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次測量與多次實驗

2017-03-29 19:08李曉慧
中學生數理化·中考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電壓表導體燈泡

李曉慧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課本幾乎每節課都安排若干實驗,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實驗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性,通過實驗可以有效地加強我們對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理解,同時實驗也是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

涉及物理實驗的問題很多,在此筆者想就一個問題與同學們探討交流。那就是___“多次測量”與“多次實驗”在物理實驗中的作用。

九年級物理的電學實驗中,“探究串、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探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等都涉及“多次測量”或“多次實驗”的問題,那么,這些實驗中的“多次測量”或“多次實驗”是否都只是單純為了求平均值,減小實驗誤差呢?現在就讓我們結合具體實例來看一看,

作用一: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實驗誤差

在初中物理實驗中,諸如“測量物體的長度”“測量物體的溫度”“測量定值電阻阻值”等實驗都是單純以獲得某個物理量的真實值為目的,從誤差的來源看,有一種類型的誤差是由于各種偶然因素對實驗者、測量儀器、被測物理量的影響而產生的,其特點是多次重復同一實驗時,誤差總是有時偏大,有時偏小,且偏大偏小的概率相同,這種誤差叫偶然誤差,因此,從數學角度看可以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偶然誤差。

例1小明在做“用伏安法測量某定值電阻尺的阻值”的實驗中:

(1)請你按照圖1甲所示的電路圖,以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1中未連接好的電路連接完整。

(2)實驗前,為保護電路,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__(填“4”或“B”)端。

(3)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發現電壓表始終無示數,電流表有示數,其原因可能是____。

A.滑動變阻器斷路___B,R斷路

C.R短路

(4)排除故障后,當電壓表的示數如圖2甲所示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2乙所示,則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大小為____A,它的阻值是___Ω。

(5)通常情況下要進行多次測量并取平均值,其目的是為了___。

答案:(1)略,(2)B(3)C(4)0,39(5)減小誤差

點評:在初中電學實驗中,伏安法測電阻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實驗,待測的電阻為定值電阻,為了提高測量精度。一般采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實驗誤差,如果測量對象是小燈泡的電阻,多次測量的作用則有所不同,關于這一問題我們會在下文作出說明。

作用二:控制變量,多次實驗。探究影響因素

例2如圖3所示,在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因素的實驗中,導線n、c為鎳鉻合金,b、d為錳銅合金,其中a、6、c粗細相同,d與它們的粗細不同;a、6、d長度相同,c與它們的長度不同。

(1)該實驗是通過觀察___的示數間接比較導線電阻大小的>

(2)選用導線a、b分別接人電路中,是為了探究電阻大小跟導體的__有關。

(3)選用導線a、c分別接入電路中,是為了探究電阻大小跟導體的__有關。

(4)選用導線___分別接人電路中,是為了探究電阻大小跟導體的橫截面積有關。

(5)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還可能跟___有關。

答案:(1)電流表(2)材料(3)長度(4)b、d(5)溫度

點評: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辦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作控制變量法,運用這一方法進行的實驗我們已經遇到了很多,如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電阻之間關系的實驗,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通過導體的電流、導體電阻、通電時間關系的實驗,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等。

作用三;多次測量,排除偶然因素,使實驗結論更可靠。

例3小剛和小麗用圖4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聯電路的電壓關系,用三節干電池串聯作為電源,兩個小燈泡的規格不同。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連接實驗電路,要求:L1和L2串聯,電壓表測量兩燈串聯后的總電壓,

(2)小剛用電壓表測量L1兩端的電壓時,直接選用0~3V的量程,小麗說這樣不行,規范的操作方法應該是___。

(3)他們在測量L2兩端的電壓時,兩燈突然熄滅,電壓表示數變為0,小剛用電壓表檢測L。兩端的電壓,示數為電源電壓,由此判斷出L1處的故障是___;L2是短路還是正常的?小麗在原電路中又添加了一個電學器材,就檢驗出了結果,她的方法可能是____。

