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高中教學

2017-03-24 22:24吳音瑩
求知導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高中教學加拿大

吳音瑩

摘 要:筆者在加拿大高中課堂連續觀摩上百堂課,發現他們的高中教學有其非常顯著的特點。文章通過對“項目課堂自由松散——怎么辦,逼著學生參與討論——怎么看,普職融合貫穿始終——怎么解,課程設置靈活多變——怎么讀”這四個問題的簡要回答,來反思學生主體地位、選擇權利在北美高中教學中的貫徹和體現,由此為我國當下的高中教學提供思考借鑒。

關鍵詞:加拿大;高中教學;“四問”;The Westside School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2016年4月,我來到位于加拿大卑詩?。˙ritish Columbia)南端的溫哥華(Vancouver),在位于市中心BC place旁的The Westside school開始了為期兩個多月的學習交流。

The Westside school是一所辦學主體多元、辦學模式自由的加拿大典型私立學校。學校采取統籌一貫的k-12(從幼兒園到高中12年級)模式,在小學和中學階段采取“六三三”制辦學。

在加拿大當前教育行政分權制的基礎教育體系中,不同學校的辦學制度、辦學形式、學生組成、教育內容和方法有很大的差異性。

就學制而言,最常見的有“四四四”制、“六三三”制、“五三四”制三種。該學校原初高中學部在Beatty校區同區域學習,采取混齡、混級教學的大課程模式。

學校于2016年新設了Nelson校區,并建立了一個帶有實驗性質的miniversity(微型大學)學習區,專門提供給10到12年級的學生使用。

筆者在微型大學調研兩個多月,觀摩了數百堂課,發現這個帶有實驗性質的高中校區在課堂教學上有很多獨到之處。

以下四點是筆者在觀摩學習過程中針對加拿大高中課堂教學的一些困惑與思索。

在和當地學生家長(尤其是華裔移民)的交流中,發現以下四個方面也是他們心中具有共性的困惑所在。

二、項目課堂自由松散——怎么辦

加拿大高中課堂常規課時為50分鐘左右,The Westside school的CEO鮑德溫(Baldwin)先生在微型大學內推行“項目課堂實驗”,學生按照一天六小時的學習時間進行項目學習,每個月集中學習同一個科目,研討若干個項目,其他時間穿插各類選修和活動,每周第五天為藝術和體育課程時間。

筆者觀察到,在每天六小時的學習時間里,除開早上固定的“輔導員時間”(交流每天日記,明確當日活動,預約見面時間)外,老師和學生固定課堂學習的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其他時間均由學生根據各自的任務設定和小組分工自主安排。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進度安排組內的小范圍研討,準備演示工作,做家庭作業的檢查總結,或者看老師錄制的“課程錄像”,學習“大規模網上開放課程”等。在此期間,學生有事可以隨時到 “靈感室”去找老師,有時會因為某個“火花問題”的點燃,臨時產生課堂形式的集體研討。學生如果需要休息,可以“由自己決定”去咖啡區喝點東西,或者到附近的耶魯小鎮去買個三明治。

整個“項目課堂”觀摩下來,筆者發現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科目相對單一,秩序松散自由,學生可以自由地在“自主學習區”里隨意活動,甚至可以外出散步休息,某些華裔家長戲謔這相當于 “花錢送孩子來自學”,但是鮑德溫先生對于這種說法不以為然。他認為“科目的減少、項目的設置有助于教師和學生深度集中地探討一些學科問題,避免思維中斷和淺嘗輒止。而由學生自己設計制訂的階段性項目給了學生極大的自由,同時也是極大的挑戰,老師的功能主要在于規劃、引導、點撥,實際上師生之間正在建立一種內在秩序,這樣的課堂師生相互激活了彼此積極的生命狀態,實質上外松內緊、散而不亂?!?/p>

我們可以發現,miniversity的高中課堂實驗讓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集中研討某一科目,把課堂時間交予學生自己安排,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學情來生成,這種無序自由的背后,一種新的師生關系模式觀正在悄然誕生。

