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現狀的剖析與思考

2017-04-27 06:23李燕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關鍵詞:環境設計專業研究現狀人才培養模式

李燕

【摘要】文章對我國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現狀進行了剖析,結合廣西實際情況,分析了廣西高校在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上存在的不足。希望文章的剖析與思考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廣西高校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研究方向。

【關鍵詞】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現狀;思考

【基金項目】廣西師范學院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東盟經濟影響下廣西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本科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015JGX015)。

環境設計是集功能、藝術和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強、涉及學科門類較多的一門實用藝術。該專業正式成立于1986年,當時稱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長期以來,環境設計的語意都具有爭議性、專業邊界模糊性的特點。雖然國內相關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一直在不斷探索和實踐,然而直至今日,這一特點導致的各類院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等方面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情況仍然存在。這種情況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就廣西地區而言,關于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幾乎是空白,專業本身的爭議和邊界模糊的特點也導致了本地區高校的人才培養具有極大的模糊性。因此有必要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和教育研究進行梳理分析,從而發現在本地區的該專業人才培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為進一步深入研究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方向。

一、國內研究現狀剖析

我國的環境設計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室內裝飾系,專業名稱從室內設計到建筑裝飾,到環境藝術設計,再到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方向),再到現在的環境設計,經歷了數次更改,反映了國內在專業建設方面的不斷探索和實踐。而專業教育理論研究則晚于專業教育的實踐。

國內關于環境設計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研究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6年教育部正式設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到1997年。這時期的教育教學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對于專業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如何培養人才這兩個問題的探討僅局限于幾所開設有此專業的院校,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國美術學院、同濟大學和原重慶建筑大學等。這時期開設該專業的院校數量極少,從CNKI模糊檢索出的研究成果只有10篇。其中1986年張世禮先生在《裝飾》雜志上發表的《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學科與室內設計專業的幾點粗淺認識》是最早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他指出了環境設計專業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提出“建立開發型的教學體系”,“通過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的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智能和創造力”,強調專業設計課要結合社會實踐,尤其是“通過完整的工作程序訓練”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形成有效的工作能力。除此之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還有施慧教授在1993年《新美術》中發表的《從構成走向環境藝術設計——設計基礎語言教程解析》。她以中國美術學院為例,針對環境藝術人才知識結構上的多元性,指出設置“適合于環境藝術自我體系的設計基礎教程”的必要性,認為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應該是綜合性的藝術人才,專業教學應該結合建筑學科的內容來進行。

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的第二階段是從1998年教育部第三次修訂本科專業目錄到2008年。從1998年開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名稱變更為藝術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方向。因此這一階段的研究大多數是集中在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上,針對環境藝術設計(方向)的人才培養研究仍然較少。但是,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為該時期和以后的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起到了有益的借鑒作用。比如,劉向東教授1999年在《湖北美術學院學報》上發表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機制初探》,從設計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入手,指出培養拔尖的設計人才應從選材開始,基于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特殊性要求,進一步指出生源的綜合素質對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目標是至關重要的。還有魯迅美術學院馬克辛教授的《談雙軌制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設計人才的“孵化”》,對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教學中出現的思維方法培養和技能基礎訓練脫鉤的現象進行了分析,指出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應該具有的三個級別——基礎、方法和個性,認為培養人才的途徑是多元化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是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此外,還有華中科技大學辛藝峰教授在《高等建筑教育》中發表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與系列課程改革研究》。他從城市建設所需人才的角度入手,探討了綜合性大學中建筑院系如何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發展取向和課程改革中辦出特色;提出以廣義建筑學為基礎、設計藝術教育為主線,建構有文理兩科特點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建設的思路與方法。還有燕山大學教師趙琳《關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復合型設計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較早提出了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應該是復合型人才??偟膩砜?,這一階段的研究分別從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專業培養的目標、要求、專業建設和教學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探索,研究成果具有廣泛性,對環境設計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然而這時期研究的不足在于對專業人才培養方式的研究缺乏系統性和深入性。

第三階段從2009年開始到2012年,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無論在數量上、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有了顯著的成果。研究層面從單一的本科專業層次擴展到??茖I層次;從針對藝術類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擴展到針對綜合類、理工類、師范類等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對環境設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管理型人才培養模式等都有了較深入的探索和實踐。這些研究成果極大地推動了環境設計專業的發展。但是,這一階段國內在該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還存在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缺少區域特征,地域針對性不強等方面的缺失。大多數院校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時,照搬照抄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關于藝術設計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和“業務培養要求”,沒有結合本地區的優勢,更沒有立足于學校特點,導致全國不同地區不同院校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類型千篇一律。

