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開展國學教育的思考與探索

2017-03-28 18:25王皓
新一代 2017年2期
關鍵詞:國學教育中小學探索

王皓

摘 要: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與國際社會的交往日益頻繁,中國人復興傳統文化的愿望日益強烈,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國學越發顯出它獨特的價值。國家把傳統文化作為“軟實力”的一部分予以支持和推動。從一定意義上說,“國學”已成為建構和諧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源。

關鍵詞:國學教育;中小學;思考;探索

國學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它已經深深植根于每個中國人的血液與骨髓,其綿延不絕的文化張力直到21世紀的今天依舊滋潤著人類的心靈。從80年代“文化熱”到90年代開始的“國學熱”,中國文化復蘇的波瀾不斷涌起。我們將國學引入中小學校園,力圖將中華文化的源頭介紹給孩子們,實在是高瞻遠矚的決策。

一、中小學推廣國學教育的實際意義

(一)道德價值的層面。國學經典中蘊涵的傳統美德,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孩子們的人格,提升著孩子們的素養。如孝親敬長,誠實守信,謙恭有禮等。同時,燦爛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對祖國更有感情,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培養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識、經世致用的下一代。比如中國傳統文化講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尊師重教,尊老愛幼,要知道怎樣做人做事,等等,這些好的傳統如果失去了,那我們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亂。國學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如《論語》《孟子》,按梁啟超的說法,“是兩千年國人思想的總源泉,支配著中國人的內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們全社會形成共同意識,中小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只有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識生隔閡。一個人辨別是非的能力應該從小就開始,過了青春期,道德觀、世界觀就已經基本形成了,這時候才開始進行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教育就太晚了。中小學尤其是小學可操作空間比較大,年齡段合適,考試的壓力也相對小一些,因此是國學教育的最佳時間。

(二)人生意義的層面。有人說,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其目的大致有四個層次,即個人道德素質的全面養成、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其核心是崇尚“和諧”。這既是一種哲學原則,也是一種社會秩序和理想,是和當代社會追求個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家庭幸福、國家安定、世界和平相一致的。國學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這與西方功利主義、拜金主義是截然相反的。中國人的精神文化,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傳承而來,這些需要從對孩子的教育開始,他們是我們的未來,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未來。國學對克服工具理性的片面膨脹所導致的人文精神的萎縮或失落,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三)國學潤滑師生和諧關系。國學可以啟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于成人。國學,教給了老師和孩子們更多的寬容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是由儒、釋、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學合構而成。在這種傳統文化基礎上孕育出來的傳統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順自然而以人為本;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循人倫而以和為本;在人與自我的關系上,重體驗而以樂為本。處于這種精神熏陶之下的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逐漸形成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意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憂患意識,“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濟世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路向和“天人合一”的終極理想。同時,古代知識分子十分注重以“內省”來提高道德修養,并且主張通過自身的體驗而體驗到快樂。也正是因為此,“順自然而以人為本,循人倫而以和為本,重體驗而以樂為本”成為傳統人文精神的體現,對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有指導作用。

二、如何在中小學推廣國學教育

(一)國學課程進課堂。目前,國學的內容其實在正規教育中存在得很少,語文課有一些,歷史課有一些,更多的是側重于現代科技內容。把傳統文化經典教育正式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尚需時日,因此推廣國學教育,首先要解決課程的設置的問題。

在課程設置上,應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經典書篇來誦讀,在1-6年級作為單獨的課程列出來,而7-9年級則滲透在語文的教學中。另外通過開設國學興趣課,包括書法、武術、民族舞蹈、象棋、古箏、國畫、剪紙等,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門課程進行學習。同時,在校園文化建設、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學校發展等都應圍繞國學展開。有必要建立學生成長的評價體系,要求孩子們做“仁義禮智信,勇勤儉廉潔”的君子,讓每個孩子都能“積跬步,致千里”。

(二)重視校本教研,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眾所周知,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校本教研,國學教育成功與否和教師有很大關系。學校開展以國學教育為主題的校本研究,教師須先行一步。只有教師比學生先學一步,多讀一點、多背一點,懂鑒賞方法,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給學生正確的引導。學校應該用科研促教研的方式不斷的探索出科學化、專業化的國學研究道路,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和國學教育的水平。全體而言,可從教師進行培訓——骨干教師上引路課——全員教師推進課——教師的集體研討等環節入手,反復實驗,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授課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為學校的國學教育不斷地注入底蘊,爭取使國學教育在可持續性發展的軌道上不斷前行,真正的達到枝繁葉茂。

(三)采取較靈活的體制,多方協作。國學本身也存在著揚棄和繼承再創新,賦予時代新內容的問題。對孩子們學習國學的要求應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國學教育的時間可采取彈性制。如老師每天早自習前20分鐘領著誦讀,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和古代圣賢對話,在經典里遨游,學生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觸摸著文言的精彩。

猜你喜歡
國學教育中小學探索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教育
在民族預科融入國學教育的意義與途徑
略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視頻的應用
社會轉型期行政權控制的路徑探索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