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提高環境科學人才專業素質與就業能力的探討

2017-04-26 21:40張寶林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關鍵詞:專業素質就業能力

張寶林

【摘要】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需要高素質、多元化的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在復雜多變環境的問題和就業壓力下,環境科學專業人才需具備科學與人文交融的素質;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已成為相關院校面臨的迫切問題。本文分析了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科與人才需求特點,結合內蒙古地區各高校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和學科優勢,以內蒙古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為例,探討了提高區域環境科學人才專業素質與就業能力培養的必要舉措。

【關鍵詞】環境科學 專業素質 就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001-03

【Abstract】 Progress in socio-economy and technology needs qualified, diversified professionals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nvironmental sciences department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ducate the students in both natural and human sciences. Facing the tough employment competition and the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gag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hould train, boost employment and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of students. 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charact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related talent demands, discussed the necessary acts to promote employment and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building of students in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n the curricular system and discipline advantage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Inner Mongolia.

【Key words】Environmental science Professional capacity Employment capacity

環境科學是伴隨著環境問題的出現及其解決途徑的研究而誕生和發展起來的一門交叉性學科。在我國內地高校中,開設不同層次環境專業的高校占了近1/3[1],已有300余所高校設置了環境科學專業[2],63%的“211工程”院校和近50%“985工程”院校開設了環境科學本科專業[3],形成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等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全球經濟發展引發的環境問題日益復雜化和全球化,世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制約性凸顯[4]。中國的環境問題正在波及世界其它國家;世界其它國家也在通過全球化、環境污染和資源開發影響著中國的環境[5]。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和法律法規的健全,經濟的快速發展必定需要大量環境類人才[6]。

為了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對高素質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影響,社會對環境科學人才的需求趨于多元化。因此,在新形勢下,社會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要求在改變,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已成為相關院校面臨的迫切問題[2]。我國環境科學本科專業大部分設置于地方高校,在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專業設置時間較短、專業建設良莠不齊[3]、專業理論體系不完善、學生實踐能力薄弱、課程設置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結合不緊密等問題[7]。

本文分析了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科與人才需求特點,結合內蒙古各高校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和學科優勢,以內蒙古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為例,基于區域環境問題探討了提高環境科學人才專業素質與就業能力培養的必要舉措。

一、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就業和需求狀況

自20世紀70年代,我國已向社會輸送了數以萬計的環境科學專業人才,但是,目前環境科學專業的就業現狀不甚理想。環境科學專業與社會需求間存在脫節現象[4]、出現專業不對口以及就業難的問題[6],其原因除了社會對環境科學專業的需求在地域和行業間存在差異、與潛在用人單位的交流及對專業的宣傳不足外[6],也與其作為新興交叉學科的特點、培養模式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

環境制約性使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和多元化[2],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4]。我國未來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將呈增加趨勢,對環境保護投入持續加大,拉動對環境科學專業的需求[4]:一是舊環保項目的末端治理;二是擬建項目、規劃的環境防控管理;三是環境管理部門、相關企業的環境管理、污染控制與治理;四是伴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及大規模產業轉型而來的環境服務業[4, 6]。

二、內蒙古環境科學專業特點分析

內蒙古多所高校開設環境科學或環境工程專業(表1),除此之外,內蒙古農業大學和內蒙古民族大學還設置有資源環境等相關專業。同全國狀況一樣,目前內蒙古環境科學專業本科專業分布于綜合性大學、理論研究型大學、工程科技類大學、師范類大學等不同類型的高校中[4]。

內蒙古大學和內蒙古工業大學同時招收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專業設置完整。環境科學專業所屬院系有所差異(表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在國家規定的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各高校根據自身的優勢、特點和所處環境,培養目標會有所差異。通過調查,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內蒙古工業大學和呼倫貝爾學院環境科學專業主干課程基本相同,培養目標相近。根據專業介紹,內蒙古師范大學和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環境科學專業主要培養適合在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從事科研、教學、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內蒙古工業大學和呼倫貝爾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培養能夠在上述單位從事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和環境規劃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內蒙古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注重培養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的高層次人才。僅從培養目標來看,一些院校,如內蒙古師范大學,由于依托化學學科辦學平臺,傾向于培養環境監測類人才,而內蒙古大學強調生態學的重要性,傾向于培養資源環境類本科生。

