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教育的審美性與教育性

2017-06-06 18:46王瑩
商情 2017年16期
關鍵詞:音樂課堂教學審美性教育性

【摘要】新課程改革以來,音樂教育應該摒棄舊的不良的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音樂教育觀。音樂教育中應以音樂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也不能以為實現音樂教育的審美性,就必須舍棄其教育性,這違背了音樂與音樂教育自身的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阻礙了音樂教育的教育性的實現。

【關鍵詞】音樂教育 音樂課堂教學 教育性 審美性

音樂在藝術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人類生活的親密伴侶。古今中外、偉人、普通人,都從不同程度上喜歡和接觸音樂。在當今的素質教育中,音樂也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可以啟迪學生的革命理想,陶冶優良品格,培養高尚情操,發展形象思維,開發智力,促進身心健康,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

1、素質教育為音樂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眾所周知,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學,心理及身體素質等方面均可起著重要的輔助促進作用。尤其是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審美、藝術素質起著直接的促進作用。然而在應試教育條件下,不僅音樂教育的應有地位受到許多學校、家長和學生不同程度的忽視,而且嚴重影響了音樂教育的上述功能的發揮。當前一個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教育改革熱潮正在全國興起。素質教育觀的確立和實施,為確立音樂教育應有地位奠定了基礎,也為音樂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2、素質教育為音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鑒于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音樂教育的位置將逐步得到提高,音樂教育的功能將得到更好的發揮。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在音樂教學中往往不同程度地打上了應試教育的烙印,甚至背離了素質教育的方向,甚至在某些做教學公開課,示范課的“骨干”教師中,存在著抓少數“重點”音樂班的問題等。應該說,只有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才真正給音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并為改革的成功創造了條件.那么我們在真正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又有什么值得我們注意的呢?又有什么影響了審美性與教育性的有效結合呢?

2.1教師自身素質

二十一世紀是普及和提高全民音樂素質的時代,更是強化音樂教師隊伍建設的時期,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首先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師,而合格所包含的內容已不再只是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是形式及所需要的綜合素質和敬業精神。

在教師的綜合素質中,可以說師德素質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教師的師德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思想品德,繼而影響到學生的方方面面,甚至影響學生成長道路的正常發展?,F在有些音樂教師就存在這種現象,認為音樂課無非就是聽聽歌、唱唱歌,沒什么事,在意識上并不重視音樂課,也導致了對學生的忽視,忽視自己言談舉止的規范。比如上課隨隨便便應付了事,對學生上課的情緒感受不聞不問,另外有些教師還會嘲笑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甚至進行人身攻擊,說些尖酸刻薄的話,如:“你怎么這么笨”,“這你都不知道”等。殊不知這樣的話語會對學生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至讓他們從此失去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如果是這樣的音樂教師上課,可以說根本沒有審美性可言,更談不上教育性,所以,在加強教師的師德培養尤為重要。當然,教師的其他素質培養也同樣重要,如人文素質的培養、教學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課外音樂活動組織能力的培養等。

2.2教學理念的單一

現在的音樂教育不再是只唱幾首歌曲、聽聽音樂而已,而是有其更深層的內涵。我們要通過音樂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進而將學生培養成一個高尚的人,熱情的人,一個公正的人。但是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有不少的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唱與聽,也就是單一的注重音樂的審美性,這樣往往導致了學生在上音樂課過程中另一個同樣重要環節的缺失,那就是對學生情感、情操、人格教育的缺失,音樂教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唱與聽的技巧,而且要在音樂藝術非為的熏陶下,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培養他們健康、豐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藝術真諦。

2.3適合于學生作品的匱乏

校園歌曲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然而,現如今適合于學生的校園歌曲實在太少,更多的是時下的流行歌曲充斥校園,雖然在這些歌曲中有好的作品,但也不乏低俗的音樂,而有些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就將一些低俗的音樂不加選擇地搬入音樂課堂,這樣不僅不能在這樣的課堂上使學生得到真正的音樂教育,反而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價值取向產生負面影響。

2.4教學形式的單一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發現,青少年學生的注意力很難能夠在一堂課中完全的集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的教學形式單一,就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并對音樂課失去興趣,這樣學生也就感覺不到音樂的美,也就更沒辦法將音樂教育的審美性繼續延伸,從而達到其教育性了。如果教學過程過于花俏,這樣的課看起來好像學生學得很有興趣,但又往往忽略了音樂課的教學內容。如果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偏離了所要教授的內容的話,就會是音樂可變得面目全非。

課改已全面開展,但是還是會有許多新的問題、新的矛盾會不斷顯現,這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明確應該做什么和不斷獲取解決的辦法,讓我們的學生在我們的音樂課堂上不僅能體驗到音樂的審美性,還能在音樂課堂上得到良好的教育,讓我們的音樂教育真正做到其審美性與教育性完美結合,把我們的音樂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曾蓉萍.音樂教育與全面發展人才的培養[J].江西教育科 研,2007,(2):17-18.

[2]郭聲健.音樂教育論 [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

[3]劉冬梅.深入理解新教育理念,培養一專多能的音樂教師 [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92-93.

[4]耿國棟,耿國梁.藝術教育的綜合化[J].山東教育,2007,(1):92.

[5]向迎春.論新課改下音樂教學容易走入的四大誤區[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7,(5):7-9.

作者簡介:王瑩,女(1985?.8—),漢族,河南新鄉人,武漢體育學院文學學士,助教,研究方向:表演。

猜你喜歡
音樂課堂教學審美性教育性
論小學語文教材的“教育性”與“趣味性”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育信息化技術應用的探討
學前教育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的分析
小學語文教材的“教育性”與“趣味性”
淺析《桃花源記》的審美性體現
多元文化語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大眾文化視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編與傳播
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音樂教學理念
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問題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