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構以“學情”為支點的語文課堂新模式

2017-03-23 11:25茹敏杰
新課程·中學 2017年1期
關鍵詞:學情高中語文

茹敏杰

摘 要: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要想做好這項工作,教師就必須認真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把握他們的認知、理解能力和知識基礎。

關鍵詞:學情;高中語文;課堂前;課堂時;課堂后

一、認識基于“學情視角”下的語文課堂教學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闭n堂教學也是如此,任課教師必須全面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基礎背景。高中語文知識面比較廣,語文教師進入正式課堂前,更要盡可能全面地掌握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學習興趣、行為習慣等各方面的情況,確定教學的起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師生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和策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在具體教學實施之前,教師需要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知識、能力和情感的構架,從而最終成為教材(教學內容)的塑造者,做到“胸中有墨”。學生深入文本,就是讓學生能從“感知文本”深入到“內化文本”。教師要有良好的教學起點意識,促進學生初步感受教學流程及方法。

二、實踐基于“學情視角”的課堂新式

1.學在課堂前

語文閱讀教學有這樣一個事實,學生拿到一篇文章,往往提不出什么問題。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擔心學生提不出“有價值”問題,這往往成為教師打開發現學情之門的障礙。筆者認為在預學問題上要設置明晰的問題傾向。

筆者在執教《娜塔莎》時,設計了如下問題:快速閱讀課文,請你從以下選項中選擇能概括娜塔莎形象的詞語,并說說理由。A.女人B.女孩C.蕩婦

本問題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能通過不同詞語的比較區別,在文本中找到站得住腳的理由,實現感知文本的目的。筆者在引導學生從細節描寫的角度審視文本后,要求學生關注日常生活,提出:“在生活中,你有沒有特別留意過某個人的細微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如果有,你能用三言兩語寫下這個動作、眼神或口頭禪,凸現這個人的某一性格嗎?”

在教學《記念劉和珍君》之前,筆者設計以下問題:請同學們找找文本中較難理解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難?同學們提出類似以下的問題:

(1)作者為什么要反復說“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又要反復說“無話可說”?

(2)作者為什么要反復強調“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

……

之后,教師從宏觀角度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提煉出整堂課的教學生發點。

《學科指導意見》指出,《記念劉和珍君》的教學目標是:探究課文中疑難句子的深刻含義,進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內容。學習課文綜合運用記敘、議論、抒情三種表達方式的寫法。筆者借用了第一個問題解決了本文的情感基調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借用第二個問題,在課堂上順利地把握住劉和珍這一人物形象,并且由此理解本文的寫作目的。

2.學在課堂時

課堂的教學進程由教師主導,而設計者必須以學生發展為指針,讓學生經歷一個明確、積極、充分的學習過程。筆者認為,在課堂實施過程中,需要做到兩點:切中學習起點;辨識學習狀態。

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的起點應該是學生現有經驗的提升點,因此,學習起點的選擇,就需要教師在備好學情的基礎上選擇一個大多數學生感興趣也易于接受的,同時也是符合課堂教學的目標點。對于學習起點的切入,筆者認為就是基于學生的已有經驗。

在“學生”把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疑問或形成的新經驗當堂呈現了出來的時候,筆者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根據學情的變化,引導與推動學生展開討論,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3.學在課堂后

學生在一堂語文課中,他們的現有經驗產生了怎樣的升華,他們需要得到怎樣的幫助,這是語文課堂實施結束后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筆者認為,作業設計首先應該從體味學情、“發酵”學情兩方面綜合考慮。

即要充分理解學生課后的“需要”變化,并與教學目標的“需要”揉捏在一起,達到效果的最優化。

《十八歲和其他》的作業設計:

與父母共同閱讀《十八歲和其他》,寫下與父母交流后的感受或寫一封給父母的信。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三個問題:你是如何看待兩代人之間的矛盾的?你同意文中父親歸納的原因嗎?你怎么看待你和父母產生的矛盾呢?

這個作業設計,既是學生在學習完文本后心理抒發的需要,同時又完全契合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完小說《娜塔莎》后,筆者順勢布置作業,請同學們為課文續寫片段。

當聽說丈夫回來了,甚至都已經聽到了丈夫回來的雪橇聲了,如果讓你來續寫娜塔莎與丈夫相聚時的情景,你會怎樣寫?大家試一試。

教師查閱后,學生的情況大多一樣,基本就是娜塔莎不顧一切地擁入丈夫懷中。

之后筆者又將其和原文進行對比,學生此時的學情變化是劇烈的,他們主動去對比自己的作業與原文的區別,并再次修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學情得到了有效“發酵”。

參考文獻:

[1]張皓.基于學情的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小學),2014(6):20.

[2]李衛國.以了解學情為依托,構建語文生本有效課堂[J].語文交流,2015(36).

編輯 王團蘭

猜你喜歡
學情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針對學情,實干巧干
立足學情以點帶面
例說依據學情開展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選擇教學內容的兩翼:“課文”與“學情”
關于高中語文鑒賞閱讀教學的思考
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高中語文整合式教學策略
讓學情分析貫穿教學的始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