三、內蒙古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分析

1.課程體系結構

內蒙古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課程由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一)、專業必修課(二)、專業選修課和實踐環節組成(表2)。專業必修課(一)開設公共必修基礎課2門(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和專業必修基礎4大模塊核心課程,共9門課,上課時間為1-3學期。專業必修課(二)開設專業必修核心課6大模塊,共10門課,上課時間為4-7學期。專業選修課上課時間主要分布在4-7學期。實踐環節由專業實習、社會調查、課程設計、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組成。專業必修課(一)應為開設環境科學所需要的基本理論課程,為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專業必修課(二)應為開設環境科學類的基礎課程,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環境科學類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通過學習,初步具備分析和解決環境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和理論。在專業必修課基礎上,根據辦學條件和背景開設專業選修課。由于化學學科為環境科學專業辦學基礎平臺,專業必修基礎4大模塊核心課程(專業必修課(一))均為化學,專業必修課(二)和專業選修課中化學類也占較大的比重。此外,通識教育類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專業課學時。

2.課程體系存在問題

(1)環境科學專業定位模糊,理念滯后

環境問題的不斷出現,環境科學專業研究人才需求日益突出,課程體系設置是環境科學專業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之一[14],也可能成為造成畢業生就業窘境的原因。由于化學專業的辦學背景,內蒙古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必修基礎4大模塊核心課程均為化學,開課時間早,加上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課和選修課中的化學類課程占較大比重,化學知識先入為主,畢業生化學專業知識基礎雄厚,但難以與環境“軟科學”知識融合,“軟、硬”科學兩層皮。環境科學專業培養方案雖多次調整,但由于專業理論體系理解不到位和師資力量、知識結構的限制,沒有實質性改變?,F實行類似英國環境科學本科生培養的導師制和模塊化教學[15],但導師作用膚淺,學生自由度沒有增加,模塊化教學形同虛設,培養目標近于“職業技術型”。和中國許多高校一樣,環境科學專業理論體系不完善,課程設置相對混亂,環境科學專業知識架構破碎,專業知識難以融合;學生雖有環境保護意識,但環境科學核心理論知識淡薄,不利于環境科學專業高級研究、應用和管理專門人才培養。

環境科學專業的理論體系不完善,對分析和解決環境問題到底需要哪些理論知識不夠清楚[7],學生培養模式化。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融合了經濟學、化學、社會學、生物學、物理學、法學、工程學等多方面的科學知識,要求所培養的學生具有科學與人文交融的素質。環境科學的核心是生態學,但必須了解人類習俗制度及社會科學的作用,庫寧漢姆指出環境科學包括的重要領域為全球問題、環境公正原則及環境問題的人性尺度[8]。美國高等環境類專業設置種類數量多、面廣且多元化;人文社會科學型專業的比例較大;設置了培養環境教育師資人才的專業;環境健康領域在專業設置中得到了高度重視;“綜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在專業設置中更為突出[9]。目前,我國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道,要實現環境友好型社會,勢必需要大量優秀的環境類專業人才,這離不開課程體系的建設和教學質量的控制。大多數高等院校仍采用傳統的綜合型大學或工科大學課程體系、教育模式和實踐教學,不利于環境科學專業創新性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2]。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10]和成功就業[11]起著關鍵性作用。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是培養人才素質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核心[12]。為此,諸多學者深入探討了環境科學課程體系的設置、改革與實踐環節和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厚基礎、重實踐”的要求和模式[2];針對社會崗位需求,構建立“以崗位為平臺”的“理工融合”課程體系[13],以推動環境科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

(2)專業方向定位缺乏辦學特色

專業培養特色也是環境科學專業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14],環境問題的不斷出現,環境科學專業研究型人才需求日益突出。內蒙古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改革目標不明確,目前采取導師制和模塊化教學。模塊化教學為綜合類大學辦學方式,如南京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因學科門類齊全,環境學科方向齊全,課程開設上采取分方向開設,不同的專業方向對應不同的專業選修課[2];而內蒙古師范大學由于師資力量缺乏、知識結構不完備,加之化學專業辦學平臺,根據學校辦學條件和背景開設的專業選修課,無法在專業必修課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模塊教學無法實現,在現有條件下,模塊化教學只能凸顯化學學科重要性。專業方向模塊和專業任選課程設置,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不利于從事環境科學專業研究、應用和管理專門人才培養。

