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歷史易混易錯知識點例析

2017-06-26 21:50楊升秋
試題與研究·高考文綜歷史 2017年1期
關鍵詞:易錯錯誤知識點

楊升秋

在對高中歷史世界史部分進行復習的過程中,高三學生經常會遇到一些易混易錯的知識點,如歷史概念、歷史現象、政治制度、經濟政策和思想文化等。如果對這些歷史知識沒有進行準確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們在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歷史問題的時候必然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失誤。為此,我們結合近幾年一些較為典型的高考歷史模擬題,為大家集中講解高中歷史世界史部分中的易混易錯知識點。

一、古代世界歷史部分

1.知識點:獨特的地理環境對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易錯點:誤認為古希臘獨特的地理環境對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易錯點辨析:星羅棋布的海島,縱橫的山嶺、交錯的河流有利于獨立自主、小國寡民的城邦國家的建立;瀕臨大海,天然良港眾多,有利于希臘半島上城邦國家工商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這些獨特的地理環境對古希臘民主政治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但并非決定性的影響。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是由地理環境、城邦制度、社會經濟、歷史及文化傳統等因素綜合決定的:地理環境造就的城邦制度,有利于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實施;工商業經濟培育出古希臘人平等、民主的文化傳統;發達的海外貿易激發了古希臘人積極進取的精神。

例1 研究者在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時,發現了如下有趣的現象:與實行民主政體的雅典地理條件相似、同屬于希臘的某些城邦國家如科林斯、麥加拉建立的卻是寡頭政體。從該現象中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

A.地理環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和決定性的因素

B.地理環境與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之間沒有任何聯系

C.雅典民主政治是經濟、政治、歷史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D.地理環境與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沒有直接和必然的聯系

【解析】根據雅典和科林斯等地理條件相似而政體不同可知,地理環境與政體沒有必然的聯系,地理環境對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D項正確;A項是環境決定論的觀點,錯誤;地理環境對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B項錯誤;C項說法本身無誤,只是題干中只涉及地理環境因素,而沒有提及經濟、政治、歷史等其他因素,C項錯誤。

【答案】D

2.知識點:萬民法是公民法的發展與完善,兩者并不是相互對立的。

易錯點:很多學生誤認為萬民法否定了原來的公民法。

易錯點辨析:羅馬公民法形成于羅馬共和國時期,是調整羅馬公民關系的法律制度;法律內容側重于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涉及個人財產問題的私法規范則不夠完善;公民法過于注重形式,程序煩瑣。萬民法形成于羅馬帝國時期,適用于帝國境內的一切自由民,是羅馬司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內容上,萬民法注重調解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在形式上,萬民法簡潔靈活、實用有效。萬民法這一司法體系必須在不觸動公民法的前提下實施,極大地彌補了公民法的不足,成為后期羅馬法的基本內容。

例2 學者米健認為:“由于私有制進一步發展,人的私有意識大大加強,商品貨幣經濟的深度與廣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遠非市民法(公民法)所能逮及?!捎谏鐣倪M步,市民法擴大為世界性的法律,已勢在必行?!辈牧献钅苷f明( )

A.市民法不再保護羅馬公民的利益

B.商品經濟發展推動羅馬法的完善

C.羅馬法以保護封建私有制為核心

D.羅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備的法律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由于私有制進一步發展,人的私有意識大大加強,商品貨幣經濟的深度與廣度都已今非昔比”的信息可知,羅馬法的發展是商品經濟發展和私有制發展的結果,B項正確;市民法(公民法)仍保護羅馬公民利益,萬民法并沒有否定公民法,A項錯誤;此時的羅馬是奴隸制國家,C項錯誤;D項在題干材料中未體現。

【答案】B

3.知識點: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都關注社會、研究人,均體現了希臘文化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義本質,但二者的具體思想主張有明顯差異。

易錯點:很多學生誤認為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與智者學派大同小異,蘇格拉底也屬于智者學派。

易錯點辨析: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雖然都關注社會、研究人,具體體現希臘文化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義本質,但二者也有明顯的區別:研究的側重點方面,智者學派研究人與社會的關系,蘇格拉底關注人的倫理道德;對知識的看法方面,智者學派認為知識是參政的基礎,蘇格拉底認為知識是道德的基礎,知識使人達到“善”,知識即道德;對真理的看法方面,智者學派認為不存在絕對的真理,真、善、義、美都是相對于人的需要和興趣而言的,蘇格拉底認為善、正義、真理都是存在的,重視人的修養。

例3 要研究古希臘的智者運動,首要障礙是任何智者的著作都未能被保留下來,我們往往通過蘇格拉底對他們的論述還原他們的主張,這樣得出的結論可能是( )

