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策管理中的“虛”與“實”

2017-04-29 12:50趙靜
經營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決策者決策目標

摘 要:決策管理過程是一個務虛與務實相結合,有辯證統一的過程,是一個虛與實不可分割的過程,“虛”是“實”的基礎,而“實”是“虛”結果。決策管理中的“實”要建立在“虛”的基礎上,而“虛”的最終目標是“實”的結果。

關鍵詞:決策 管理

現實中提到“虛”,人們往往多想到它的貶義內涵。其實“虛”本身的內涵并無褒貶之分。說文解字中言:虛,是形聲字,本義為大山丘。大則空曠,故引伸之為空。虛,空也。再把空與虛結合成一詞——空虛,其就無褒之意了?!疤摗弊种械幕虬蛸H,都與其所結合的另一個詞、字有關。

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中,很早就關注了現實中“虛”與“實”的辯證統一。典型的代表就是老子所提出的“無與有”的辯證思想,被稱為樸素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強調要以辯證的眼光,看待一切。其強調,所有事物都可以找到它存在的對立因素,并構成對立統一關系。當然,世界之大,繽紛復雜,萬物之中的對立統一關系則豐富多彩、呈現多樣性,不可一概而論。但就其做事而言,人們常會說要“虛、實”結合,多務實,少務虛。虛實結合無可厚非,但多務實、少務虛是否正確,則有待推敲。以辯證的觀點來看,多務實少務虛,的確有割斷“虛與實”的有機聯系和平衡關系之嫌。做事中的務實與務虛,是“虛與實”的辯證統一,確實是把事做好的保證要素,是很值得深入探究的對立統一體。管理既做事,因此管理過程中的“虛與實”,務虛與務實辯證的有機結合是必須的。

現代漢語詞典中,對“虛”的解釋有九,其中第八條的解釋是,指政治思想、方針、政策等方面的道理,既所說的務虛或以虛帶實。以此來看,管理中必須存在務虛。筆者認為,尤與務實和務虛有著突出緊密關系的是決策管理,因為,“虛”有指導思想的確立、大政方針制定的含義,其確立與制定的過程皆可視為“務虛”。但要強調的是,務虛的目的是更好的務實,醞釀方針、政策的目的是使執行中更好的務實,由此可見,決策管理就是一個務虛與務實的辯證統一的過程,它不僅要確定管理的目標,更主要的是計劃出實現目標的過程,這是一個虛與實不可分割的過程,“虛”是“實”的基礎,而“實”是“虛”結果。筆者在本文中試圖通過對決策管理中“虛”與“實”的分析,對決策管理中二者辯證統一的關系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決策管理中的務虛與務實

如果把決策過程只看成是務虛的過程,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其不僅要確立目標(包括指導思想的確立和大政方針制定),更重要的是形成有效的執行計劃,前者可視為務虛,而后者必須是務實,決策管理的過程就是一個務虛與務實的辯證統一的過程。

什么是決策?決策管理理論大師西蒙說:決策就是管理。西蒙認為,決策的實質就是為解決影響組織目標實現的問題而選擇方法。沒有問題就沒有決策,而沒有決策就沒有管理。管理者總會面臨問題而要抉擇方法,抉擇了方法又要確立目標,有了目標才有了計劃的依據,有了計劃才有了管理的依據。所以,決策就是管理。

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保證決策的有效關鍵在于明確決策結構。建立決策結構能使管理者依據系統性來進行決策。他認為正確決策的結構是:問題分類——定義問題——確定問題的限制條件——先判斷決策方案的正確性而不考慮是否可以接受——決策過程中必須考慮實施行動——執行時檢查決策的正確性與有效性。

彼得·德魯克的有效決策的框架,形成了一個正確的決策過程,筆者認為,其包括明確問題、分析原因、確立目標、選擇方法、分解任務和制定計劃等六個要素。

1.決策管理中的務虛。日常人們說的“務虛”,一般指探討理論、理念、原則等精神層面的研究。從計劃角度看,“務虛”就要回答為什么這樣做?其最終目標則是達到“實”的結果,接受“實”的檢驗。務虛解決不好,務實也不會有理想結果。根據這一道理,筆者以為,決策管理中的務虛有三:

首先是問題的明確。作為一個組織在任何發展階段中,妨礙組織發展的問題總是存在的。由于組織所處環境的復雜性,問題不會是單一的,不管是組織中哪個層次的管理者,如果去實現組織發展目標,都會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決策者需要清楚,其都面臨那些問題,要清楚這些問題中那一個是的最根本問題,要清楚你要怎么去解決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意義是什么。決策者在決策中明確問題是首要的務虛,它奠定了決策的方向。

其次是決策者要定義問題,即對主要問題定性。要清楚問題的性質及其對組織發展的影響和產生的根本原因。找到了問題產生的原因,也就奠定了解決問題的基礎,并明確了解決問題的指導思想,也就形成了務虛的意義。

