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流域的古代文明考證

2017-03-18 18:33李艷霞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考證古代

李艷霞

摘 要:黑龍江流域則指今黑龍江主流和流入主流的諸水系所流經的區域??脊刨Y料證明,黑龍江不僅存在著歷史悠久的史前文化,還曾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早在17~4萬年前遠古人類就已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距今6~7千前新古器時代的史前文化遺存十分豐富,距今3千年前的白金寶文化表明古代國家文明的肇始。

關鍵詞:宗黑龍江流域;古代;考證

中圖分類號:K8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067-01

公元7世紀至13世紀,黑龍江古代文明發展到最為輝煌的歷史階段。不論是以棘輻人為主體建立的。海東盛國”——渤海國。還是發祥于黑龍江流域的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滿族所建立的五個入主中原的王朝——北魏、遼、金、元、清,都有力地推動了黑龍江流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迅速發展,從而使黑龍江流域的區域文明與長江、黃河流域的中原文明融為一體。

一、黑龍江流域古代文明的腳步

黑龍江流域古代人類的曙光和人類文明的腳步被考古學家確認有上萬年,假如北京猿人是中國最早的人類,由南向北是逐漸遞減,舊石器時代實在是讓人費解,有人在黑龍江發現了上萬年的人類足跡。北魏是鮮卑族建立的,以前中國學者不知道大興安嶺是鮮卑族生活的地方,呼倫貝爾原來是歸黑龍江管轄的,有明文記載,在山洞里有祭祖的祭文。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找到了在大興安嶺的嘎先洞,現在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遺址。鮮卑人除了建立了北魏還建立了其他的政權,前燕,后燕和北燕的三燕。北魏是中國第一個南北朝時代,鮮卑人雖然是黑龍江民族,但是創立了世界文明的石窟藝術,石窟藝術起源于斯里蘭卡,毀于阿富汗戰爭,向東還有敦煌石窟,在洛陽有著名的龍門石窟,在遼寧有北魏的石窟,這是我們東北保留的最完整的木刻的佛像。我們中國在燎原地區的寺廟,有儒、道、佛三種宗教,這足以表達了偉大的鮮卑的文化。

二、黑龍江流域古代王國政權

在今松花江上、中游地區,松嫩平原的北部與南部,分別建立了強大的“索離王國”與“扶余王國”。有關“索離王國”的史料十分少見,因此對其王國政權的內部結構、社會狀況、建立時間均不詳。最近有人根據考古文化的分布,推測出黑龍江省巴彥縣境內的少陵河(清代稱碩羅河)注入松花江處的文化遺址,可能為“索離”文化的遺存。遺址上有古城堡和大型的建筑遺址,并出土了數量較多的玉器、陶器和骨器,其年代接近戰國時期,可能是“索離王國”的重要遺址?!吧倭旰印边@個古老的地名所透視出的文化內涵與“索離”國的名稱接近?!吧倭辍?,又寫作“碩羅”、“索棱”等,其實均是古代“索離”王國同音異寫的名稱。由此可知,今松花江流域的“少陵河”或稱“碩羅河”之地名淵源甚古,可能與索離國地名有關。東漢王充《論衡》一書,對扶余建國有這樣的記載:索離國王子,為了逃避索離王的追殺,從索離國南渡弱水,到穢地建立了一個王國政權——即扶余國。其中的“穢地”泛指今第二松花江流域。扶余王國共存在了600余年,其建國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00年前后的西漢時期。扶余國的初都王城位置,即哈爾濱市東郊賓縣慶華古城;而王城的第二次遷址,則越過阿什河、拉林河后,到達今吉林市的東團山古城;扶余王城的第三次遷址,即今吉林省的農安縣城。

三、黑龍江流域文明的鼎盛時期

眾所周知,在距今1600年以來的中國歷史中,由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北魏、遼、金、元、清,五大王朝政權,都是興起于黑龍江流域。公元5世紀初,建立北魏王朝的拓拔鮮卑族,起源于嫩江和黑龍江流域上游。他們由大興安嶺逐漸南下,先后在山西大同、河南的洛陽建立了北魏王朝的首都,把中國的歷史帶入了第一個南北朝時代,并創造了我國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石窟藝術。

公元10世紀初,興起于黑龍江流域嫩江水系的契丹族,沿著大興安嶺南下,在大興安嶺南部西喇木淪河流域建立了大遼帝國,并將其勢力一直推進到黃河流域。形成了北至外興安嶺,南至河北(燕云十六洲)、東至日本海、西至寧夏幅員萬里的王朝政權。

公元12世紀初,女真人又興起于黑龍江流域的松花江中下游地區,并先后滅亡了遼、北宋兩大王朝,在中國北部建立了強大的金王朝。女真族將其勢力擴展到長江流域。第一次正式在北京建立了都城,時稱中都。事實上,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南北朝時代。

黑龍江流域面積非常廣闊,黑龍江流域包括黑龍江的三個重要的源頭,五條重要的支流。整個中國東北被三條山脈,五大河流,一大平原表現出來。大家知道黑龍江流域里最大的支流是松花江,而嫩江是松花江最大的支流,黑龍江還有一個重要的支流就是烏蘇里江,上訴就是黑龍江流域水系的概念。大興安嶺是黑龍江水系的一個分水嶺,在這個一個流域中有奇特的地貌,有五大山脈,在五大山脈之間,有一個綠色平原,就松嫩大平原,一直到渤海邊,還有遼北平原,組成了松遼大平原。中國的傳統的說法,這是標志著中華農耕文明的起源。

參考文獻:

[1]王禹浪.黑龍江流域古代文明探微[J]. 學術交流, 2005(7).

[2]李龍.“北大荒”的古代文明[J]. 理論觀察, 1985(03).

[3]王禹浪,王志潔.黑龍江流域古代歷史與文化概述[J].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00(04).

猜你喜歡
考證古代
淺談我國古代的管理思想
蕪湖《商務日報》檔案之發現及初步研究
中國古代山水畫色彩研究
日本古代的貢舉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