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提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優化

2017-03-18 23:04霍旭光
學周刊·中旬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層次性課堂提問初中語文

霍旭光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思想指導下,師生之間的對話是不可缺少的,其中課堂提問就是一種常見的對話形式。然而,提問不恰當也給課堂帶來了時間和資源的浪費,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研究課堂提問的技巧,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引導、啟發、深化、歸納等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提問;層次性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8-00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50

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中關鍵的一環,是課堂交流的橋。有質量的提問是組織課堂閱讀教學的重要抓手,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領學生進入文本,與教師、作者對話,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那么,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避免無意義的提問所帶來的時間和精力的耗費,使課堂提問發揮最大實效呢?下面筆者從提問的優化角度來展開討論。

一、發揮提問激發興趣的作用,設問巧妙新穎

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不是隨意而為,而應該經過提前精心的設計,或者是臨場一種感悟,在大腦中的一閃現,及時地進行捕捉并向學生提出來。這些問題要巧妙精當,尤其是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更要用提問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使之專注到課堂教學之中。在備課的時候,教師就要仔細推敲提問的時機和用意,將提問的語言進行潤色琢磨,避免問題本身帶來的歧義。而所提問題一定要與教學內容相關,并且具有一定的新意,用學生熟悉的語言加以描述,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好感。如在講《蘇州園林》時,教師導入新課時可以這樣設計問題:“同學們,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蘇州美在園林,蘇州園林有什么特點呢?它美在何處呢?下面同學們通讀《蘇州園林》之后,回答老師的問題?!边@樣設疑導入,既創設了問題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問題的指向性非常明確,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二、圍繞課文,提出問題,將思考引向深入

提問的一項重要的功能在于引發思考。很多時候,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要想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章本身含義的理解,就需要教師巧妙設問,將思考推向深入。在語文課本中會有一些時代特征比較明顯,又與現在的社會現狀明顯不同的文章,魯迅的一些作品就是如此。魯迅的作品言語精煉,批判、諷刺貫穿全文,但學生可能領會不到。那么,如何啟發學生呢?教師可以先通過相關歷史背景知識的介紹,營造一個彼時彼景的氛圍,讓學生沉浸到一定的情感和態度氛圍中,接著提出一些問題,啟發他們去理解作者創作的意愿,去思考國家和社會的健康與否之于個人的重要影響。如提問學生:魯迅為什么棄醫從文?如果是你處于當時的中國社會,你會如何選擇?人生的意義在于何處?這些問題,能進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題。

三、提問應主次分明

提問是一節課中必不可少的,其量要適當,太多會占用太多時間,太少又讓學生過于被動。因此,提問的設計應主要圍繞文章的重點來進行,做到主次分明??梢詫⑻釂栔饕O計在教學的重點內容環節,而次要部分可以不用提問設計。如在教學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時,不按順序提問(為什么于勒本來是全家的“恐怖”,后來卻成為全家唯一的希望?他到美洲先寫了怎樣的一封信?第二封信又說些什么?),而是采用綜合法提問(于勒耗盡了家產,是個花花公子,為什么若瑟夫會對他流露出深切的同情?)學生要得到正確的結論,就必須在掌握全文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對比于勒前后的不同,分析他寫給菲力浦兩封信所表達的思想,透過于勒在船上當水手時的服裝、神情、動作以及他的那只手,看到他思想發生的變化,從而認識到作者莫泊桑實際上是在譴責那個資本主義社會。

四、注意打造自由、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提問教學法重點在于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提問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回憶、理解和吸收。另外,提問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打造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教師要先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讓學生大膽發言,講出自己對問題的真實看法,從而將疑問和質疑袒露出來,將課堂變成自由學術交流的場所。教師要注意多傾聽,避免主觀的評價,不要帶著挑毛病的心思去聽學生的發言,而對于其中的獨到之處視而不見。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平等的,沒有什么高低之分,希望每一個教師都能卸下自己的架子,真正融入學生當中,與學生對話,一起學習、進步。

五、課堂提問應該具有一定的層次性

提問的層次性,主要體現在學生對問題的回答能力上。問的難度太高,學生答不出來,也就失去了提問的意義;問的太簡單,更是沒什么意思,起不到任何作用。那么,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呢?可以從有層次的提問入手。每一個問題,班里哪些學生答得出,哪些答不出,教師應該是心中有數的。有的題目看似很簡單,實際上是對學生的一種強調,如果不提出來,學生可能就會忽視這些問題,而提問恰好能引起學生的重視。隨著課堂的深入,我們可以再提一些有難度的問題,幫助學生去理解文章,把握全文的脈絡。如教學小說《范進中舉》一文,在要求學生理解小說描寫了怎樣的社會環境這一問題時,我們可從淺處提問:范進中舉前后,眾鄉鄰、胡屠戶及張鄉紳的態度有何不同?通過引導學生對比,使他們理解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從而對這個問題做出比較全面、準確的回答。繼續教學下去,我們就要從深處提問:從這篇文章當中你有哪些啟示?范進為什么會瘋了呢?你能試著分析一下其發瘋的原因嗎?這樣的問題就需要學生好好琢磨了,很多學生會不由地聯系到自己的學習生活,從中有一些感悟。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就由此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提問的重要功能,認真設計巧妙的問題內容,使每一個問題都能發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芳.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反問句及其教學[D].貴州師范大學,2016.

[2] 劉天石.初中語文課堂提問優化研究[D].渤海大學,2016.

[責任編輯 房曉偉]

猜你喜歡
層次性課堂提問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技巧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教學研究策略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誘,實施生本化初中語文課堂提問
探析辨證論治的層次性
價值觀層次性淺析
耕地多功能的層次性及其多功能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