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拓展性作業設計

2017-05-03 23:02趙靜
開心素質教育 2017年1期
關鍵詞:設計小學數學

趙靜

【摘 要】數學教學的落腳點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鞏固和延伸,也是教學評價的一項重要手段。教師們在提高課堂實效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課后作業的布置與精心設計,一份優質的作業可以為教學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設計一些張揚個性、形式多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作業,可以開啟學生的心智,使學生更加熱愛這門學科,讓作業真正成為學生鞏固知識、提高技能的途徑,成為學生開發潛能、體現個性和培養能力的場所。

【關鍵詞】小學數學 拓展性作業 設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痹诿刻斓恼n堂教學后,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鞏固和延伸,也是教學評價的一項重要手段。在完成這些傳統作業后如何向學有余力的學生布置適合他們的作業,以促使這部分學生更加熱愛這門學科,數學素養、思維靈活度、鉆研精神得以充分發揮,這就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設計親近學生、張揚個性的作業

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在設計作業時,設計一些有趣的、人性化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知識,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促使他們知情合一,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趣味性作業。這類作業主要是出示一些問題情境,寓數學知識于故事情節中,有趣的數學活動吸引了學生,使學生在玩中學。設計一些如“螞蟻回家”、“小馬過河”、“奪紅旗”、 “登上寶座”等帶有童趣性的作業,又如:小朋友吃飯,一個人一個飯碗,兩個人一個菜碗,三個人一個湯碗,一共需要三十三個碗,問吃飯的人一共有多少?學生初次接觸此類題目時,只覺得好玩又無從下手,在交流合作、討論中,慢慢地學生找出了解決的方法,方法一:先求最小公倍數是6,人數等于33÷﹙6+3+2﹚×6=18(人),方法二:人數×﹙1+1/2×1/3﹚=人數×11/6=33,所以人數是18人,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開發了思維,提高了數學能力。

2.人性化作業。這類作業因人因時制宜,鼓勵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基礎練習、變式練習、拓展練習三類,比如一題多解的應用題教學,后進生能分步解答和用綜合算式解答,中等生只要求會用多種方法解答即可,思維活躍的優生除了會畫圖、用多種方法解答外,還要能思路清晰的講解給大家聽。

二、設計形式多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作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需要準備一些教具、學具,調查一些數據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我們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在活動中操作、實踐,深刻理解知識之間的關系,來龍去脈,明白算法、算理,并能用數學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創造力、情感等多方面得到綜合發展。

1.操作類作業。這類作業與美術息息相關,但又有明顯不同,它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力,更重要的是精確、無誤。如在學完軸對稱圖形后,利用平移和旋轉知識可以設計出一幅漂亮的圖案;在學習鐘表前,每位同學在家長的幫助下制作一個鐘表學具;學完密鋪后,選兩種或幾種平面圖形進行密鋪,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感受、體驗數學的美,在操作中培養了觀察發現的能力和探索意識。

2.實踐類作業。這類作業像量與計量、概率與統計以及北師大版每冊教材中的“數學好玩”“你知道嗎”等這部分相關知識,有親身實踐后感受數學與生活聯系的,如在“拋硬幣、擲骰子”活動中找出事件發生的概率;在操場上測量運動場跑道的長度,將籃球、乒乓球從高處落地后研究球的反彈高度等等,將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淺顯易懂;調查收集超市里商品的價格、班上學生的身高體重等等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訓練信息提取能力,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教材中的“數學好玩 ”“你知道嗎”涉及自然知識、數學史話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教師以此為契機布置家庭作業:利用網絡、書籍等各種資源查閱此類知識,增加學生對數學史的了解,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

3.口述類作業。在每學完一單元知識后,教師可布置學生將知識系統的整理出來,講解知識點及舉例說父母聽,父母適時提問,錄音發到班級微信群,全班同學互相學習借鑒;一些易錯題鼓勵學生不但會做,而且要會說,能清楚地回答聽眾的提問,這樣長期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會有很大提高,學生在鍛煉了能力的同時愛上數學。

三、設計循序漸進、開啟學生心智的作業

在數學課堂上設計一些拓展性練習是非常必要的,但也要考慮到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認知結構、生活背景的不同。設計的作業既要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更要開啟學生的心智。

1.提高類作業。如:“抗震救災,眾志成城”重復寫這幾個字,第21個字應該是( ),這是在學了有余數的除法豎式后的一道拓展題,通過做此類題目讓學生感受到余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再如,把一根木頭鋸成5段,共用20分鐘,每鋸一次要( )分鐘。這樣的問題通過教師點撥、畫圖、互相交流,找出此類題目的做題方法,全班應該有90%的學生掌握,讓學生稍做努力就可以學會,切實感到學習數學我能行。

2.開放類作業。如學完2、3、5的倍數特征后,布置作業:用0、2、4、8這四個數字中的三個數字,排成三位數,使它滿足以下條件:①有因數5的數。②同時是2和3的倍數的數。③同時是2、3、5的倍數的數。學生在做此類題時發現答案并不唯一,教師可及時鼓勵學生比一比看誰寫的多,學生只有在熟練掌握了因數、倍數知識點后才能完成,學生由于程度不同做出答案的個數也有所不同,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了學生進取心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生活類作業。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只有把數學知識的學習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機聯系起來,數學學習才能顯示出勃勃生機和巨大的生命力。如:苗苗家住在五樓,每兩層樓之間有15級臺階,苗苗從一樓走到家需要上多少級臺階?遇到這類題目,有的學生不假思索的就得出15×5的錯誤解法,我們可以讓學生回憶回家上樓時的情境,一樓到二樓是15級臺階,二樓到三樓也是15級臺階… 那么一樓到五樓有4個15,正確地解答應該是15×4。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教師在提高課堂實效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課后作業的布置與精心設計,一份優質的作業可以為教學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因此,如何在今后的教學中研究設計、布置拓展性作業,讓作業真正成為學生鞏固知識、提高技能的途徑,成為學生開發潛能、體現個性和培養能力的場所,將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作者單位:甘肅省酒泉市東苑學校)

參考文獻:

[1]許夕娟.不同的作業,同樣的精彩[J].貴州教育,2009,(16).

[2]周琴.數學作業設計多樣化的體會[J].安徽教育,2009,(02).

[3]吳艷春.用精心的作業設計 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J].生活教育,2008,(08).

猜你喜歡
設計小學數學
BUBA臺燈設計
有種設計叫而專
陳國興設計作品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