主題、融合貫通”的區域運行模式——以勞動與技術教育為切入點,融合其他領域。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帶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走進課堂,經過探究、實踐、創新的學習,再帶著研究課題利用業余時間走訪、調查,繼續進行探究性學習,這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方式已成為基地辦學的有效模式,并在全國推廣。

4.完善獨具特色的德育目標體系

依據得天獨厚的德育優勢,勞技中心始終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作為辦學重點。德育工作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就衛生、紀律、就餐、安全操作等方面,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二是課堂德育滲透,在目標分解與教案編寫、課堂目標落實、經驗總結與提升等環節突出課堂主渠道的功效;三是研究性學習對德育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創建獨具特色的德育目標體系,真正體現“時時處處皆德育”。在關注學生實踐成果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以人為本,用“勞動教育塑造學生的美麗人生”。

5.建立全面綜合的評價機制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改進、提高,勞技中心逐漸形成了全面綜合的評價機制,可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學習,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點來提高學習興趣和能力。既關注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讓他們在整個活動中都能感受到評價所帶來的收獲。改變原有的注重結果評價為注重過程評價,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與動力,提高學習效率,強化評價的發展功能與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選拔功能,真正達到評價的目的。

二、專業發展能提高服務學生的質量

1.目標教研,打造精品課堂

為培養“生活上自立、學習上自主、思想上自強、有道德、有理想、有個性、有特長、有科學、有素養”的一代新人,就要提高教師素養,促進教師成長,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到知識、獲得成長。教學構想的實施也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多年來,勞技中心始終以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為主線,以“構建有效課堂、提升業務能力、實現四個必備、三專多能”為主題,以學校為主體,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基本單位,開展了基于崗位、課堂、問題以及教師發展需求的學習與研究,著力打造“學前教育與理論探究、探究式教學、操作體驗指導、創新引導及研究性學習與指導”五大課型精品課堂,實現“推門聽課”的互助合作課堂,全面深化校本研修,著力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真抓實練,努力為新課程的改革服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提供優質的師資保障。

2.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體驗成功快樂

教研或科研工作開展得是否有效,關鍵還取決于學生的感受。多年的實踐與研究,不斷轉變著教師的教學理念,不斷升級著課堂的教學模式——“自己學習,自己研究,自主感悟,自己觀察,自己操作”。勞技中心的每一個專業課程都為學生創設了多種情境,如知識搜索、技法探究、過程體驗、作品鑒賞等,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實踐、體驗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發展個性,彰顯特長,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每位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可以談自己的困惑、成功的經驗、探究的結論,或者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展示和評價;可以談自己的勞動感受,如“學到了什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成功喜悅,等等。這種課堂模式,會使學生擺脫束縛、解放思維、盡情投入,真正體會“探究、創新、成功、快樂”。

3.任務驅動,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經過多年實踐,為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形成了“任務驅動式”的培養模式,課程開發、教材編寫、師帶徒等一個個鮮活的任務,滲透著學校的培養目標,較好地促進了中堅力量的成長,也帶動了一批教師的進步,使他們既是成功的“教書匠”,也是勤奮的“研究者”。在教育局領導的支持下,在省市教研員、專家的指導下,勞技中心教師編寫了《甘井子區區本綜合實踐活動教材》,該教材已成為省定規范性基地通用教材,并被評為“遼寧省推廣教材”。勞技中心還參與編寫了《大連市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業質量評價標準》《大連市基地課程標準》《大連市綜合實踐活動教材》,現都已出版并投入使用,為更大范圍的課程開發做著貢獻。

三、完善功能定位,更好回饋社會

勞技中心的功能定位已逐步確定為:(1)打造全市青少年校外實踐活動樂園;(2)服務大連市甘井子區中學生技術實踐教育;(3)服務并指導大連市甘井子區各基層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4)扶持大連市甘井子區社區培訓與技能實踐活動。勞技中心作為大連市甘井子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區實踐基地、市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義務為近千名下崗人員提供培訓,為幾百名專兼職綜合實踐教師進行指導,為大連市中小學生提供寒暑假實踐和創新的場所,為大連市甘井子區中學生創新愛好者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勞技中心接待國內外參觀考察團、領導視察團、學校學習團等已有百余次,對于每一個團體的參觀考察,都會熱情接待,詳細介紹勞技中心的運行情況和教學經驗,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各個考察團體,為我國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的發展與壯大做出了貢獻,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尊重、認可與好評。

目前,大連市甘井子區學生勞動技能訓練中心已成為未成年人道德實踐的有效場所,是學生動手體驗與創作的樂園,勞技中心正朝著公益性、社會化的方向發展。以人為本,用“勞動教育塑造學生的美麗人生”,這是勞技中心發展的不變追求,為了學生明天的更好發展,促進內涵發展仍是勞技中心工作的永恒主題。

猜你喜歡
勞技大連市中心
半夜響起敲門聲
勞動技術課程資源開發與整合應用
熔巖燈
磁懸浮初探
論小學勞技剪紙課創新能力的培養
先定中心后搭配
大連市技師學院:掛牌大連市職工技能培訓實訓基地
挖掘鄉土資源,推進“一校一品”校本開發
大連會展協會第一屆會員大會召開
數碼精品世界(2009年7期)2009-09-0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