此外,由于受師資和辦學條件的限制與本?;瘜W專業課程設置上有較大的重疊,在就業上也存在一定的競爭,因為事實上環保相關部門的環境監測人員多為化學專業的畢業生。從辦學特色上,目前內蒙古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主要是培養環境監測型人才。環境科學多學科交叉的特點要求環境類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多元化,各地方高校應在教育部頒布的基本框架下,結合自身特點和所處環境,從有利于學生就業和繼續深造兩方面著手。目前,普通高校環境科學專業考研率超過50%;但是環境科學專業理科數學基礎不完備,本科畢業生普遍對研究生數學入學考試信心不足,影響學生繼續深造,不利于環境科學專業高級專門人才培養。事實上,我國環境評價方面人才匱乏,環境評價方面應用型人才缺口很大,環境監測理論型人才較多,而應用型人才極其缺乏,室內環境監測才剛剛起步,土壤環境監測更是被人們忽視[4]。

(3)環境科學核心理論課程能力建設不足

在環境科學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用不同于“教學型”大學和“職業技術型”大學,堅持基礎理論與實踐訓練并重,要求學生既能掌握環境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又能掌握包含在技術應用中不可缺少的非技術知識;既具有較強的技術思維能力,擅長技術應用,又能夠解決生產實際中的具體技術問題[16],才能在環境科學理論和技術上占領制高點,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由于尚未形成本校環境科學課程體系系統,缺乏相關課程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組織和選擇。課時和條件的限制等使學生化學實驗能力較強,實踐教學單一化;環境科學核心理論課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薄弱,重理論輕實踐,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弱,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要求[7],不利于具備環境科學核心理論知識的創新型高級專業研究和管理人才的培養。由于環境科學理論體系不完善,化學與環境“軟科學”知識難以融合,畢業生不具備完整的環境科學知識體系,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弱,難以提高專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同時由于環境科學多學科交叉的特點,要求環境類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多元化,環境專業學生的就業渠道也應是多元化的,目前環保部門、事業單位編制大多處于飽和狀態,而企業的需求則呈緩慢上升的趨勢;學生知識結構單一化必然導致就業單一化,學生就業面試缺乏自信,使畢業生面臨就業選擇時一臉茫然。此外,由于課程設置不合理,沒有發揮導師制在學生能力建設中應該起到的作用[17]。同時,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影響,環境科學不斷向前發展,新理論、新工藝等的不斷涌現都需要學生經歷充分的自我能力建設的鍛煉。

(4)課程設置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結合不緊密

內蒙古存在典型的環境問題,如草原生態環境演變、荒漠化、沙塵和資源開發對環境的影響等,而這些環境問題的研究又多需借助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手段,同時需要具備植物學、微生物學、生態學和逆境生理學等理論基礎,而這些是內蒙古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弱項或缺失項(表2)。事實上,目前環境保護部門從事環境監測工作的多為物理、化學專業的畢業生,而內蒙古上述典型環境問題的研究、監測和治理等亟需大量環境專業人才。同中國諸多高校一樣,設置環境科學時缺乏社會生產實際所需知識和能力的考量,辦學“專家化”;結果,按照教師狹窄的研究方向設置課程,使學生完成了4年本科的學習后感覺到很空洞,到了工作崗位上感覺知識和能力缺乏,不能很快進入工作角色[7],難以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四、提高內蒙古師范大學環境科學人才專業素質與就業能力的建議

在新形勢下,目前社會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要求不斷變化,對環境保護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趨于多元化;另一方面畢業生面臨專業不對口、就業難、專業與社會需求脫節,“擇業口徑寬、就業渠道窄”等狀況,如何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已經成為各大高校面臨的最為緊迫的問題[2]。

1.面向未來行業需求,調整教學計劃,明確培養目標

完善高校環境科學專業的理論體系,避免“千‘校一律”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科學專業人才供給的結構性失衡問題[4]。目前環境科學畢業生面臨的就業窘境,與專業培養模式單一、培養目標趨同,環境科學知識 “博而不精,廣而不?!庇嘘P[4, 6],難以滿足具體崗位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4]。應了解環境科學的學科特點、把握環境問題、環境科學人才需求狀況,隨著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

2.借助學科平臺,提煉專業特色,準確專業定位

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在就業、深造過程中常表現出“沒有專業特色和優勢”,影響了學生個人的發展[4]。如何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結合地方實際,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提煉專業特色和準確專業定位,是環境科學專業建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3]。內蒙古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目前主要是培養環境監測型人才,但環境科學畢業生受到化學專業畢業生的挑戰;環境科學人才必須具備扎實的環境科學核心思想理念,并高度融合環境科學理論與技術,才有可能在就業競爭中占得先機,在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學理論與環境科學技術的高度上為我國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目前環境保護部門從事環境監測工作的多為化學專業的畢業生,而內蒙古典型的環境問題亟需大量環境專業人才,把環境科學專業擅長的點源監測、研究擴展到面源,面向區域環境問題、科研需求和就業市場,不拘泥于教材,以發展的眼光注重能力培養,才能提高就業競爭力。