以學生的獨立活動、小組活動來替代班集體的統一活動,給學生以更多適應個性的學習活動機會,期間“教師所做的任何努力,根本上是為了使學生具有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自我攝取知識的方法?!苯處熀蛯W生的生命在貌似無序的課堂交往中相互顯現、相互補充、相互豐富,教師的價值顯現在鮮活生動的師生關系中,而每一個學生個體,不管他們的自身條件和基礎如何,都能夠真正地進入學習的狀態和情境當中,進入一種“不斷涌動對美好事物的欲求、趨向自我完善的生命姿態”。

在“教師中心”的傳統師生關系“深入人心”之時,很多老師、家長在一定程度上固化為這一傳統模式的維護者和守護者,全然忘記了教學雙方矛盾在實際中已走向對立和激化,加拿大高中課堂中這一獨特的教學生態不得不促使我們對傳統的安靜課堂、有序課堂作出反思。

三、逼著學生參與討論——怎么看

在miniversity校區,The Westside school嚴格控制班額,每班學生人數在15人左右,3至5人一個群組,群組每天都有固定的合作交流時間,力圖創建“研討氣息濃郁的人文環境”。學校引進牛津輔導體系,輔導員每天幫助和引導學生規劃項目、明確任務和目標,學科教師每天除集體授課和分組群研討的任務,還有一個被寫進“教師手冊”的重要任務,就是“促使每一個學生參與討論和準備個體演示工作”。筆者在一個學生與輔導員相互交流的日記本上發現了這樣的話:“I want to be quiet,but the environment push me to be part of it.”

在加拿大的高中課堂里,這種“逼迫”學生打破沉默、參與討論的情況非常常見,在這個學生的交流日記本里,夾著一張依托其個體興趣方向制訂的研究任務表,主題是“加拿大的自然資源戰略與未來城市規劃”。按照任務規劃,該學生有一個月的時間來準備演示工作,在此期間他和老師、群組同伴共同制訂了非常詳細的“演示前活動”。例如,與溫哥華的NRC(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自然資源部)聯系,參與城市博物館的建筑群組討論,實地調研斯坦利公園的規劃設計等,最后將匯總所有的調研數據,在群組和班上獨立演示研究成果。

據學校的老師介紹,討論在加拿大高中課堂中是一種常見的學習形式,而這個學生日記中的“push”,實際上應理解為“encourage”(鼓勵)而不是 “force”(強迫)。

我們不難發現,所有的“逼迫” 都是為了最大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學生個體的自我發展、自我喚醒為目的來促進教學過程由知識的傳授、灌輸向知識的發現、運用過渡。老師和學生商討下的“量身定制”計劃,強調過程中符合個性特征的個性學習建構,教師對學生的“逼迫”,“絕不意味著放任學生,更不是迎合學生,而是合理地引導學生內在發展的需要”。

The Westside school的CEO鮑德溫先生畢業于劍橋大學,他非常贊賞和認同牛津大學、哈佛大學提出的 “人才培養模式”和美國聯邦教育部推廣的“新型高中項目”,他認為當今國外課堂教學改革的總趨勢是 “學生主體”,他表示這一過程中的所有努力“旨在激勵有潛力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現自己、成全自己”,而學校在這個過程中“有義務和責任為學生提供一種發展環境,給學生以美好事物體驗過程中的激勵和幫助,而教師更有責任和義務在實踐和動手中將學生培養成善于觀察、富于想象、思維敏捷的人”。

從miniversity校區“學園”環境的建設來看當下的加拿大高中教育,我們發現在個體探究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已成為他們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

他們認為“促使”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真正培育學習者積極性、創造性思維品質的過程,而事實也證明,“北美社會也越來越傾向于出資、出力來贊助這一支持性、研討性的學習環境創設,社會的集體認知趨同為教學的根本在于培育積極的學習者”。

