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之涅槃與重生

2017-03-18 21:21華美娜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時間攝影藝術光線

華美娜

摘 要:攝影是集合光與時間的藝術,攝影離不開光的存在,光讓攝影擁有了藝術的魂魄。作為當代藝術中極為重要的媒介,光的運用和時間的表達在攝影中的作用不可忽視。蔣志通過攝影用圖像的方式向觀眾展示時間的魅力,用心體會其作品便可發現,其對光的崇拜,運用自己獨特的光視角來表現作品,是當代攝影的一大突破。本文通過對蔣志攝影作品中的時間表達進行分析,了解光在當代攝影中的重要性。從三方面探討光與時間的關系:首先通過對攝影之時間的概述來鋪墊時間表達在攝影中的重要性,其次對“光”在蔣志攝影表現時間作品的重要性進行舉例說明,最后更深層次的剖析光與時間的相互影響、互為表情,論述光源充斥整個圖像的作品正是時間推移下的產物。

關鍵詞:光線;時間;蔣志;攝影藝術

中圖分類號:K82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111-01

一、攝影藝術之“時間”

“時間”在藝術創作中慢慢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尤其在當代藝術中,涉及各種媒介的眾多藝術作品中都或多或少開始關注時間問題。其中或將時間作為表達的一種方式,或將時間作為對象來表現。蔣志的攝影作品就深深貫徹時間這一主題:記錄當下,延想曾經。

筆者認為攝影中的時間表達粗略可分成三個方面,這三方面的時間相互交織著。它們分別是歷史性的時間表達、機器加工性的時間表達及美學主觀性的時間表達。首先,從歷史性的時間表達方面來解讀照片,在照片誕生那刻起就與歷史時間緊密相連,觀者欣賞所有攝影藝術作品,都是從現下看過往,再由過往延思現在,是一種時間延續性的表現,引人深思;其次,所謂機器加工性的時間表達,簡言之,就是攝影中的機器時間;最后,美學主觀性的時間表達能體現攝影師深厚的美學修養,把握拍攝對象,捕捉美學效果,并將不同時間性的事物緊密相連,融入一個層面最終通過圖像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是一個攝影家審美能力的體現。

總之,攝影并不是簡單的瞬間藝術,攝影作品下的時間表達并不是單一的時間,而是多變復合性的時間,不同的時間表現面相互穿插交織,形成一個復合性的效果,從而可以解讀出不同的情感表達。

二、“光”在蔣志作品時間表現中的碰撞與結合

“光”作為勾勒可視世界的基本形式,是可視世界堅定之石。蔣志的攝影作品與光緊密相連:他嫻熟地把“光”和其作品進行無障礙的結合,“光”的代表號經常出現在他的作品中——例如攝影系列《情書》的暗藍色火焰與《悲歌》的白色線條。

光是攝影的基礎:早前遠古時代,光是人心中的萬物之靈,不可逾越;中世紀的到來,光又變為圣靈的象征,以靈魂為出發點,是一種時間進入另一種時間的有效載體。而在當代攝影藝術中,光便具有了更為重要的表現意義,其作為人類世界的一種客觀現象,一般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自然界里特有的光源,也就是天體光源;二是非自然光源,亦稱人工光源。在蔣志的眾多攝影作品中,他巧妙的運用這兩種光源的生動融合,來追求光賦予攝影作品的獨特魅力。

時間在蔣志的攝影作品中通過“光”來被觀眾視野聚焦,在蔣志作品《情書》系列中,處于燃燒過程中的花朵,在鏡頭中以安靜的暗藍色火光扮演著綻放與凋敝,這難道不是對時間的記錄?只要用心去凝視,即便避開所有華麗的詞藻,觀者也能體會到這組作品的美——靜謐、激烈、驚心動魄;這些花兒如同女人,正當年華絢爛時,卻在無名火中香消玉殞。眾所周知,攝影是光的藝術:結合蔣志作品來說,在《情書》系列里是火光,而在《悲歌》與《花》系列里,光便具有了物質形態——其用魚鉤勾住被攝物體,再用強光把牽引魚鉤的透明魚線照亮,形成視覺化的白色光束,使被攝物體承受光的打擊,亦承受光之拉扯,這種入侵性的強光,在黑色背景下與有機體形成牽扯的灼熱狀態,讓觀者把此疼痛時間延伸到畫面外的刺痛經歷。