3.優化課程架構,提高實踐落實程度,注重能力培養

環境科學專業學生表現出的分析、處理問題能力不足等問題說明學校能力性課程設置力度不夠,不僅影響了學生個人的發展,也不利于高層次、創新型研究和管理人才的培養。由于主客觀條件的影響,如學校自身師資和科研實踐能力等綜合因素的限制,通識教育類課程擠占專業課學時、能力性課程設置力度不夠、專業基礎課程實習與核心理論課程脫節等問題,說明傳統的專業培養模式無法達到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在當前形勢下,針對當前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可以探索聯合或合作培養模式,根據企業(環保相關部門)的實際需求,制訂共同合作培養方案,培養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較強的實踐和科技創新能力、良好的科學素質和環境意識的高層次、高素質人才[18]。同時,從有利于學生就業和繼續深造兩方面著手,增強數學實力,基礎與應用并重,充分滿足個人發展需求。

4.基于導師制和模塊化教學,培養不同層次人才

在多變的就業壓力下,需要結合新形勢下環境問題和環境科學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特點,立足社會經濟發展與市場需求,基礎、前沿和應用教學并重,培養新世紀創新型環境科學人才。隨著新形勢下社會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要求的改變,內蒙古師范大學可以基于導師制和模塊化教學,培養不同層次人才:培養具有環境科學核心思想的高級分析監測人才;培養能夠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與規劃等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扎實數學基礎,能夠從事區域環境問題遙感監測、模擬和預測的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具有環境科學核心思想理念,高度融合環境科學理論與技術的高級研究型人才等。

五、結語

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需要高素質、多元化的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然而畢業生又面臨專業不對口、就業難、與社會需求脫節,“擇業口徑寬、就業渠道窄”的窘境。如何培養具備科學與人文交融的素質、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成為相關院校面臨的迫切問題。在總結了環境科學專業學科與人才需求特點的基礎上,以內蒙古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為例,分析了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提出了提高區域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素質與就業能力培養的建議:面向未來行業需求,調整教學計劃,明確培養目標;借助學科平臺,凝煉專業特色;優化課程架構,注重能力培養;基于導師制和模塊化教學,培養不同層次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泉,劉昊,李新.資源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31(8):140-144.

[2]梁紅,郭碩.當代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專業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5(51):93-94.

[3]曾慧卿,劉雷,陳建新,等.綜合性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目標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5(24):154-155,158.

[4]操璨璨,周葆華,王萍. 轉變環境科學專業培養模式的必要性初探[J]. 安徽農學通報,2010,16(8):154-155,159.

[5] Liu J, Diamond J. China's environment in a globalizing world[J]. Nature, 2005,435(7046):1179-1186.

[6]溫桂清,蔣治良,李俊.高校環境科學專業就業分析及培養模式探析[J].高教論壇,2010(6):108-109.

[7]曹優明.教學應用型本科院校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探討[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9(4):86-90,94.

[8]庫寧漢姆·塞果.環境科學:全球關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9]尹大強,陸根法,丁樹榮,等.中美高等環境類專業設置比較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1998,18(6):607-616.

[10]袁斌.對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新思考[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2):48-50.

[11]裴倩敏.環境科學類專業分析[J].環境保護,2007(10):37-38.

[12]董玉瑛,陳景文,馬靜,等.環境工程專業發展趨勢和人才培養途徑的研究[J].教學研究,2006,29(6):535-538.

[13]朱啟紅,夏紅霞,李強,等.環境科學專業“以崗位為平臺的理工融合”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2(2):24-25.

[14]王憲恩,段海燕,李杰.環境科學專業研究生教學課程體系特色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8):45-46.

[15]凌婉婷,任麗麗,高彥征.中英高校環境科學專業課程教學特點比較[J].高等農業教育,2008(11):92-95.

[16]徐志兵,孫慧群.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4(1):96-98.

[17]龍仕平,李思雯.大學導師制淺論[J].大學教育,2013(23):25-26.

[18]常青,唐和清.校企聯合培養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探索[J]. 廣東化工,2015,42(18):184,202.

猜你喜歡
專業素質就業能力
以提升藝術生專業素質為導向的學生活動設計探索
消防部隊財務管理存在的不足與解決對策探究
淺談博物館講解員的專業素質
高校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機制研究
博物館講解員的專業素質培養研究
“基本功大賽”對學生專業素質發展的優化思考
高校畢業生如何應對求職過程中的筆試
外語能力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