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學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017-03-16 18:13童雪意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7年2期
關鍵詞:學案教材初中語文

童雪意

所謂“學案”是指用于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進行探究、合作學習活動的學習方案,其同時為教師開展教學的主要方案。實踐證明,“學案”是實現新一輪課程改革目標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中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極大促進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更有效提高了中學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但在廣泛應用“學案”開展中學課程教學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嚴重影響著“學案教學”的科學合理實施,這些問題不容我們忽視。鑒于上述問題的存在,為更好促進“學案”在中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促進中學課程教學質量、教學水平的提高,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就“學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進行了專門探討,并探索性提出應用策略與改進建議。

一、初中語文“學案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案等同于“習題”

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錯誤地認為,所謂的語文學案只不過是教學內容變成“習題”提前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講課之前進行練習,實質上起到的是一種“預習”作用。這嚴重曲解了“學案教學”,學案不僅僅是作業、練習,其應該是一套具體的學習方案,學生應用學案學習語文的過程即是語文教學的過程。

2.學案設計偏“整齊”

學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多樣化、個性化的學案設計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但現實情況下,不在少數的中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學案設計時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層次“差異”,導致設計的學案內容、難度等缺少層次性、階梯性,不同學生個體使用的學案幾近相同,不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個性發展。

3.學案就是“提問題”

“問題”是初中語文學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用問題來引發、引導學生更多的思考。但是在進行實際的學案設計過程中,部分教師設計的問題過于膚淺,不利于學生深入思考,但最大的問題是設計的問題過多,將學案設計的過程理解為將教材內容轉化為“問題”的過程,所謂的學案設計只不過就是“提問題”。

4.學案變成“小教材”

隨著學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上課不帶課本,而是只拿著一份學案,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案”實施教學,完全把學案當成了課本、教材。教學的過程也由傳統的講解課本變成了講解學案,學案作為課本、教材的替代品出現在課堂上,學案儼然變成了一本“小教材”。

5.教師地位“虛化”

學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徹底顛覆了傳統教學方式,學生則由“聽眾”變成了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教師不在是“主角”,但教師在課堂中不是沒有作用了,而是去發揮“指導”作用。目前存在的問題是部分教師居然“隱退”了,課堂變成了學生自由發揮的場所,教師地位被“虛化”,非常不利于學案教學的科學開展。

二、“學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與改進建議

1.對學生加強“學習方法指導”

將學案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在于掌握“學法”,學生一旦掌握了方法,自主學習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初中語文學案教學決不僅僅是一種習題、問題式的應用,教學中還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奠定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基礎。

2.學案設計上注意“分層遞進”

將學案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的另外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借助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但其前提是“學案”的個性化,是在充分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不同學習需求基礎上,對學案的內容、難度等進行分層次、遞進式的設計,使其適用于每位學生、滿足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實現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

3.內容“細讀文本、注重生成”

學案內容上要避免變成“提問題”,更要避免將學案變成“小教材”。對初中語文學案內容的設計,堅持以深入、細致閱讀相關文本為基礎,在閱讀過程中思考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發現能夠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點”,注重問題的“生成”,而不是機械化的將教材內容變成“問題”,切實保證學案內容質量。

4.強化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

初中語文學案教學雖然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但并不等于學生“自由發揮”,嚴格意義上來說,它是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傳統課堂環境下,教師更多的作用是“傳授知識”,而學案教學環境下教師的作用則是“傳授方法”,教師同樣“主導”著學案教學的開展,其地位不但沒有降低,反而變得更重要了。

猜你喜歡
學案教材初中語文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教材精讀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背影》導學案教學
鄉愁導學案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比例尺(一)”導學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