四、普職融合貫穿始終——怎么解

在The Westside school微型大學校區的招生手冊上,對于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有著這樣的詮釋:“培養善于觀察、富有想象、思維敏捷的人;培養不斷進取、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人;培養能說會做、樂于實踐、身心健康的人;培養實現自我、樂意協作、貢獻社會的人;旨在激勵有潛力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才能,為學生在大學階段和未來社會中發揮作用做好準備”。

學校在學生入學后為其提供融合普職教育的綜合性發展環境,積極地把社會資源引入學校,和由BC省教育管理會統籌的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以及校外學習機構建立長期聯系,選擇合適的地方讓學生鍛煉、學習、工作,在興趣培養的同時使得學術科目與學生未來需要更為相關。

例如,The Westside school努力幫助10年級的學生熟悉社區和社會,培養優秀公民意識;定期派送11、12年級學生去溫哥華當地最好的UBC大學參與研究,定期開展升學指導會、職業體驗周和志愿者活動等。學校在普職觀念的融合、教育資源的整合上呈現出活動的常態化,不管對將來選擇就業還是選擇升學的學生來說,都立足于“成人”培養和“公民”教育,淡化學校教育的專門化和學術化。

誠然,普職教育的分離無疑是高中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可是隨之也形成了一個嚴重缺陷——把自身隔離在與社會隔絕的深院高墻之中,或者陷在以知識傳授和掌握為重心的教學職能中不得突圍。

縱觀加拿大高中教學,教育結構和課程內容的綜合,知識運用、發現、創造功能的強化和教育培養目標的綜合已然成為基本趨勢,“學習和工作都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生活”這一觀念深入人心。

根據加拿大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據統計,當前約占高中階段學??倲滴宸种牡木C合高中已經逐漸或完全淡化普高和職高界限,培養目標的綜合更趨向于那些具有良好品質、綜合素養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普職融合成為高中教育的基本趨勢。在學生的選拔和考核上,也不再僅僅重視大學承認學分的AP課程或者是側重學生綜合知識能力考查的SAT、ACT考試,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個體成長檔案、課堂參與表現、實踐經驗累積都成為畢業、升學、就業過程中的重要考量數據。

學校由任教老師、學校管理者、家長、學生共同組成的評價委員會(避免一人打分的偏差)來匯總評價,分數充分考慮學生的參與程度、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確定其是否超過、達到或未達到標準要求,但是僅作為重要的畢業標準,評價委員會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和綜合評價方案來對學生打分,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選擇方向、規劃人生,對普職融合的理解使得他們明晰學習在于美好欲求的煥發和生命狀態的激活,高中階段的準備是為了未來適應力、競爭力的增強,更是為了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奠定個體人生。

五、課程的設置靈活多變——怎么讀

The Westside school的微型大學校區除了提倡學習科目和課時長度的整合,他們還將一學年傳統兩期制轉變為三期制,每期12周左右,每期開學前下發的“課程說明表”都不盡相同,頗具特色。除了英語(基礎寫作、文學、戲劇等)、數學(代數、幾何、三角、微積分、統計、計算機等)、自然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社會科學(歷史、地理、社會學等)、藝術(繪畫、音樂等)、體育(運動、游泳等)六大類必修課程,最復雜多變的就是他們的選修課程。

筆者統計了一下,每學年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涉及法律、環境、通信、制造、設計、食品、維修等很多領域,非英語語言選修課程有法文和西班牙文,每種選修課程根據課程深度分為一般和高級兩檔,所有選修都可供10到12年級中不同程度的學生選擇,每個年級規定學分要求,必須修滿48個學分才可以獲得畢業證書。

大學招生人員從11年級起就會來到miniversity校區輔導有意愿升學的學生申報學校,高中學分和校長推薦可獲得大學承認。

該校的老師基本都是“一專多能”,例如教英語的Anne老師,她同時還兼有歷史、法語等科目教學的任務,有關科目的開設由她為學生進行選課指導。該校的學生在每期課程結束后都有一個彈性的“時段整修時間”,在這個時間里,學生可以選擇和選課導師交流、自己閱讀休整、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或是旅游休息,在“時段整修時間”會啟動下階段的全員選課,基本確定下階段的“課程說明表”。miniversity校區的學生和家長表示,剛剛接觸這種課程設置時,基本上會面對眾多選擇而無所適從,但逐漸他們就會體驗和理解到這其中的諸多好處。

