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雙語科學教師課程能力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

2017-06-02 10:44黃馨玉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雙語教學

黃馨玉

摘要:小學雙語科學教師課程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民族地區科學雙語教育質量的關鍵。通過研究雙語科學教師課程能力的現狀,分析原因,并得出相應的培養策略,有利于提高雙語科學教師的課程能力,提高雙語教育質量,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雙語教學;雙語教師;課程能力

雙語教育作為世界多元文化地區教育的一種模式,已經成為提高當下少數民族地區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亦成為新疆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雙語教育在不斷發展和改革的過程中,對小學雙語科學教師的課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過調查民族地區小學雙語科學教師課程能力的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

一、小學雙語科學教師課程能力的內涵

哲學中對能力的定義:能力是指人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形成、發展并能表現出來的完成某種任務的能動力量[1]。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能力是“人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具備的那些心理特征[2]?!毙W雙語科學教師的課程能力是指教師立足學校雙語教學的環境,以科學知識為核心,通過對科學雙語課程的設計、實施及評價,將現代科學和民族文化中的科學知識相融合,并能自我反思和自我學習,有意識的在課程的各個方面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

二、小學雙語科學教師課程能力現狀及問題分析

為更好的了解小學雙語科學教師課程能力的現狀,我們選取了民族地區某市43名小學雙語科學教師,對他們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8名小學雙語科學教師進行了訪談。調查結論如下:

(一)缺乏系統性的課程意識

具體表現在以下兩點:第一,調研地區90%以上的小學雙語科學教師對“課程”都沒有明確的概念,認為課程就是指學科,或將課程和教學分不清楚;第二,小學雙語科學教師對小學科學雙語課程的課程目標不夠重視,缺乏對課程目標的正確理解。

(二)課程目標的表述不合理

調查地區的小學雙語科學教師在課程目標的表述上存在較多的問題。80%以上的小學雙語科學教師在設置課程目標時主要參考教學參考書,在表述課程目標時常用到一些不具有可測性的詞語,例如,“理解”、“掌握”、“培養學生的……態度”,這樣表述課程目標使得小學雙語科學教師在課程活動中很難判斷雙語學生是否達到了預設的課程目標,也很難把握課程的進程,難以操作。

(三)部分教師缺乏對課程內容及課程資源的創造性

調查結果顯示,70%以上的小學雙語科學教師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在課程設計中加入自己的理解,這表明雙語科學教師在課程設計時已具有一定的創造性,但還是有另一部分雙語科學教師還是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在課程設計中難以創造性的運用教材。對于課程資源的開發,84.85%的雙語科學教師能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利用,但對課程資源的開發都感到比較陌生,有63.63%的雙語科學教師并不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課程資源開發能力的缺失是阻礙了雙語科學教師課程能力發展的原因之一。

(四)評價能力的缺失

受到傳統課程理念的影響,雙語科學教師在對雙語學生的評價時缺少過程性評價,還是主要以結果性評價為主,這樣會對雙語學生的全面發展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應從各方面改變這種單一的評價模式,讓雙語學生更好的全面發展。在教師的自我評價方面,雙語科學教師也存在認識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大多數雙語科學教師的自我反思主要體現在觀摩其他教師上課,從其他教師的課堂中發掘自身的問題,部分教師也有寫教學反思的習慣,具有自我反思的意識,但還是不夠深入,并沒有將自我反思所發現的問題帶入后續的教學工作中,使得這些反思并沒有體現應有的價值。

三、小學雙語科學教師課程能力現狀原因分析

(一)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

課程評價是提高教師課程能力的重要導向。然而在實際調研中發現,課程評價機制單一,教師自評不足,是阻礙雙語科學教師課程能力提高的原因之一,建立正確的教育評價機制能讓雙語科學教師理性的看待課程與教師自身專業化發展的關系,進而才能提高課程能力。

(二)缺少課程能力發展的氛圍

好的學術氛圍可以影響教師對自身能力發展的定義。然而許多雙語科學教師表示“并沒有時間仔細研究課程”、“沒有提高課程能力的動力和意識”。調查發現,大多數學校并不重視對課程的研究,教研活動也流于形式,結果導致雙語科學教師缺乏對課程的正確理解,不能對課程進行深入、細致的探究。

(三)培訓針對性不強,重理論而輕實踐

提高雙語科學教師課程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對教師進行培訓,然而通過調查發現,有超過七成的雙語科學教師認為“目前的教師培訓針對性不強,理論知識占得比重較大,與教學實際情況有差距”。培訓內容大多講解理論知識,并沒有針對雙語科學教師在課程實施時遇到的實際困難進行分析,這樣不僅會降低雙語科學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也無法起到教師培訓所期望達到的目的。

(四)缺乏創新意識與主體意識

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雙語科學教師在課程中的主體意識不強,認為課程的設計與改革是教育部門的事,不愿從自身出發,探尋提高課程能力的方法,訪談中有超過70%的雙語科學教師認為目前的科學雙語教育仍需要進一步提高,但都表示作為教師能力有限,只能按照學校的要求講授課程內容。大多數雙語科學教師只是將自己作為課程內容的講授者而不是研究者。

四、小學雙語科學教師課程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相關教育部門應提供政策支持,完善雙語教育制度

小學雙語科學教師課程能力的提升,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足夠的支持,從制度上對科學雙語教育進行完善,例如,使課程標準更加適合雙語學生;開發符合雙語學生認知特點的雙語教材;完善教師與雙語學生的評價制度,使科學雙語教育不僅從政策上更加完善,而且能在教學實踐中落到實處,使科學雙語教育質量得到提高。

(二)提供雙語教師培訓機會,重視雙語科學教師的繼續教育

必要的教師培訓是提高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在實際調研中發現,目前雙語科學教師培訓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相當一部分的培訓都是形式化的,并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使雙語教師產生倦怠感。培訓的形式可以以實際教學當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與解決對策為主,同時也要加強對雙語教師課程意識的培訓,可以在講解教學實際問題時灌輸給雙語教師課程能力相關的理念。

(三)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為教師發展提供環境

學校作為雙語教師工作的主要場所,其校園文化是學校的精神財富,是全校師生共同創造的文化,好的校園氛圍不僅會增加教師的工作動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許多的研究調查都可以發現,缺失民主、合作、交流的校園不利于教師的發展,也會影響教師提高自身能力的積極性,而這樣的消極意識會影響雙語教師對待工作和學習的態度。因此,建立和諧的校園文化不僅可以培養雙語教師的工作熱情,而且可以促進雙語教師課程能力的發展。

(四)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為教師專業化提供基礎

在課程改革的影響下,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幫助者,這就要求雙語教師提高自身的課程能力,首先要增強課程意識,不能只注重教學而弱化課程,要真正的理解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雙語教師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嘗試理解課程的含義,并結合自身在教學當中的經驗,才能使課程意識具有雙語教師自己獨特的理解,有了課程意識,雙語教師的課程能力才能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

[1]姚敬華.論能力建設的哲學意義[D].蘇州大學,2006.

[2]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雙語教學
國際班生物雙語教學實踐與分析
“合理選擇飲食”的雙語微課教學設計
高校雙語教學現狀與創新分析
漢語授課對維吾爾族學生數學學習影響的案例分析
對太極拳雙語教學中教學技巧的研究
新形勢下數據庫原理的雙語教學
高校通識課程《美術鑒賞》雙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情景導游》課程雙語教學改革探索
面向不同對象的雙語教學探索
Seminar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雙語教學中的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