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的第四階段從2012年教育部第四次調整本科專業目錄至今。在教育部的調整方案中,從2013年開始,環境藝術設計從藝術設計的一個專業方向獨立出來成為專業,專業名稱正式定為環境設計。隨著教育部對本科專業調整,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研究也開始從宏觀角度轉入微觀層面,各項研究都更有針對性,相關成果十分顯著。

二、廣西區內研究現狀剖析

與國內其他地區火熱的研究情況不同,就廣西地區而言,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還處于比較落后的階段,目前還沒有系統性的研究,已開展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教學方法和單門課程建設兩方面,其他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還處于空白狀態。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公布的2015年廣西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布局基礎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5月,廣西27所普通本科高校和9所獨立學院里就有24所院校設有環境設計專業,布點學校占比高達89%。環境設計本科教育從1998年廣西藝術學院招收首屆環境藝術設計本科生開始,在17年里迅猛發展,不僅設立該專業的院校多了,而且畢業生人數也以幾何級數增加。然而,盡管設立該專業的院校多了,但是關注專業教育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仍然十分缺乏,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寥寥無幾,校際間的交流也是最近這一兩年才逐漸頻繁。

由于缺少具有針對性的研究成果,廣西各高校在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上具有一定的盲從性。開設該專業的院校除了廣西藝術學院等少數幾所院校外,其他院校在申報該專業時并沒有立足于本院校的歷史特色和辦學情況,人才培養目標單一,培養的人才類型相同,專業課程體系相似,課程結構不合理,教學模式較單一,因人設課現象普遍存在。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廣西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導致畢業生的專業能力與企業的要求相距甚遠,企業對畢業生的能力評價普遍偏低。

三、廣西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在東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下,廣西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在市場經濟指導下,與環境設計專業相關的行業正蓬勃發展,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層次也趨向多樣化。在此背景下,廣西高校已有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專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理論是行動的向導,在借鑒國內其他地區的先進人才培養經驗和設計教育理論指導下,廣西各高校都應該積極探索適應廣西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的、具有地區文化特色和辦學特色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理論研究的指導下推動該專業在廣西的教學改革。

首先,高校應明確在廣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下所需的專業人才類型和人才規格。在行業分工越來越細化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崗位的設置對人才規格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

其次,各校都應立足自身的辦學歷史,充分發揮辦學優勢,辦出專業特色。專業特色可以說是高校辦學的立足之本,體現的是高校之間的差異化教學和競爭。

再次,根據社會需求及時調整課程內容,使課堂教學直接與市場對接。眾所周知,人才培養一般都有周期限定,遵循一定的教學規律。在一個人才培養周期內,教學大綱是根據上一個周期的教學情況和就業情況提前擬定的,教學內容也相對固定。這種做法雖然有利于教學的穩定性,便于教學管理,但是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市場需求的變化速度總是快于人才培養的周期。如果高校的教學內容不能按照市場需求及時做出調整,將導致企業招人難,畢業生就業難的情況不斷出現。

最后,高校應構建全面有效的專業教育質量評價系統,以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F在廣西各高校所用的評價系統基本上只針對校內評價,缺少校外評價部分,這就導致了評價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各高校應該積極開發全面的專業教育教學評價系統,把校外實習基地的評價納入整體評價系統,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更全面的數據支持。

四、結語

環境設計專業在廣西已經開辦了18個年頭,相對于其他很多專業,可以說還是相當年輕而富有朝氣的專業。年輕意味著缺乏經驗,缺少研究成果;朝氣意味著該專業的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雖然廣西的環境設計專業發展和教育教學研究遠遠落后于國內發達地區,但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成立,東盟經濟一體化的加強,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都為專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平臺,也為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廣西各高校都應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積極推進專業教學改革,優化自身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專業人才培養更符合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張世禮.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學科與室內設計專業的幾點粗淺認識[J].裝飾,1986(04):40-42.

[2]施慧.從構成走向環境藝術設計——設計基礎語言教程解析[J].新美術,1993(03):35-39.

[3]辛藝峰,黃建軍,熊輝.(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與系列課程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3(03):55-59.

[4]劉向東.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機制初探[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1999(02):19-21.

[5]馬克辛.談雙軌制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設計人才的“孵化”[J].美苑,2002(03):32-35.

[6]趙琳.關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復合型設計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教學研究,2005(05):452-454.

[7]呂勤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的定位[J].高等建筑教育,1997(01):31-32.

[8]海青.社會呼喚“多能一?!钡脑O計藝術人才——對我國設計藝術教育的回顧與前瞻[J].裝飾,1991(03):18.

[9]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關于發布2015年廣西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布局引導信息的通知(桂教高教〔2015〕43號)[Z].2015.

猜你喜歡
環境設計專業研究現狀人才培養模式
環境設計專業競賽的輔導模式與運行機制
環境設計專業技術科學類課程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環境設計專業園林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
我國環境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淺析電力系統諧波及其研究現狀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