再次是確定決策目標,根據解決問題所限定的條件,需要時間的長短、組織所應具備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環境變化的可能性影響,用什么樣的結果來解決問題,為決策中的務實確定前提條件,也就達到了務虛的目的。

2.決策管理中的務實。我們常說的“務實”中的“實”,是指解決問題措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計劃角度看,“實”通常是回答,怎么做?!皩崱币揽俊疤摗眮碇笇?,從人的做事來看,做事過程中預期的方法、步驟等措施必然要“實”,因此,選擇方法、分解任務和制定計劃也就成為決策管理中的務實。其體現在三個關鍵點上:

第一是策略抉擇。策略是解決你面臨問題的最主要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絕不是一個,但在眾多的方法中必須選擇出一個主要的正確的方法,決策者要在考慮比較方法效用的基礎上界定那一個解決方法最具有正確性。正確的方法并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法,但它一定是符合客觀條件要求,能被組織主觀條件所接受的恰當的方法。

第二是分解任務。確定方法后,決策者要考慮方法實施需要完成那些任務,既要抉擇出細化目標來保證方法的實現,賦予抉擇策略的可操作性,使其具有可執行性。

第三是確定執行步驟。確定執行步驟往往被人們認定為計劃(是計劃狹義的內涵)。這是一個在組織空間與時間相結合中,形成的預期的行為步驟,是最終使決策目標實現的保證。

策略、任務、步驟必須實,要讓執行者能實實在在的去執行,所以說,它們是決策管理中的務實。

但必須強調“實與虛”是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和統一的?!皩崱苯⒃凇疤摗钡幕A上,而“虛”的最終目標是“實”。務虛不好,務實也不會有理想結果,“虛”脫離了“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虛”必須“虛”的正確,“實”必須“實”的科學。

二、決策管理中的正確務虛

保證決策管理中務虛的正確,有兩個重要的條件,一是指導思想要正確,二是方法要正確,所以,確立決策正確的指導思想和使用正確務虛方法則十分重要。

1.確立決策正確的指導思想。正確的指導思想要體現在決策目標與方法的正確上。目標是決策者對問題解決結果的承諾。它告訴執行者努力的目的是什么,以此來鼓舞士氣。一個未來正確的發展結果,必能體現出進步、可行、現實的正確性,才能保證實現性。目標反映著決策者的思想,思想正確選擇的目標才能正確。所以,決策往往是由人思想意識所支配的。思想意識是決策形成的基礎,最終影響著人做事的結果。思想意識不正確,決策的結果也很難正確。

思想意識正確,反映在人看問題的“深”和“遠”上:“深”是指人能通過深刻的分析,透過事物的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剖析出問題的根本原因;“遠”是指人能通過事物今天以及昨天的現象,看到其明天與后天的運動趨勢,準確地把握住事物的規律。把握了“事”的本質與規律,才能決策者產生正確的思想意識,去指導做出正確的決策。正確的思想意識,來自于決策者對面臨問題的正確分析,有了正確的分析才有正確的意識。正確分析和正確分析方法的作用是分不開的。

2.掌握正確決策的務虛方法。決策中的務虛是分析問題、查找原因和決策目標,人類在長期管理實踐中,所形成的SWOT分析、腦導圖法和頭腦風暴法(請見筆者拙著《管理執行力》)可以對應這三個環節來使用。

其一是SWOT分析。這是一個力求決策信息全面而有效的信息分析工具,產生于西方。它是針對問題的出現,對決策者所面臨的主客觀條件的機遇、風險、優勢、劣勢等進行全面分析,這四個詞的英文字頭組成是SWOT,故稱SWOT分析。

其二是腦導圖法,亦稱思維導圖分析法,它是通過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來使用發射性思維的分析方法。其簡單卻又有效,被人們稱為革命性的思維方法。使用該法,首先要確定一個中心問題,用發射型思維找到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再將每一個原因作為分中心而去繼續尋找這一分中心的關聯因素,最終找到問題所有原因而界定出其根本原因。它是一種創造性的筆記方法。

其三是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亦稱思維共振法?;咀龇ㄊ牵哼x擇5至10余名有關人員(或專家),針對解決的問題用發散性的想象思維而提出方案,從而找到眾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參與人員再用收斂性的邏輯思維,結合問題甄別推敲每個方案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去掉那些不可能使用的方案,把留下的方案按優劣編排順序,供決策者最終做出抉擇。其在使用時要堅持四個原則:第一,對別人提出的意見不能反駁,不加評論,并逐一記錄;第二,鼓勵個人獨立思考,可以在別人影響下產生聯想性方案,但不重復他人的意見;第三,方案越多越好,允許相互矛盾,荒誕離奇;第四,對每個人的提出的方案,其他人可以補充合理性,使方案更具說服力以便于最終決策。這既是一個決策目標的有效方法,也是抉擇策略的有效工具。