(4)他們排除故障后繼續實驗,得出了表1所示的一組數據,為了得出串聯電路電壓關系的普遍規律,他們還應當___。

答案:(1)略,

(2)先選用0~15V的量程試觸,如果示數小于3V,再改用0~3V量程測量(3)斷路用小燈泡(或定值電阻)與L1并聯(或替換L1),如果L2發光,則L2正常;若L2不發光,則L2短路(4)換用不同規格的器材(燈泡、電源)或加滑動變阻器,多次測量。

點評:在本題中,我們的測量目的已不是為了得到某個具體數值,而是想通過這些數值尋找某種關系或規律,但是,為了保證得到的關系或規律具有一定的普適性,防止因為某些偶然因素而導致結論錯誤或以偏概全,我們必須想辦法將這些偶然因素排除在外,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多次測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歸納總結的關系或規律的正確性!由此可見,多次測量還可能有第三個目的:多次測量,排除實驗的偶然因素。使實驗結論更可靠。

本實驗中,實驗目的是“探究串聯電路的電壓關系”,如果僅憑題目中的一組數據就貿然得出“串聯電路各用電器兩端電壓之和等于總電壓”的結論,顯然過于武斷,可信度、說服力都不足,唯有在“串聯”的前提下不斷改變實驗條件,進行多次測量。才能得到普遍適用、令人信服的結論。

作用四:多次測量,觀察現象,尋找規律(關系)

例4如圖5,小亮用“伏安法”測小燈泡的電阻,小燈泡額定電壓是2,5V,電源電壓為4.5V。

(1)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當電壓表的示數為2.5V時,電流表示數如圖6所示,此時小燈泡的電阻約為(保留一位小數)__Ω,他把多次測量的電流值和電壓繪制成,I-U圖象,發現,I-U圖線是一條曲線,原因是___。

(2)如果還想測量額定電壓為3,8V的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但是電壓表的0~15V量程已經損壞,在不改變原器材的情況下,你的辦法是___。

答案:(1)10,4燈絲的電阻與溫度有關(2)把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的兩端

點評:雖然本實驗中“多次測量”的對象___“導體”(如定值電阻或小燈泡)沒有改變,但是“導體”自身的“電阻值”可能因為某種因素發生變化,因此“多次測量”的目的和例1不盡相同:(1)例1中,被測物體的真實值保持不變時。由于測量存在的誤差與真實值相比或大或小,我們可以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實驗誤差,(2)例4中,被測物體的真實值發生變化時,不同條件下的測量值有所改變(不再是誤差),更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此時,我們多次測量獲得多組數據的目的主要是發現普遍性的變化規律。

本實驗中,小亮多次測量小燈泡的電阻,由,I-U圖象是一條曲線可知結果相差很大,這一差別已經大大超出了誤差允許的范圍,出現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是小燈泡燈絲的溫度在逐漸升高,而我們已經知道金屬導體的電阻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變大,小亮實驗測量的結果是與這一規律吻合的,事實上,物理課本安排這個實驗也正是想讓同學們通過實驗來發現“燈絲電阻隨溫度升高而變大”這一規律。

綜上所述,“測量小燈泡電阻”這一實驗中進行“多次測量”的目的是:獲得多組數據,尋找燈絲電阻隨溫度變化的規律,與此類似,“測量小燈泡的功率”這一實驗也需要“多次測量”,其目的是:獲得多組數據,尋找燈泡亮度隨實際功率變化的規律。

猜你喜歡
電壓表導體燈泡
燈泡創意秀
如何判斷電壓表的測量對象
點亮小燈泡
點亮小燈泡
汽車電線用導體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應用自適應交叉近似算法快速計算導體RCS
電壓表的妙用
再探電壓表內阻的測量方法
雙導體系統電容的計算
相對論速度下導體桿內的動生電動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