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探究

2017-03-20 10:36吳迪
商場現代化 2017年3期
關鍵詞:可持續經營信息披露上市公司

摘 要: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對于企業盲目的尋求自身利益與短視行為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在可持續發展、社會資源分配、提高產品升級等方面還會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支持。上市公司面向社會公眾,其經營行為的公眾性使企業的行為應當受到社會各界的共同監督,這就需要社會責任報告的揭示作用。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目前存在信息披露質量低、形式不規范、獨立報告意識缺乏等問題,社會責任意識淡薄、信息披露模仿性高、相關法律制度的缺失、社會責任會計理論與實踐結合情況差是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社會責任會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可持續經營

一、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概述

謝爾頓在1924年第一次提出有關社會責任的概念。企業的經營者為了滿足社會層面的需要(包括企業內部與外部)所必須履行的責任即為社會責任。并認為企業實際經營者的道德因素是決定企業社會責任執行情況的主要因素之一。社會責任報告的實質是要求企業在經營目的上由單純追求自身利益向整體的社會效益進行傾斜,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

企業經營的目標是獲取利潤,但隨著環境污染、貧富分化等社會矛盾的不斷激化,整個社會對于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對自身形象的維護、對隱性相關利益者的重視、對持續穩定經營的追求等隱性目標都在影響著企業經營者的決策。企業以及其經營者在重視利益的情況下同時兼顧社會責任已成為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此時社會責任報告(CSR報告)的作用就顯現出來。對于企業來講,社會責任報告能夠公布在財務報表之外的企業訊息,提升自身經營透明度,從而樹立正面形象;對于社會研究工作者而言,社會責任報告提供社會績效研究資料,從而有利于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的進行;對于其他外部利益相關者,社會責任報告能提供良好的企業經營資料,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分配。

二、我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以及存在問題

1.我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分析

(1)政府主導的強制性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我國政府對于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在2005年以前并不存在官方的硬性要求。從2006年構建和諧社會與可持續發展觀念各項文件的頒布,政府行為開始著力促進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發展。2008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對上市企業作出了必須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硬性規定。這種由政府大力推動進行的社會責任報告制度使得我國的上市公司開啟了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進程,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但由于政府對社會責任報告的內容與質量并未做硬性要求,上市公司在實際執行時出于節約成本、模糊經營戰略等因素具備很大的隨意性。

(2)企業自發的自愿性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企業出于對企業正面形象的宣傳,獲取投資信心、規避風險等動機會根據自身經營戰略決策自愿對外進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對于選擇了主動進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企業而言,在短期經營范圍內與選擇不進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企業對比,確實會增加運營的成本,從而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但從長期的發展眼光來看,社會責任報告對于企業本身有助于實現其隱性價值。對于企業的利益相關者而言社會責任報告有利于增強對企業持續經營的信心。對于整個社會有利于增加社會信息的透明度,促進社會整體與企業個體共同實現和諧、可持續的發展。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的上市公司在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時體現出的自愿性并不高。這種非理性的選擇制約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質量。

2.我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存在問題

(1)信息披露質量低。根據眾多的實證分析可以得知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的內容大多為定性信息,缺乏定量的實際數據,不利于企業內外部信息使用者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直觀的理解,也不利于不同企業之間社會責任報告的比較,公眾也很難利用相關信息做出投資判斷。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社會責任項目分類為社會貢獻與員工福利方面。社會貢獻方面披露的信息主要為繳納稅款,員工福利方面則主要體現為薪酬。而對其他類別社會公益事業如產品質量、節能減排等項目的貢獻語焉不詳。大多數的上市企業對于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流于形式,并不能為真正需要社會責任報告信息的人提供有效的信息。

