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視角下的來華留學生教育和管理問題研究

2017-05-22 08:49朱婧王浩宇喬媛媛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跨文化適應留學生管理

朱婧?王浩宇?喬媛媛

摘要:近年來,來華留學生人數日益增多,盡管留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取得很多成就,但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缥幕m應在留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闡述了跨文化適應的概念,并在跨文化適應的視角下分析了影響留學生在華學習和生活的因素,指出了留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希望對推進留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作出貢獻。

關鍵詞:留學生;教育;管理;跨文化適應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全球化已經遍布世界的每個角落。各國間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合作和交流比過去更加頻繁。出國留學已經成為國與國之間交流與合作的橋梁。2015年,來華留學生總數已達到397,635人,來自世界上202個國家和地區。與2014年比較,學歷生增長了12.4%。[1]未來的幾年,中國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期待顯著提高,我國社會到2020年人力資源和創新將達到繁榮發展。隨后,來華留學生的數字將會進一步增長。

當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價值觀,思維方式和宗教信仰的留學生面臨著“文化沖擊”。這些留學生能否成功完成學業,不僅由高校提供給他們的教育和學習環境決定,也取決于他們能否適應中國文化。因此,從跨文化適應視角研究來華留學生教育和管理在提升大學教育質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還可以幫助留學生提升對中國的印象。

一、跨文化適應概念

跨文化適應概念來自20世紀初,當人來到新的文化環境,常常遭遇很多新變化和沖突,包括生活習慣、居住環境和價值觀沖突的改變,導致人的壓力和精神不安。美國人類學家奧伯格; 卡萊沃提出了“文化休克”, 指一個人進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環境時,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會交流的符號與手段而產生的一種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懼的感覺。[2]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跨文化適應理論,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面對那些沖突,加速跨文化研究,克服心理障礙,順利度過跨文化沖突時期。

二、影響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因素

(一)個體因素。受性別差異,在中國學習時間和漢語水平的影響。研究表明,在華學習時間長的留學生比短期學習的留學生適應能力差。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適應理論的U型曲線圖,表明文化適應是一個動態進程,蜜月階段、沮喪階段、恢復調整階段和適應階段。(二)人際交往因素。首先,語言在留學生文化適應問題上扮演一個重要角色。有限的漢語不僅給留學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方便,還使其與中國社會的交流帶來阻礙。[3]其次,留學生在跨文化適應方面經常遭遇其他阻礙,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生活方式,導致不能與當地人深入交流。再次,社會適應通過交流來實現。那些與中國學生接觸更多的留學生更容易適應在中國的學習和生活。[4]此外,還受自身價值觀的影響。(三)留學生的目標和期望。研究表明,有明確學習目標的留學生在中國的社會和文化活動方面會更容易適應。此外,留學生對中國的理解深受外國大眾傳媒的影響。日韓學生的漢語水平相對高,對中國的了解更多,對中國社會的期望更高。當他們認識到現實和夢想的差異,常常會感到沮喪。相反,那些歐美的學生受西方傳媒的影響對在中國的生活期望值比較低。中國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比他們的期望更高,他們反而更容易適應。(四)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那些對中國文化充滿期待的留學生主動參與中國社會文化活動,更容易適應。

三、留學生管理的主要問題

第一,缺乏學分和學歷互認成為吸引留學生來華攻讀學位的主要障礙。目前,來華大部分留學生是漢語言學習者和短期語言生,而攻讀學位的學生數目相對較少。這種特殊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的高等教育滯后,國際上聲譽不高。另一原因在于,學分和學歷不能互認。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大量邊緣學科出現,世界一流大學已經占領了綜合學科的領域。中國高校學科的設置仍然被限制了。而且,中國高校的課程設置與國外不同,導致中國高校與國外課程不一致,學位學分不能互認,需要盡快解決,否則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教育合作和交流將會受到阻礙。第二,我國目前的學科設置幾乎不能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要。中國的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還未完全實現。體現在教育的各個方面,例如管理和運行機制,教育目標、課程設置和課程安排,還未達到一個高水平。大多數高校缺乏課程體系尤其是為留學生特別設置的課程體系,課程和教育學習進程國際化水平似乎不高。此外,高等教育的領導原則和高校管理體制也不適合留學生。具體原因如下:(一)過分強調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忽略了職業技能和訓練。(二)同時缺乏針對留學生的統一教學評價管理體系。這樣的教育方案既不能提高留學生職業水平,也不能為他們的學習提供持續的動力。(三)中國高校的教學內容,除了教學方法的落后,內容是舊式的也沒有顯著的特色和優勢。課程不可能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語言障礙也使多數留學生很難與本土學生共享資源。第三,我國高校的管理理念相對落后,運行效率低下。一方面,受傳統觀念影響,中國高校的管理注重尊重留學生的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提供給留學生便利的住宿設施。這樣的弊端是促進了留學生和中國學生的隔閡。因此,為了促進中外學生的交流互動,需要一個綜合的管理體制。另一方面,高校的運行機制需要被優化。

四、從跨文化視角提高來華留學生管理

第一,為行政人員和服務人員提高跨文化訓練課程,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交流能力。[5]跨文化交際能力由許多方面組成,包括思路開闊、交際能力、忍受力、靈活性等等。行政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是和留學生交流最多的人,也是留學生對中國形成第一印象的人。缺乏高效的交流和意識容易導致誤解。因此,為行政人員和服務人員提供跨文化能力培訓對提高交際能力非常重要。第二,創造一個國際化課程體系來實現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高校應該考慮到留學生的需要,根據學生的國籍、年齡、教育背景和學習動機,形成以需要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建立多樣化教育項目。為了提高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和交際能力,教學內容和方法應該依據國際慣例。高校應該鼓勵和引導優化教學模式和機制,教學資源應該更好地融入并使跨學科和跨機構研究更為便利。隨著多樣化教育產品的出現,將會吸引更多留學生來華學習。 第三,改革留學生管理方式并采用趨同管理方法。同時,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強調,應該結束封閉的管理方式。一方面,留學生能夠在中國建立一個廣闊的社會圈子。另一方面,中國學生和留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被提高。

綜上所述,留學生教育不同于國內學生教育。留學生需要面對更復雜的跨文化適應進程。行政管理人員應接受跨文化培訓,高校建立國際化課程體系,并不斷提高管理方式,來提高留學生的教育管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來華留學生簡明統計.2015.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

[2]奧伯格;卡萊沃.文化沖突:新文化環境適應[J].人類學實踐,1960(7):177-182.

[3]卡茲瑪瑞克.高校留學生適應評估[J].國際期刊:意見的增加,1994(17):241-247.

[4]卡根.科恩.留學生文化適應[J].心理科學,1990(1):134-137.

[5]馬克.跨文化理論構建:文化、權力和交流詮釋[M].1998:3.

猜你喜歡
跨文化適應留學生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留學生的“撿”生活
對Colleen Ward雙維度模型中影響因素的研究
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