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

2017-03-18 08:01王亞利
學周刊·中旬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情境導入小學數學

王亞利

摘 要: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边@句話充分說明了課堂的導入對于一節課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導入的方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來設計良好的導入,才能切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導入;復習導入;操作導入;懸念導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8-01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75

傳統教學中,教師并不是十分關注導入環節。其實,作為新授課必然要經歷的一個環節,導入對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知識點的滲透有著十分關鍵的意義。只有抓住導入時機,切實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導入形式,才能緊緊抓住小學生的心思,順利開展數學教學。

一、運用情境導入法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庇纱丝梢?,教師唯有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發掘出內在學習動機,方才能夠敦促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紤]到這一緣由,教師在教學導入環節應當合理創設教學情境,通過情境的代入與浸染,使學生內心受到觸動和影響,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同時,依托此種方法,能夠改變以往授課過程中,教師生硬地導入新課內容而造成學生產生的不適感,使學生在情感方面、態度方面形成接受新知識前的足夠緩沖,進而提升學習效能。

二、運用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是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的方法。從數學教材的體例設置情況來看,內容的設置以及知識的難度呈現出階梯狀升高的態勢,并且前后知識之間呈現出遞進關系,有鑒于此,數學教師應當采取復習導入法,使學生進行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效銜接,進而幫助學生構建起完備的數學知識體系。

此種導入法的實施策略為:數學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對已經習得的知識進行梳理與回顧,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知識內容的導入。如筆者在為學生講解億以內數的讀法內容時,考慮到學生在先前的學習中已經習得了過萬以內數的讀法,因而先帶領學生回顧了這部分知識,其后引導學生進入新知識內容的學習。此種教學導入方法,使學生降低了學習和接受新知識的難度,同時亦幫助學生進行了對過往數學知識的回顧與鞏固,堪稱是一舉兩得的教學方法。

復習引入這一導入新課的方法,應該說包含兩個步驟,即先復習再引入,“復習”這一步可以采用教師提問題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教師出示復習題的方式。教師在出示復習題時可以讓學生口答(例如口算等較簡單的題目),或者學生獨立作業的方式(例如計算等較復雜的題目)。而“引入”是在“復習”完成后向新課過渡的階段,是“復習引入”中一個重要環節,缺少這一環節,就顯得結構不嚴密,失去了導入新課所要達到的目的?!耙搿敝?,教師可以直接陳述所要學習的新知識內容,也可以采用提出疑問,設置懸念的方式。

三、運用操作導入法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暫時停留在直觀思維層面,很多時候他們無法很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而動手操作則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了形象直觀的操作活動,使小學生能夠借助操作等感知形式,通過分析、比較、綜合等思維活動而將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從而真正理解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比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關內容時,為了激發學生對于圖形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關注,教師設計了操作導入環節。要求學生先對教材中線段與平面圖形進行簡單認識,然后動手操作,用火柴作為三角形的一條邊,來圍成三角形,引導學生思考幾根火柴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幾根火柴能圍兩個三角形?學生動手操作后回答6根火柴可以圍成兩個三角形。這個時候教師繼續讓學生用6根火柴操作,提出能否用6根火柴圍出更多的三角形?學生操作后教師小結:同學們都是在同一個平面上考慮的,其實六根火柴可以圍成四個三角形。(出示教具)問:它還是平面圖形嗎(不是)?出示各種物體,這些物體是不是立方體圖形?誰知道它叫什么?(揭示課題) 這原本是非常抽象和難以理解的內容,但是經過操作,學生很快便明確了何為線段,何為平面圖形,何為立體圖形。接下來教師引入長方形與正方形內容,學生便會十分感興趣。

四、運用懸念導入法

小學生好奇心理比較重,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有意識地在導入階段設置一些懸念,利用這些懸念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產生探求問題奧妙所在的心理,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采用“猜角”的游戲法,先讓學生在黑板上任意畫一個三角形,對照量角器,讓學生報出任意兩個角的度數,讓老師猜第三個角的度數,老師一一猜對了。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渴望、興奮,想知道究竟,而這種狀態正是教學所需要的“憤”和“悱”的狀態。學生在活動中領悟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減兩個角的度數等于第三個角的度數。教師順時提問:三角形的內角和到底是多少度,于是板書新課題,于是新課在熱烈的氣氛中開始了。這樣一來,運用懸念導入課堂,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要遠遠高于傳統的課堂導入,帶來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我們分別從運用情境導入法、運用復習導入法、運用操作導入法、運用懸念導入法四個方面就小學數學的課堂導入展開了探究。無論運用哪一種導入方法,其目的都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夯實基礎,更為順利地掌握新知。為此,希望本文的論述能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一些思路,使教師能夠根據這些方法加以借鑒或參考,切實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學生夯實數學學習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岳賽英.導入的藝術——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方法應用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9(10):11-12.

[2] 李秀芬.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智慧生成的案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3] 陳志剛.反思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三離”現象[J].陜西教育(教學版).2009(Z1):27-28.

[4] 陳海峰.芻議小學數學課堂導入藝術[J].文理導航(下旬),2016

(12):78-79.

[5] 傅挺.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活動現狀及其策略運用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6(12):33.

[6] 朱倩.淺談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數學的課堂導入[J].學周刊.2015

(13):25-26.

[責任編輯 齊真]

猜你喜歡
情境導入小學數學
淺析高中政治教學的“情境導入”藝術
運用活動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