(2)形式不規范。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往往是根據企業的短期戰略需要、市場風向、政府宏觀政策等因素決定其項目。部分企業將政府強制執行的社會責任報告視為一種尋租行為,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只有在政策壓力大或市場導向劇烈時才對產品質量、節能減排、社會公益等方面的信息進行有的放矢的披露。當信息披露的外部壓力不大時,企業則不會主動地進行完整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上市公司選取完整的亦或者是形式簡單社會責任報告并沒有嚴格的標準得以借鑒,企業在執行社會責任報告時具備很大的隨意性。同時由于企業進行信息披露的指標都不盡相同,社會責任報告的信息不能形成行業間的橫向對比,使社會責任報告的使用價值大打折扣。

(3)獨立報告意識缺乏。與傳統的會計信息的要求對比,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對于會計信息的數量與質量都作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之中能夠獨立進行編制社會責任報告的所占比例并不高。大多數企業對于適合企業自身需要的社會責任報告的理解程度較淺,在項目指標與報告質量選擇上體現了同質化,不同企業間的社會責任報告辨識度不高。而能夠制定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公司往往也存在定性信息與定量信息之間區分不明顯、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差的普遍情況,致使我國的社會責任報告的質量在社會大眾的整體印象中偏低的現象。

三、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匱乏的原因分析

1.社會責任意識淡薄

我國傳統的會計思維使得企業經營者將追求利潤最大化或股東價值最大化作為經營的核心目的,其他的經營行為都要為核心目的讓步。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方面的隱性效益由于實現收益不確定、回收期長等因素往往被企業經營者忽視。外部的利益相關者則主要對企業經營經濟部分直觀的效益感興趣,也沒有認識到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對整個社會經濟環境的重要性。這種全社會淡薄的社會責任意識阻礙了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公開化、透明化的推行。

2.“羊群效應”導致信息披露模仿性

由于“羊群效應”的影響,更多的上市企業在進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時會選擇追逐同行業的領頭羊的標準。具備海外經營性質的企業與不具備海外經營性質的企業相比,更加趨向于選擇國際標準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聲譽較高、規模較大的企業也在近年來逐漸向高標準的社會責任報告轉變。但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質量不能與國際標準達到相當的程度。出于模仿性,其他同行業的企業也會選擇不能達到國際標準的社會責任報告。社會整體的慣性使得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質量長時間無法實現突破,制約社會責任報告質量提升。

3.相關法律制度的缺失

根據西方國家社會責任會計發展過程可以得出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發展規律,僅僅靠企業經營者自覺進行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不能完全克服企業的盲目短視行為。只有政府公眾進行法律規范以及輿論監督的方式督促企業經營行為,才能從制度上保證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質量。我國在社會責任層面的法律制度仍然存在空缺,法規僅僅在數量上對社會責任報告做出規定,報告的質量依靠企業的理解執行,執行質量情況并未受到法規的要求。政府強制性規范不足的懶政行為是導致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4.社會責任會計理論體系與現實結合差

由于我國開始進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時間較晚,對于這部分的學術研究與實踐也處于起步階段。對社會責任會計理論的研究不能與國家現實情況相適應。與此同時社會責任報告內容在不同行業間、相近行業的不同企業間、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不盡相同,數量指標與性質均存在本質差別,在進行社會責任報告分析時也不能一概而論。與社會責任會計相關的學科交叉也沒有形成系統的支持,需要大量的統計相關工作在客觀上阻礙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理論研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雪晨,張林.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問題探析[J].商業經濟,2014,22:121-122.

[2]王博識.中小板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經濟后果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4.

[3]蔣堯明,鄭瑩.“羊群效應”影響下的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同形性研究[J].當代財經,2015,12:109-117.

[4]林玲.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現狀、問題和對策--基于福建省的觀察[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86-93.

[5]孫偉,陳鑫.基于大數據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平臺設計[J].會計之友,2016,24:114-116.

作者簡介:吳迪(1993.06- ),男,漢族,籍貫:湖南省長沙市,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財務會計,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商業大學

猜你喜歡
可持續經營信息披露上市公司
南華森林撫育的技術與措施
國內外證券注冊制比較研究
商業特許經營法律制度研究
行為公司金融理論的現實意義
煤炭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我國制藥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
我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研究
廣德縣公益林資源現狀及可持續經營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