A.客觀的,因為蘇格拉底是智者學派的代表

B.準確的,因為他們生活在同一時期的雅典

C.錯誤的,蘇格拉底對他們的論述不是史料

D.片面的,蘇格拉底與智者學派觀念有沖突

【解析】由于蘇格拉底與智者學派的思想主張有著很大的不同,因而其對智者學派的論述帶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很可能是不全面的,D項正確;智者學派出現在雅典繁榮時期,蘇格拉底針對智者學派忽視道德的問題,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故蘇格拉底不是智者學派的代表,A項錯誤;智者學派與蘇格拉底沒有生活在同一時期,B項錯誤;蘇格拉底對智者學派的論述屬于史料的一種,C項錯誤。

【答案】D

二、近代世界歷史部分

1.知識點:英國君主立憲制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國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虛君地位,但作為國家象征的地位更加突出。

易錯點:很多學生誤以為《權利法案》頒布后,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國王喪失了所有權力,被排除在國家權力結構之外。

易錯點辨析:《權利法案》頒布后,英國國王的權力只是受到了嚴格的限制,議會權力躍居王權之上,但國王仍有較大的行政、外交等權力,通過隨后的一系列法案,國王權力才逐步被削弱。責任內閣制的形成,使得國王的行政、外交大權逐漸轉移到內閣,國王的權力進一步被削弱,但國王作為國家元首,是國家政權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的象征和維系英聯邦的精神紐帶。

例4 “英國的‘虛君之虛,虛而不虛,一方面,虛君也有自己的權力,他具有任命首相的權力,否決議會決議案的權力,首相解散議會也要得到國王的支持。當英國政治面臨重大問題時,比如大選沒有產生多數黨,或多數黨沒有明確領袖的時候,國王的作用則較為顯赫。1924年,喬治五世就任命了一個少數黨的領袖斯坦利·鮑德溫組成第一屆工黨政府?!辈牧媳砻饔鴩酰?)

A.可以任命政黨領袖

B.是國家政治權力結構的組成部分

C.政治權力得到加強

D.具有任免首相和解散議會的權力

【解析】根據題干中“虛君也有自己的權力”的觀點及其史實,可知君主立憲政體下的英國國王并非沒有任何權力,國王是國家政治權力結構的組成部分,B項正確;國王只是在特殊情況下任命政黨領袖,A項說法過于絕對;“光榮革命”后,國王權力不斷被削弱,C項錯誤;題干沒有涉及國王可免去首相和擁有解散議會的權力的信息,D項錯誤。

【答案】B

2.知識點:德意志帝國的帝國議會作為立法機關,行使立法權,但權力弱??;而英國的議會是國家政治權力的中心。

易錯點:很多學生誤認為德意志帝國的帝國議會和英國的議會下院均能制約政府。

易錯點辨析:英國和德意志帝國雖然都是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兩國議會均擁有立法權,但兩國議會的地位和權限卻大不相同。德意志帝國的帝國議會作為立法機關,很難通過對政府不利的法案,對政府也沒有任何行政監督權,帝國皇帝和宰相的行政權凌駕于議會立法權之上;英國議會下院是國家政治權力的中心,是最高立法機關,可以監督內閣行政,首相和內閣集體對其負責。

例5 美國學者帕爾默認為,從1871年到1890年,俾斯麥在他任聯邦帝國宰相的二十年間,往往設法在下議院讓自己這一方取得多數,不過他并不認為在原則上非依賴多數不可,他奉行的信條是只有皇帝和宰相才有權統治這個國家。這說明當時的德國( )

A.帝國宰相必須對下議院負責

B.帝國議會是最高權力機構

C.形式性民主多于實質性民主

D.仍然不是君主立憲制國家

【解析】根據題干中“不過他并不認為在原則上非依賴多數不可”“只有皇帝和宰相才有權統治這個國家”的信息可知,德意志帝國代表民主的帝國議會權限較小,各項大權仍掌握在帝國皇帝和宰相手中,C項正確;宰相對皇帝負責,帝國議會權限較小,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已確立了德國的君主立憲政體,A、B、D三項均錯誤。

【答案】C

3.知識點: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的內涵和影響不一樣。

易混點:將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混淆。

易混點辨析: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均由新航路的開辟引發,均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但兩者的內容不同。商業革命是指新航路開辟引起的貿易規模擴大、商品種類增多、商業經營方式發生改變和商業貿易中心發生變化,這場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世界市場的出現;價格革命是指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通過早期殖民掠奪,使得大量金銀財富流入歐洲,造成金銀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從而加速了歐洲封建勢力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例6 下表是法國貨幣圖爾里佛中含銀量的變化,對該現象的影響分析正確的是( )

[時間\&含銀量\&1541—1550年\&50%\&1551—1560年\&39%\&1561—1570年\&11%\&1571—1580年\&17%\&1581—1590年\&18%\&1591—1600年\&5%\&]

A.導致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B.實現了貿易中心地理轉移

C.促進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

D.實現了西歐封建制度解體

【解析】16世紀中后期,法國貨幣圖爾里佛中含銀量的不斷下降,反映了新航路開辟后,價格革命引起金銀貨幣貶值,貨幣貶值導致靠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地主勢力衰落,大量的金銀財富流入資本家手中,為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原始積累,C項正確;法國大革命發生于18世紀后期,與材料時間不符,A項錯誤;B項是商業革命的內容,錯誤;貨幣貶值加速了西歐封建勢力的衰落,但此時西歐封建制度仍占統治地位,D項錯誤。

