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閱讀與寫作教學中的困惑及對策

2017-03-18 18:30何峰
學周刊·中旬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讀寫教學教學行為教學效果

何峰

摘 要:語文教學受各種因素的制約,教學效果不像其他學科明顯,正因如此,人們對語文教學頗有微詞,對語文學科有些偏見和誤解。在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深入探究其中的疑難點,及時尋找并作出相應的對策,讓語文教學開源暢流,提升實效,從而獲得更多的理解與認可。

關鍵詞:讀寫教學;教學行為;教學效果;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8-002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11

語文學科的自然屬性決定了語文教學中“自學”與“可教”之間的比重。學科有共性,也有個性。學科的個性差異是學科區別于另一學科的決定性因素。兩三歲的小孩雖然沒有接受過語文的專業訓練,不懂得語言知識,不知曉語法特點,但能比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能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是很值得語文人思考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小孩一出生,就置身于一個較為復雜的語言環境當中,無時無刻不受語言熏陶,被語言默化。盡管他們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語言訓練,可對語言的學習從來沒有停止過。由此可見,語文具有自然屬性(當然,這種自然屬性要以語言環境為前提。之所以有狼孩,是因為脫離了語言環境)。正是因為語文具有自然屬性,“自學”顯然優先于“可教”,所以語文教學中“教”的權重下降,而“學”的主體地位更加突顯。如果語文老師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那么,語文教學中的“吃力不討好”現象就會成為必然。

語文學科較之其他學科緩慢的即時轉化性,使得語文學習規律中的“長效”與教學中追求的“高效”成為難以調和的一對矛盾。語文學科側重語言的積累與應用,積累必然凸顯語文教育的長效性,應用則體現語文教育的實踐性。語文教育的長效性和實踐性勢必與追求單位時間內學習效率的高效性之間形成悖論。以悖論為前提的教學與評價,顯然是荒謬的。正因為語文教學具有長效性和實踐性,所以其學習過程與學習成果之間的即時轉化性相對其他學科而言就顯得緩慢且不明顯。尤其在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語文學科獨有的自然屬性很難滿足人們對語文教學效果的期望,導致了人們對語文學科的誤解,對語文教學的偏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妨和學生一起聽一段廣播,聊一些感想,讀幾篇文章,寫一點心得。也許,語文教學就是這么回事,只是因為我們時常疲于應對來自內部外部的評價而沒有膽量進行嘗試罷了。

“聽說讀寫”很強的實踐性致使研究者難以構建起系統的語文知識理論體系。從目前來看,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依然還沒有總結出非常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導致語文教材的編寫者只能以不同體裁或不同題材的選文來建構學科框架。這樣建構起來的學科框架是否符合語文規范和教學規律值得商榷。因為任何一位選文的作者在創作時,并沒有刻意地為編寫教材而創作,所以每一篇選文都極具個性化。要將風格迥異、個性十足的文章組合在一起來建構學科知識的大廈,無異于將規格不一、大小各異的磚塊拿來建成一座高樓。高樓即便建成,垮塌則屬必然,只是時間的問題。眼下,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層出不窮,且相互攻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部分原因正在于此。再者,大多數語文教師沒有能力或沒有時間來二次處理教材,甚至有些根本沒有認識到教材只是語言的樣本,反而將其作為語文的全部,強制學生死記硬背。這樣一來,學生將教材當作語文的全部也就理所當然了。他們誤認為,只要識記了教材內容就等于掌握了語文知識,殊不知識記只是語文的一個最基本的能力層級,而要將識記轉化為理解并能運用,這才是語文教學中應該追求的。從某種程度上講,任何一種語文教材的編撰都有窄化語文之嫌。再完美的教材不僅不能將“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活動全部涵蓋,而且常常是掛一漏萬。

那么,教材該不該編?教材該不該學?該編,也該學。因為,語文除了長效性和實踐性外,還有規范性和藝術性。如果說長效性和實踐性是語文的自然屬性的話,那么規范性和藝術性就是語文的社會屬性,也可以視為文化屬性。為了便于交流與傳承,帶有個性化的語言必須要有共同遵循,語言的共同遵循就是前面提到的規范性,而人類獨特的審美需求和情感傾向必然要求語言具備藝術性。這就要求教材的選文必然是規范性和藝術性結合的樣本。教學應以選文為切入點,重點關注語言運用的規范性和藝術性。

“聽說讀寫”很強的實踐性導致教學者和評價者面對語文教學時束手無策。就語文學科要求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來看,“聽說”側重于“語”,“讀寫”側重于“文”。對于評價者(命題者)來說,“聽說”難以實施,“讀寫”便于操控。這就勢必造成評價向“文”的方向傾斜,相應地淡化甚至忽視了“語”。這樣的評價本身就失之偏頗。加之“文”又極具個性化,致使命題人怎么創新題目,最終依然難調眾口,招致責難和謾罵將是必然。盡管批評之聲不絕于耳,但考試就是教學的風向標,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學。技巧一大堆,方法一大串,可真正面對考題,語文教師如果沒有答案,還有沒有信心和學生一起來答題?其實,問題的癥結在考卷上,不在教師的素養上。相同院校畢業的本科生、碩士生,數理化教師敢和學生一起上,學數理化的難道就一定比學語文的專業素養高?不然。有的作家自己寫的文章也答不到一半的分數(《針挑土》的作者2011年高考結束后坦言,自己并沒有拿到一半的分數),這就是明證。那么,語文命題是不是真的走向了死胡同呢?也不見得??梢試L試在“讀寫”評價的基礎上增加聽力與口頭表達的測試,分年齡分能力來評價。這樣的綜合評價既可以較充分地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又能較全面地考查語文運用能力。只是,這種評價實踐起來確有難度,很可能導致評價的更加不準確和不公平。

總之,“語文”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在實踐中都具有很強的自我調節和自我修復功能。語文的自然屬性是源,社會屬性是流。只要有語言實踐,源就不會枯竭,流也不會干涸。開源暢流的一條重要途徑在于重視和保護語言實踐。如果語文的教學和評價都傾向于語言的運用和實踐,那么語文將會因“源頭活水”而“清如許”、“綠如藍”。

參考文獻:

[1] 程紅兵.試論語文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2):117-122.

[2] 呂叔湘.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8(2):1-7.

[責任編輯 馮紅偉]

猜你喜歡
讀寫教學教學行為教學效果
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探析
基于情境教學的初中數學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
淺談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與教學行為
師生“齊讀共寫”感悟小語教學的幸福
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研究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抓好課的結束部分 深化體育教學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