首先,學校必修課從單科的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等變為英語、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體等綜合課程,這一整合適應了課程內容的現代化與全球化,實現了和大學或社會階段學習的有益對接。

其次,課程更富有彈性,選修課的比例占課程總量的一半左右,內容涉及廣泛,有為升入大學做準備的學術課程,更多的是與日常生活相關的非學術課程,這一類課程只要有3人以上選擇就會開課,授課教師大部分由學校另外聘請,學生基本可以進入自主選擇、自我攝取的各得其所階段。

另外,“個性化”“個別化”教學的積極探索替代或部分替代集中性教學,使學生進入了一種開放的、超越時空限制的個性學習狀態。例如,該校剛剛啟動了多元多樣的網絡課程通道,“計算機與網絡世界”這一連續多向型課程的開設,適應學生基礎、興趣和學習需求的需要,利用云課堂的形式讓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網絡上的個別學習活動。

目前,加拿大不同類型的高中在課程設置中及時反映跟進社會時代發展原則和文化多元融合原則,尊重學生個體知識、智能、興趣和個性等方面的客觀差異性,都在逐步地探索“個性化”“選擇性”與“集體化”“統一性”的補與益,以填補課堂教學單一、呆板的嚴重缺陷,科學專題增多、重視機會平等、課程綜合多元已經成為加拿大高中課程發展的整體趨勢。

不過由于這一課程變革仍處在調試變化之中,鮑德溫先生也承認自由選擇勢必帶來質量弊端,例如“基礎學術教育與生活適應教育、統一要求與靈活多樣、提高教育質量與實現教育平等這三對矛盾始終處于反復對抗中”。

六、結語

綜上所述,像The Westside school這樣的私立學校是加拿大基礎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典型,他們的高中教學可就成了我們認識對方、映見自身的“眼眸”。固然,以上“四問”的產生和解讀與其小班化、師生比以及辦學自主權有很大關系,但不可否認,這些特點正逐漸在加拿大高中教育改革中得到認可和承傳。當然,任何變革都離不開社會、國情、體制的制約,以上的這些教學舉措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經濟大環境、州政府教育法規調控、校董事會權限下移、學生構成復雜、私立校教師收入偏低、人種和宗教融合問題等因素的影響。

當下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提升了中外教育思潮與改革實踐的融合度,我國的改革也應該“師夷長技”、審時度勢。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的高中教育要求,這與以上“四問”的核心追求互為合掌。

我們深切期待國外課堂的觀察調研能啟發思考,期待廣大教育同仁在共同價值追求的明晰和中外教育思潮的融合中繼續探索我們自己教學實踐的生長態勢,使長期受到指令型范式束縛的教學創造力獲得新的釋放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定華.走進美國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6.

[2]張天寶.當今國外課堂教學改革的趨勢[J].教學與管理,1995(4):3-4.

[3]劉鐵芳.什么是好的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7.

[4]余清臣,徐 蘋.當代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內涵:一種反思的視角[J].教育科學研究,2014(1).

[5]劉詩妍.發展性教學對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及實踐的影響[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S1).

[6]高 陽.從讀者接受美學的角度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4).

[7]來定芳,彭 梅,程紅月,等.一次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驗[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3).

[8]龐麗群,付云英.國外案例教學法對我國高校教學方法改革的啟示[J].生物技術世界,2013(8).

[9]陸一平,查建中.繽紛課堂:源于國外的工程教育實踐教學方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

[10]馬繼濱.借鑒國外大型課堂語言 教學模式改革高校大班英語教學 [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1(4).

[11]曾憲林.加拿大高中數學課程標 準和教學評價的啟示[J].數學教育 學報,2011(3).

猜你喜歡
高中教學加拿大
我在加拿大留學的第一年
非指導性教學理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高中數學概念的教學方法探討
溫暖的瞬間
遠離是非之地
去加拿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