三、光之涅槃與重生——以當代藝術之時間為新起點進行解剖

光和時間在當代攝影藝術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能夠映射藝術家豐富的內心世界,借以表達其創作思想。時間在蔣志的作品中通過光來被觀者審視,那光與時間在當代藝術中(以蔣志個展作品為例)的關系又如何淋漓表現呢?故對光與時間在當代藝術發展中的運用進行剖析和探索,有助于我們了解當代攝影藝術中光與時間的不可或缺性,從而提高我們對當代藝術的認知力與判斷力。

攝影藝術者利用光來表現時間,在圖像上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現今光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且被有價值的運用起來,不同的光處理給人不同的直觀感受,運用不同的光角度,光明暗,光形式都可給觀者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光的運用在當代藝術攝影中尤為重要,只有充分利用好光,攝影作品的創作意圖才能得到更好的展示,才能達到極佳的藝術效果。正因為光的存在,攝影作品才更容易表達攝影者的內心情感與審美能力,有光才有影,當攝影作品中的光線、時間、空間等發生變化時,其創作出的攝影作品也會表露出某種不可言說的神秘感。古時候的光源主要是日月星辰,太陽是極為重要的直接光源,隨著人造光源的多元化運用,強光布滿整個城市,改變著現今人們的生活和觀念,蔣志的攝影作品中,巧妙運用了光與時間的完美結合,由此來突出光之變,光之涅槃,光之重生。

結合光之特性,可發現攝影作品中時間不是獨立、固定且一成不變的?,F實中的時間固然是有序、單向且不可逆的,但是在蔣志的作品中,時間特性被他巧妙的打破:視頻作品《太初》中那重復回放的煙花火光,經過改變方向和速度的過程,營造出宇宙混沌的創世之境,在這里,蔣志對光的理解又轉變為煙花火光的展現,通過這種光源來表現時間且看其混亂實則有深度的打破了時間,創造出超脫現實,有著前后呼應、時空交錯的非現實非理性畫面,展現出不一樣的光結合時間元素以道家哲思來探討世界整體本源的場景。

光所表現出的藝術,其實是時間推移中的創造物,結合攝影藝術作品不難發現,光與時間之間是相互影響,互為表情,且創造共同情緒的。從蔣志拍攝的角度來看,他通過運用不同的創作手段,或拉伸時間,或截取瞬間,或進行拼合,將自己的創作理念與時間相結合來展示時間帶給圖像表現的魅力。我們可以通過觀看蔣志攝影作品中借“光”提供給我們的時間信息,在腦海中來感受作品中的時間性,感受拍攝那一瞬間時的心理體驗,并去思考時間,他通過“光”把時間凝固在照片上,再以圖像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時間:從拍攝時的機器物理時間,到其作品展現出的時間特性,以及我們觀看其攝影作品時的切身體驗,蔣志的攝影作品圍繞光線來表現時間、體驗時間與尋找時間,那么這種光充斥整個圖像的作品不正是時間推移下的產物嗎?

四、結語

藝術創作中光的運用幾乎與藝術作品同時表現,不同時期的作品中光具有不同的表現屬性和作用,光的運用之所以成為當代攝影藝術表達的一種途徑,究其原因在于攝影藝術者一旦改變拍攝中光照射的方式,就會衍生出不同的圖像表現效果,從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藝術品。本文針對蔣志的攝影作品進行討論光與時間的關系:了解到光線的變更極其重要,且光線與時間之間相互影響且互為表情。進入當代以來,光不再單單作為塑造手段而存在,其于當代創作的價值除了它所延續的傳統繪畫里的明暗作用外還在于它是我們所處社會的時代精神的象征。光在攝影中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它能夠塑造形體空間、平衡圖面、營構氛圍,更在于它能表現時代精神的韻律,成為觀者與作品進行互動的橋梁。本文從藝術發展的層面上來看,通過了解體驗蔣志的攝影藝術作品,對光與時間在當代攝影藝術發展中的運用進行針對性分析,從而了解當代攝影藝術中光與時間的主題性,進而提升受眾的藝術感知力與判斷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昱宏.灰色的隱喻:攝影的時間、機會與決定性的瞬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2]羅伯森.當代藝術的主題:1980年以后的視覺藝術[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2.

[3]邱志杰.攝影之后的攝影[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時間攝影藝術光線
時間消滅空間?
淘氣的光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