三、決策管理中的科學務實

決策管理中務實的科學性是指,務實要“實”的科學?!皩崱钡目茖W有兩個關鍵,一是分解任務中定量與定性的有機結合,二是行為步驟對策略的有效落實。

1.務實中定性與定量的有機結合。決策有兩類,一類是定性決策,一類是定量決策。定性決策是決策者根據所掌握的信息,通過分析與判斷,在對事物運動規律和內在本質把握的基礎上進行的決策。定量決策是利用數學模型進行優選方案的決策,是依據量化的信息建立數學模型,計算出各方案的預期結果,使決策者從中做出最終的抉擇,是決策的 “硬技術”。

科學的決策是指對預期行為的籌劃具有科學性,保證決策體現正確性和合理性。關鍵在于目標的分解,建立起正確的任務系統,以保證目標的實現。任務系統中的任務目標,必須具有五個內涵:可明確,即目標必須是一個可量化的結果;可衡量,這個量化結果是縱向上的歷史性比較和橫向上的關聯性比較而確定的,是一個縱向和橫向而比較產生的可衡量的進步性結果;可實現,必須保證能實現,必須建立在與客觀變化的適應性上與主管條件的可增長性上,即必須與客觀環境的變化相適應,與主觀能力及增長相吻合;相關聯,即目標不能孤立存在,必須與其它目標具有合理的關聯性,體現了多種任務的協調組合,使各種活動所實現的目標可相互促進;有時間約束,它必須是在一定時間概念的約束下可實現的結果,沒有時間約束,目標則失去了它真實的意義。其形成了明確性、可衡量性、實現性,有關聯性和時間約束性等五個原則,簡稱SMART特性,決策者在分解目標時管理中把握住SMART特性,也就做到了決策務實中,定性與定量的有機結合,也就賦予了決策務實的科學性。

2.決策中科學的務實方法。決策者科學的務實,不僅要掌握科學原則還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決策的務實階段主要有兩個關鍵,分解任務和制定步驟。分解任務與制定步驟的依據是相同的:第一是時間,依據總任務目標所需完成的總任務來確定總時間,并依據每個具體任務的邏輯關系劃分出不同時間內需完成的具體任務,最終形成眾多行為程序;第二是依據配合人的數量及工作崗位來分解每一個時間概念內自己和他人需完成的任務及實現的具體結果,為實現總任務目標的行為建立一個完整的網絡狀的任務目標體系,形成了最終的計劃結果,以保證任務的完成。

分解任務和制定步驟的科學方法中,有兩個方法對決策者來說,要尤為關注:

一個是WBS,既工作分解結構技術。工作分解技術是把一個目標按一定的原則分解成任務,把任務再分解成各項具體工作,再把每一項工作分解成個人行為。其實將一個目標所完成的任務,劃成三個層面:第一級是將目標任務的整體劃分出任務子系統,確立目標任務的主要工作包;第二級是針對工作包,再劃分出完成工作包所需的主要工作;第三級是將主要工作劃分成具體的行為活動。這是針對目標、主要任務、主要工作和具體行為的空間分解和時間分解??臻g分解是指主要任務、主要工作和具體行為應由哪個部門,那個崗位,那些人來完成。時間分解是指主要任務、主要工作和具體行為應該在什么時間內完成。最后形成工作責任分解,形成責任關系結構,形成了主要任務、主要工作和具體行為的標準。

另一個方法是工期估算法。這是一個配合工作分解結構技術所使用的方法。工期估算是根據任務范圍、資源狀況計劃出行動所需要的工期,估算出完成的時間。估算工期要充分考慮,任務活動規模和資源配置合理,考慮人員能力因素對任務工期的影響,還要考慮每項活動中環境風險因素的影響。項目工期估算完成后,可以得到量化的工期估算數據,來作為行為控制的依據。工期估算是通過時間來控制行為以確定計劃的可行性,協調各種任務活動,使執行者能全盤考慮任務之間的相互聯系,保證各項任務活動協調進行。這樣既有助于行為業績評價,又能促進各項具體任務的完成。

總言之,決策管理過程是一個務虛與務實相結合,有辯證統一的過程,是一個虛與實不可分割的過程,“虛”是“實”的基礎,而“實”是“虛”結果。決策管理中的“實”要建立在“虛”的基礎上,而“虛”的最終目標是“實”的結果。決策管理中務虛不好,務實也不會有好結果,而“虛”脫離了“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決策管理中無虛必須“虛”的正確,務實必須“實”的科學。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現代漢語詞典[Z] 商務印刷館出版 2016

[2]劉孜著 管理理論與成功實踐[M]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4

[3]安維、白靜、趙煒主編,管理學原理[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4]哈羅德·孔茨著,管理學精要[M]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

[5]趙靜編寫 管理執行力[M]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16

作者簡介:趙靜(1977—)女。北京人。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中關村學院)財經系教師。公共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教育與管理。

猜你喜歡
決策者決策目標
熱浪滾滾:新興市場決策者竭力應對通脹升溫 精讀
為可持續決策提供依據
決策為什么失誤了
“最關鍵”的施工力量——決策者、執行者與實施者
我們的目標
決策者聲望尋求行為、團隊努力與團隊績效
充耳不聞與從諫如流:建議采擇研究述評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