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勒泰的精靈

2017-05-22 17:49苗杰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多元文化

苗杰

摘要:李娟以獨有的文字體悟和觀察視角書寫著阿勒泰的草木山川、日常俗世,不僅寫出了邊疆自然風光的柔軟與寒冽、哈薩克少數民族樸實本真的生活習慣等,更重要的是通過一字一句的描繪讓更多人了解到少數民族特色以及新疆風情獨有的原生態文化氣息,感受到大地與天空的寂靜壯美遼闊和棲身于此地的人與物的和諧怡然,其作品中人與人、人與自然、自然與自然都本能般的扎實成長,勾勒了一幅牧歌般的美好世界,帶給讀者全新的審美體驗以及為人類多元文化增添色彩。

關鍵詞:自然風光;民風習俗;多元文化

李娟,來自阿勒泰的精靈,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大地上低吟淺唱,將世間萬物飽覽而懷著懇切、羞澀、天真又孤寂的心靈描繪出阿勒泰角角落落的自然茁壯、民風真切、文化和諧。以不設視角的本真還原出一片陌生又隱秘的區域那自然而然的“生活”。

一、阿勒泰地區的自然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是一個區域生存與發展所依賴的最基本的條件,文學作品中關于環境的呈現總是會形成地域特色的環境標識,在李娟的散文中處處展現的就是一幕幕西域地區絕美又惡劣的自然景象。

李娟常年獨自行走在阿勒泰的深山村落,面對空曠寂靜又純粹的大自然的饋贈,懷抱著一顆對大自然的敬畏又孤獨的心,開始了與自然一次次的相逢與交談?!霸诎⒗仗┻B綿起伏的群山之中,在群山背陰面成片浩蕩的森林里,深暗、陰潮、濃稠……”面對漫山漫野的小花,走過連綿的草原,穿過起伏的山丘,感受著原生態的成長?!按禾斓娘L,浩蕩有力,從東方來,長長的呼嘯”“春天的天空總是斑斕又清澈。云霧來回繚繞,大地一陣陣蒸騰著乳白的水汽……”“荒山上方的天空確實那樣藍。凜冽地藍著”“遠處的雪峰單調乏味,戈壁灘,丘陵,荒山更是毫無浪漫可言”“那些連綿起伏的森林,青蔥草坡,閃耀著無數條纖細河流的峽谷”大片大片的森林無盡的藍著、綠著……等等散文中對自然細膩精致的描繪仿佛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如夢如幻的仙境。李娟寫地貌復雜的阿勒泰的雪山、荒漠、森林、草原……寫夕陽下血紅戈壁灘的肅穆,寫河沙雪白荒山的蕭涼,寫雪天刺眼的光及寒冷惡劣,寫吻著天空的云,寫藏在深山的黑木耳,寫占據著四分之三的天空與四分之一的土地……

李娟把自己無意識的與自然融為一體,也許是長久面對曠遠寂寥的天地,在被大雪圍擁的安靜中,兀自在荒野睡覺的悠閑中,漫步在河邊洗衣服的時光中,逐漸顯示出一種靜默,從容又堅韌的安靜。她寫世間自然的力量,寫廣袤天地的波瀾曠大以及渺小卑微的蟲草鳥花,并將曠野生活浸入身心,寫著自己謙卑的生命與靜謐的強大。

二、本真樸實的民風俗像呈現

李娟寫事,寫物,更重要的是寫“人”,并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寫“情”。

民風俗像是地域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李娟筆下,對于阿勒泰地區的哈薩克民族生產生活、人情往來、民俗世相等有著真實而有趣的呈現。在《鄉村舞會》中寫哈薩克民族婚禮的舞蹈、彈唱、衣裙、宴飲等,寫民族風格的擺設“鋪著色稠濃艷的大塊花氈……掛滿了壁毯……古老的馬鞭藍色木漆……”“上面整整齊齊,層層疊疊的摞著二十多床鮮艷的緞面綢被……最上面蓋著一層雪白的垂著長長流蘇的鏤空大方巾”寫麥西拉沉醉自我專注的彈唱等都展示出了這片遼遠隱蔽的大地上人們傳統生活方式的愜意與真實。而在《冬牧場》中則將哈薩克牧民艱辛迥異的牧場生活淋漓盡致的呈現在眼前,從衣食住行到農牧產業勞作的詳細介紹不僅真實的再現了少數民族日常生活景象,他們敬畏萬物,總是嚴格遵循野生動物繁殖規律進行著狩獵行為,他們古老的禮俗之一就是“不能使用野生動物和鳥禽”這是一種人與自然萬物相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原始崇拜。李娟的文字不僅僅是民風俗像的呈現,更讓我們看到了在惡劣艱苦又孤寂瑣碎的平凡生活當中牧民樸實溫和而安靜的對抗生活,這是一種隱忍堅決的力量。

