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結構框架分析

2017-05-13 07:01梁婧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能力框架結構

梁婧

【摘要】隨著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互聯網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為我們提供著一種更為智慧的生活方式?;ヂ摼W以其廣泛的應用,使得計算機的普及率不斷提高,這為教育信息化進程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本文立足教學實際,創制了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結構框架,旨在為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鑒。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能力;結構;框架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不斷加速教育的創新和變革,無論是對教學理念的更新,還是對實踐教學的深入程度都產生了重大的推進作用?!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指出:全國各界應高度重視信息化時代下教育發展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信息技術滲入到教學的全過程將顛覆人類對教育的認知,勢必會對教育發展帶來歷史性、革命性變革。袁貴仁部長在201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講話的工作部署中,強調要構建教育資源信息化、及時化、優質化的長效機制,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教育資源的質量,實現教育資源的全覆蓋。劉延東副總理指出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是要加大教育信息化培訓和典型示范推廣力度,引導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利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模式、改進教學管理的數字校園及智慧校園應用,同時要辦好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落實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

由此可見,在逐漸成熟的教育技術應用大背景下,信息化教學手段的興起和應用正呈現出革新的趨勢,合理靈活地運用以多媒體網絡及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并以它們來輔助教育的改革,是符合當今教育時代的趨勢和潮流。教育信息化的成功取決于能夠培養出順應信息化社會,在信息化社會條件下掌握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并能夠在自身原有的知識領域的基礎上進行信息搜索、信息加工整合、信息創新的“信息人”。教師作為教育領域當中的引導者,必須加快信息化的前進步伐,努力實現自身的角色轉型、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內涵

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翻譯較多,大致有以下幾種:“teachers informationized teaching ability(TITA)”,“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bility”,“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of informatization”,“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of informatization”??梢钥闯?,“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英語翻譯各不相同,從側面反映出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內涵比較豐富。

2003年,黃宇星認為教師的能力應該包括:系統化教學設計的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協作教學能力、促進學習者發展的能力、教學監控能力、教學評價能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等九種能力。2009年,王衛軍認為信息化教學能力,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利用信息資源,從事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的綜合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學遷移能力、信息化教學融合能力、信息化教學交往能力、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信息化協作教學能力、促進學生信息化學習能力。2011年,李天龍認為,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順利完成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與評價所需的個體心理特征,是通過在不斷的信息化教學實踐中形成的一種新的教學能力。

由此可見,關于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內涵其差別在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其共同點都是在教學能力的基礎上融合信息技術加以論述。本文認為信息化教學能力,即是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能力,是在傳統教學能力的基礎上,強調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而開展教學的一種綜合能力。

三、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結構框架分析

為了充分體現職業院校教學特色,作者根據教學實踐,對一線教師的問卷調查以及與職教專家交流探討,將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結構框架劃分為五大部分。

1、意識與責任

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意識和態度,反映了信息化教學在教師心目中的地位,決定了他們是否樂于將信息化手段應用于教學,是否會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教學問題。教師要將信息化教學成為自身發展中感知和思索的對象,掌握信息化教學的基本規律,并且采用正當的手法在教學和科研實踐中學習、探索與應用信息化教學。

2、基礎與技能

在對信息化教學持有正確的認識與立場后,對信息化教學的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的掌握水平就成為了關鍵因素。因此教師必須熟知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并能利用信息化手段解決簡單的教學問題。包括教師對各種常用軟件、網絡工具使用,以及一些常用教學設備的操作與維護等。具體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操作、資源與管理、媒體資源的選擇與評價反思等五個要素。要求教師能夠熟練掌握基本的教學理論知識,熟知不同環境下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明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深層意義;能夠熟練操作學校的計算機及其外部鏈接設備、網絡交互工具和用于實踐教學的虛擬仿真技術,并能夠進行簡單的故障排除和檢修;能夠通過信息技術合理使用教學資源,以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能夠依據市場需求,通過創設職業情境,將最新的知識融合到基于虛擬仿真教學或項目任務的實踐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能夠掌握多種信息化教學評價工具,通過對量表、電子檔案袋、調查問卷或訪談以及網絡教學過程監控系統等多種評價形式反饋的數據,對教學過程進行適應性的調整。

3、應用與實踐

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作為教學信息傳播的載體,可以幫助教師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與教學內容、教學環境之間進行有效的交互作用,促進學生的認知過程,提高教學效果。主要是指教師將信息技術合理地、有效地應用于日常教學和實踐工作中,強調教師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與實踐中的能力,具體包括: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評估、協作交流四個要素。

4、設計與開發

信息化教學的著重點在于教師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展開教學,教師必須具備教學設計的能力。教學設計的過程就是教師依據教學理論對教學過程規劃藍圖的過程,能夠約束教學活動按照教師預想的期望方向進行展開,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能夠以教學設計為基礎,合理使用信息技術做好課程設計、課程相關資源的開發、資源共享等前期教學準備活動,以便更加高效的幫助學生,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具體包括:教學設計、課程設計與開發、管理與評價三個要素。

5、研究與創新

職業教育凸顯著鮮明的職業特征,但是由于受傳統教學理論的束縛,這種特性表現的并不明顯。因此,職業院校教師首先要從自身做起,進行教學實踐研究與教師發展研究,開展多種教學研究活動,參與教學培訓,進行教改實驗等活動。利用信息技術從事教學研究,創造出新的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以及創造出新的信息化環境。具體包括:教學研究和教學創新兩個要素。在教學研究方面,能夠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課程,采用教學研究方法進行研究與相關論文的撰寫,并通過網絡平臺將教學研究成果與他人合作、共享。教學創新方面,能夠根據課程特點,適應教學與實踐要求的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或教學過程,能夠利用現有信息化工具創造性地輔助實踐或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J]. 中國教育信息, 2012(8).

[2] 黃宇星. 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角色與能力結構分析[J].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6).

[3] 王衛軍.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 蘭州: 西北師范大學, 2009.

猜你喜歡
信息化教學能力框架結構
框架
淺談框架網頁的學習
基于Jmeter對Node框架性能的測試研究
當型結構與直到型結構的應用
物質結構規律歸納
“互聯網+”環境下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研究
小學語文運用微課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探討
中美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比較研究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校級標準的研究與實踐
半包圍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