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高校計算機網絡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2017-06-06 00:34蔡威
商情 2017年16期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手段教學改革

蔡威

【摘要】本文介紹了應用型本科高校計算機網絡原理與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背景,并圍繞如何對這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重點是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教學手段的改革,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目的是在新形勢下,進一步提高應用型本科高校計算機網絡原理與技術課程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 教學改革 教學手段

計算機網絡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

自從高等學校大規模的擴大招生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得到迅猛發展,高等教育已從“精英式”向“大眾化”大步邁進,同時帶來了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變革,2014年,我校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進一步突出學校辦學類型定位,我校更名為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成為新形勢下國家實施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戰略和推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以來首批更名為“應用技術學院”的應用型本科高校。近幾年來,在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上進行了深入地思考與探索,學校圍繞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這個主題,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實踐環節、考核辦法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探索。

計算機網絡原理與技術作為各專業必修的專業理論基礎課之一,在擴招帶來生源素質下降的形勢下,如何使教學達到應有的目的,如何進行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體現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是擺在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因此,探索計算機網絡原理與技術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改革之路就顯得十分必要。

計算機網絡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構想與嘗試

在目前“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人才培養要求的大趨勢下,對本科應用型人才標準的定位已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有技術、技能、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而是具備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并重的能力, 具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具備接受和運用新知識的能力,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能力培養方面,計算機網絡原理與技術課程在培養和提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尤其是,為了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中體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構想與嘗試。

在理論教學中,第一,我拓展了課堂形式,將實驗室、校園網作為傳統課堂的延伸,在課堂教學之外,增加了實物教學和現場教學形式。例如,在講解局域網組網的內容時,我不僅將學生帶到實驗室中,向學生展示不同的網絡組網設備實物,還組織學生去校園網現場結合實際網絡進行有關的教學活動,這種形式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第二,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你教我學”的被動方式,嘗試了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如啟發式教學、問題教學、主題討論教學和角色變換教學等多種方法。例如:問題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欲望,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解計算機網絡的歷史發展史時創設問題,如以單處理機為中心的多終端聯機系統存在什么缺點,為了克服缺點應該怎樣改進等。問題教學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也采取了一些強化和激勵措施,把學生對實驗的興趣轉化為高度的學習主動性和探究精神。對于教學大綱規定的實驗任務,在實驗前,要求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實驗任務、設計或確定實驗方法、分析或預測可能的困難。在實驗過程中,我摒棄了手把手式的教學方式,而是從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角度進行有針對性的指點,指導學生通過參閱實驗指導書、技術文檔、在線幫助和相互探討完成所規定的實驗任務,有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課后,除了常規的實驗報告外,要求學生撰寫以實驗心得、經驗總結為主要內容的實驗工作日志,并在每個學期開設一至兩次實驗經驗討論課讓學生進行實驗經驗交流,實驗經驗討論課對于強化實驗教學效果起到了明顯作用,學生反映很好。此外,在規定的實驗教學任務外,還提供了實驗室開放時間進行開放實驗教學,鼓勵學生自行選擇與確定實驗任務和目標、設計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以開放實驗教學帶動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手段上,引入現代化的網絡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理論教學全程采用了多媒體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后,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理論教學學時由原來的60學時降到了46學時,從而在總學時壓縮的同時實驗課時得到了擴充,即總學時由原來的72下降為64學時,但同時實驗課時由原來的12學時擴充到了18學時;為了避免全程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存在的負面效應,我在多媒體教學中以白板作為輔助教學設施。同時,將網絡作為本課程的課外教學有效手段,在所建立的教學網站上提供了多種教學資源,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進度、教材與教案下載、網上討論與答疑、網上考試等。網絡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載體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大的時間和空間的選擇。

計算機網絡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初步效果

通過準確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特色,科學分析社會對應用型計算機網絡人才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上的需求,以培養計算機網絡原理與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構建了一個包括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計算機網絡原理與技術教學內容體系。

教學方法與手段具有了先進性和多樣性。改變了過去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傳統授課方式,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教師由“教教材”變為“用教材教”,改變了過去課程教學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使學生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在課程中獲得了有效的保障,通過改變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學習過程轉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不再在課中“一講到底”或“以講為主”,而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教學實現呈現方式、互動方式的變革,讓學生在活動化的課堂中學習。

參考文獻:

[1]華蓓:計算機網絡原理與技術,科學出版社,2013.8.

猜你喜歡
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手段教學改革
應用型本科高?!督煌ㄒ巹潯氛n程教學改革探索
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產教融合的途徑研究
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創新研究
《數據結構》中“插入”算法課堂教學實踐與體會
論體育教學手段現代化的意義和作用
論《測控儀器電路》課程建設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