深處荒山中的兒童沒有玩具也可以自娛自樂,早年投入家庭勞作的年輕姑娘,常年孤寂一人早出晚歸的牧羊人,終年勞作的家庭婦女等等少數民族都這樣扎實的生活,除了活著,其余的都是閑事,“我所面對的是一種古老的,歷經千百年都沒什么問題的生活方式,它與周遭的生存環境平等共處,生生不息,也就成了一種與自然不可分割的自然,生長其中的孩子們,讓我感覺到他們的堅強,純潔,溫柔,安靜還有易于滿足,易于幸福,這也是自然的”對于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來說,似乎外在的東西都被這種橫亙在天地間的神秘力量所打敗,人們逐水草而居,搬家自以為常,游牧民族自由自在的生活更讓他們隨遇而安、熱情好客、樂觀善良、縱然環境的肅殺、物質生活的貧困、精神生活的匱乏都只能是將人與自然,人與人更緊密的融合在一起。

這樣的人與這樣的物交匯成這樣存在于世間天真淳樸,樂觀堅強的人們性格當中。在游牧生活當中形成的愛馬善騎,為排解寂寞放牧生活的唱歌跳舞等等習俗生活都想讀者打開一扇明媚的窗戶,從中看到人性的美好與豐盈。

三、民族聚居下的和諧多元文化

阿勒泰地區是漢族與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獨有的地域呈現出多種文化的豐彩交融與和諧共存下的斑斕多姿。李娟作為在新疆生活的漢族作家,耳濡目染的感受著少數民族風情,并用文字記錄著豐富的文化韻味。

李娟在《過年三記》中寫放煙花,對閉塞偏僻的阿克哈拉村來說煙花的絢麗是奇跡般的景象,七年舉行一次的不為人知的彈唱會,姑娘追、叼羊等傳統習俗歷經時間演變而并沒有丟失歡樂的心緒,盡管語言不通,但因為外在事物的理解,美好心靈的交流也可以傳達溫暖,媽媽發明了各種形象的字眼而順利溝通,“我”與古貝雖無更多交談,卻是美麗的相遇。而《冬牧場》一書更加真實的記錄了哈薩克牧民的生存方式與所經歷的曠野艱苦貧困的生活,李娟以尊重理解的樸實態度對種種生活勞作思想文化進行如實描寫,并將自己融入其中,在無垠的大地上喜怒哀樂而感恩的生活著。

對阿勒泰地區本來面目的真實描寫,其所敘、所感、所思、所見都內蘊著她對阿勒泰哈薩克牧民生活方式的切實體會與多方面理解,她對哈薩克牧民的生死、苦樂、病痛、寂寞與熱情、堅忍與無奈、追求與希望都渾然天成的融入生活當中,在自由而安然的綠野藍天中交并著多種生存方式以及和諧的圓渾狀態。因此,多元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也造就了阿勒泰特有的文化魅力與民族風格,呈現出和諧發展的姿態及多元文化的多姿多彩。

四、結語

李娟在《阿勒泰的角落》自序中說對于漂亮的文字,并不是我寫得好,而是出于我所描述對象自身的美好。我也只是攀附著強大的事物才得以存在,并希望漸漸強大起來。這是李娟的謙卑,也是大自然之下萬事萬物的謙卑,李娟向我們打開了一扇清風拂面之窗,生活的悲喜繁瑣、苦痛無奈都被廣袤鮮活的天地、人事堅韌的真切所消解。她的世界很小,可給予我們的卻是頭頂藍天,腳踩大地的踏實感。正如在《晚餐》中所說“那些被我所拋棄的貧窮生活,年邁的親人,被我拒絕的另一種人生——是不是,其實從來不曾離開過我,滿滿當當墊住雙腳,走一走扯動一下”這里體現著她與世界、與生活的和解,以及在盛大的世界里從容自處的人生態度。

參考文獻:

[1]李娟.阿勒泰的角落[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2]李娟.我的阿勒泰[M].昆明:云南出版社,2011.

[3]李娟.走夜路請放聲歌唱[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4]李娟.冬牧場[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多元文化
基于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模式探討
多元文化背景下音樂教育的意義和挑戰
論教育與多元文化的關系
淺析BJD人偶的藝術性
現代室內設計的多元文化表現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