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在水電集控中心生產管理中應用的探討

2017-06-07 00:55鞏慧韜
辦公室業務 2017年3期
關鍵詞:云存儲物聯網互聯網+

鞏慧韜

【摘要】本文主要對“互聯網+”在水電集控中心生產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對如何利用“互聯網+”提高水電集控中心生產管理水平提供了幾點思考方向。

【關鍵詞】“互聯網+”;水電集控中心;云存儲;物聯網;桌面云

華能瀾滄江水電集控中心承擔著公司所屬電廠的集控運行、梯級水庫調度、生產信息輔助等工作。集控中心經過近十年的生產運行,產生了巨量的數據,目前各系統以磁盤陣列為硬件,各類數據庫為軟件的數據存儲管理方式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對這些巨量數據進行安全存儲,已經成為了一個緊迫的問題。目前集控中心各類系統和應用軟件越來越多,系統機構也越來越復雜,如何利用互聯新技術對這些系統和軟件進行有效的管理也成為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另外,隨著人員的增加,集控中心辦公網絡和辦公設備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對數量眾多的個人辦公設備進行管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互聯網新技術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尤其是云計算、物聯網、社交網等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對傳統行業現有的生產、管理模式帶來了沖擊。利用“互聯網+”解決目前數據存儲管理、系統軟件管理、設備管理、辦公環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在云存儲、云服務平臺建設、物聯網、桌面云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對“互聯網+”在水電集控生產管理上的應用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一、 安全云存儲的建設

云存儲是在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衍生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簡單來說,云存儲就是將儲存資源放到云上供人存取的一種新興方案。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透過任何可連網的裝置連接到云上方便地存取數據。

目前隨著集控電廠的數量日益增加和時間的推移,集控中心各生產系統產生巨量的數據,目前這項數據完全分散在各系統,甚至有的數據已經超過系統負荷離線保存,傳統的數據存儲不僅容量上難以滿足要求,在數據的查詢操作上也很難滿足要求,為了存儲、應用集控中心歷史數據,依靠傳統的集中式數據庫存儲方式已經很難滿足需求,為此需要建設一個以云存儲為基本架構的數據存儲平臺。

結合集控中心實際,可以采用兩種方式進行建設,一是采購高性能大容量設備建設云存儲中心,所有數據在云存儲中心統一團里,此種方式技術已經成熟,方便管理,但價格昂貴。二是采用內部云與公用云統一建設的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上云存儲資源,這種方式成本低,但面臨系統架構復雜、數據安全、維護難度大等問題。文獻提出了一種私有云和公有云統一建設的云管理平臺架構,在此架構中,通過管理層軟件對私有云進行監管,如果數據容量達到上限,那么就將私有云數據遷往到公有云,這樣就保證了私有云存儲能力,但對于集控中心而言,一些數據都屬于機密數據,而且數據主要在安全生產大區內,與外網通過網閘連接,如何確保數據在公有云上的安全,以及如何建設一個可以通過網閘的跨內、外網的存儲云管理架構,還需要進一步討論。這種方式不僅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其費用也會大大減少。

二、建設一個以云計算為基礎的綜合計算支持系統

目前隨著集控中心的發展,各業務系統對數據處理計算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目前的做法是升級系統和更換能力更強大的計算設備,而且若要真正實現智能化集控,就必須對數據進行海量分析計算、數據清理、知識發現、應用反饋等一系列數據挖掘系統,這就對計算有更高的要求,只靠單純的增加設備的數量和升級設備的能力已經無法滿足要求,為此就必須建設一個具備分布計算、并行處理能力的網絡計算平臺,此平臺應當具備分布式資源管理、動態任務分配、多任務管理、虛擬化界面等功能,將來依托此云計算平臺,各業務系統可以分散部署在系統上,管理更加方便,系統也更穩定,并且可以充分利用中心現有的每一臺設備。云平臺應用可以在以下方面對中心系統進行改善:系統部署管理方面,電能量系統、水庫優化調度系統、監控系統等目前都是各自物理獨立的系統,若將系統全部或部分功能部署到云上,實現虛擬化管理,則對系統維護管理帶來根本性改變。

各系統業務連接模式。目前各系統只能通過數據平臺進行數據交互,系統在數據和業務的耦合性上不高,如果各系統在云上定制、發布自己的云服務,這就為各系統信息交互、功能調用帶來改變,實現各系統間數據業務的無縫鏈接。例如:水調系統可以調用監控系統發布的AGC自動負荷分配服務來處理自己系統內相應的功能計算;監控系統也可以調用水調系統發布的接口獲取水情信息。

在信息發布上。目前綜合生產信息通過特定的程序和界面進行發布,這種信息發布系統不但靈活性差、數據的質量也不高,若能直接在云上建立信息發布系統,實現與各業務系統無縫連接,信息發布內容就可以靈活變化,根據各人偏好定制特定的信息服務也成為可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若規定允許,中心甚至可以租用互聯網上云服務進行某些業務處理、安全管理等,這樣不僅大大減少系統建設周期,其費用也會降低許多。

三、“互聯網+”設備資產管理

集控中心設備主要是以計算機、服務器等電子設備為主,此類設備易于移動、損壞,而且數量多,(下轉第61頁)(上接第47頁)為此集控中心設備管理零散,只有每年一次對設備資產統一清查時才能確保設備具體位置和狀況,而且工作耗時耗力,效果也不理想。另外集控中心還管理各類水文站、雨量站等野外設施設備,每年定期巡檢也花費大量人力物力。

借助互聯網中物聯網的概念,也許能為集控中心設備管理找到一條好的解決方法。物聯網實現物體與物體之間,環境以及狀態信息實時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傳遞、處理、執行。物聯網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其具有:智能、先進、互聯的三個重要特征。通過二維碼識讀設備、射頻識別(RFID) 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和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結合以上物聯網概念及集控中心設備特點,“互聯網+”集控設備資產管理就是將集控中心所有設備資產以某種形式接入統一管理系統,實現設備信息存儲統計、設備實時狀態檢測、設備信息變化檢測等功能。

四、“互聯網+”虛擬云化辦公管理

隨著OA、電子商務、綜合辦公系統、V6等辦公系統軟件的應用,目前集控中心辦公已基本做到信息化辦公,但還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在辦公網絡安全管理問題、資料共享問題、辦公服務軟件管理問題上比較突出。

借助“互聯網+”破解這些問題主要就是要引入云技術進行管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虛擬桌面。虛擬桌面就是一種支持企業級桌面系統的遠程動態訪問與數據中心統一托管技術。這就完全打破了個人管理個人電腦的各種弊端,使得整個辦公桌面終端實現集中化托管,而且對個人用戶來講,就好像使用自己的電腦一樣,只是沒有了傳統意義上的電腦主機,這樣不但可以進行統一安全防護,而且可以統一進行系統升級、應用系統軟件升級,不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其易用性也大大增加,維護成本也降低許多。

對于內網辦公系統可以考慮公司統一建設內網云服務,各業務系統可以部署到云上,這樣可以降低維護成本,同時也提高了應用系統的安全性與健壯性。對于部分外網應用系統(微信平臺)可以考慮部署到商業云上,這種技術目前已經很成熟,費用也很低,不但省去了購買服務器的費用也省去了租用網絡通道的費用。

建立基于云的資料共享機制,除了簡單的資料上傳下載外,可以適當考慮建立資料自動發現、資料自動篩查、資料自動分類、資料自動更新、自動模糊查詢等一系列資料管理機制,使得資料管理更加智能。

五、結語

集控中心一直以建設智能集控為主要目標,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推進集控中心智能化建設還需要廣泛調查和深入研究,以上結合集控中心實際提出的“互聯網+”方案還只是一些初步想法及建議,需要將來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齊衛寧,王勁林.大數據時代的安全云存儲平臺.網絡新媒體技術.2016(03).

猜你喜歡
云存儲物聯網互聯網+
基于云存儲的氣象數字化圖像檔案存儲研究
云存儲技術的起源與發展
基于云存儲的數據庫密文檢索研究
基于高職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人才培養的思考分析
淺析龍巖煙草業務數據與監控數據中的云存儲與大數據
中國或成“物聯網”領軍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