【答案】C

4.知識點: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打破了對羅馬天主教會的迷信。

易錯點:很多學生誤認為宗教改革運動破除了宗教迷信觀念。

易錯點辨析: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并沒有破除宗教迷信觀念。宗教改革運動的領袖們均主張“因信稱義”等宗教原則,一方面,這些原則強調人們可以繞開羅馬教會和教皇直接與上帝對話,使民眾擺脫了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也進一步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精神;另一方面,這些原則也進一步堅固了人們對上帝和基督的信仰。直到17、18世紀,啟蒙運動才逐漸破除宗教迷信觀念。

例7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把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稱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稱為“黎明之曙光以后繼起的光照萬物的太陽”。黑格爾之所以這樣評價宗教改革是因為這場運動( )

A.創立了新的宗教派別

B.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

C.提出了新的宗教觀點

D.使社會各階層破除了宗教迷信

【解析】宗教改革使得人們開始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進一步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精神,成了“黎明之曙光以后繼起的光照萬物的太陽”,B項正確;A、C兩項是宗教改革的內容,沒有體現宗教改革的作用,均排除;宗教改革只是破除了人們對羅馬教會和教皇的迷信,并未破除宗教迷信,D項錯誤。

【答案】B

5.知識點: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法國總統擁有較大實權。

易錯點:很多學生誤認為總統是由參、眾兩院的聯席會議選舉產生,對議會負責,任何行政行為均要經議會同意。

易錯點辨析: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是法國共和派和君主派激烈斗爭的結果,它規定議會掌握立法權,并能夠選舉產生總統,總統對議會負責,總體而言,議會的立法權確實高于行政權。但法國總統是國家元首、行政首腦和軍隊統帥,任期長達七年,且可以連選連任,并擁有經參議院同意解散眾議院的權力,而且總統可以任命部長等高級官吏,締結條約和實行特赦等權力是無須經議會同意的。

例8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后,英國、美國、日本、俄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該條約在以下四國正式生效符合程序的是( )

A.美國總統批準而無須國會同意

B.英國上議院和下議院共同批準

C.德意志帝國帝國議會最后批準

D.法國總統批準而無須國會同意

【解析】法國總統權力很大,擁有任命高級文武官員、簽署法令、宣布戰爭和進行外事活動的權力,批準條約無須國會同意,D項正確;美國總統批準的條約須經國會批準才能生效,A項錯誤;對外戰爭和簽訂條約只需由英國下議院批準即可,B項錯誤;德意志帝國對外戰爭和簽訂條約最后由皇帝批準,C項錯誤。

【答案】D

6.知識點:巴黎公社運動的爆發是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的產物,具有偶然性。

易錯點:很多學生誤以為巴黎公社運動是法國資本主義和工人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

易錯點辨析:巴黎公社運動的爆發不是法國資本主義和工人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19世紀后半期,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正處于上升階段,法國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社會條件并不具備。巴黎公社運動只是在外有強敵入侵,內有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投降賣國的特殊背景下發生的一次城市武裝起義,是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而導致的一場無產階級革命,而這種偶然性也決定了其最終失敗的命運。

例9 巴黎公社能夠趕跑賣國的反動政府,但沒能抵抗住被趕跑政府的反攻。其根本原因是( )

A.巴黎公社革命的措施存在重大缺陷

B.無產階級缺乏經驗,無法取得勝利

C.當時不具備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

D.工業革命進程受阻,經濟發展緩慢

【解析】當時的法國資本主義正處于上升時期,無產階級力量相對弱小,尚未具備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力量,是沒能抵抗住反動政府反攻的根本原因,C項正確;革命的措施存在重大缺陷和無產階級缺乏斗爭經驗均不是巴黎公社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A、B兩項均錯誤;巴黎公社運動發生時,法國工業革命已完成,資本主義正在迅速發展,D項錯誤。

【答案】C

7.知識點: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

易混點:很多學生誤以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于19世紀中后期。

易錯點辨析:工業革命促使新的交通工具,如火車、輪船等的出現,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但工業革命后,全球仍有許多地方沒有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如非洲內陸等。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交通工具有了較大發展,新的通信手段出現;帝國主義對外侵略變本加厲,掀起瓜分狂潮,世界其他地方被西方列強瓜分殆盡,完全被納入到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當中,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例10 19世紀上半期,一個英國政論家這樣描述道:現在看得很清楚,我們可愛的國家——大不列顛已經被分配承擔為她的姐妹國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這種按照自然法則,用原料換制成品的辦法使各個國家相互服務,顯示人類的兄弟之情。這說明( )

A.英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

B.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C.英國對外貿易保持順差

D.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解析】根據材料中“大不列顛已經被分配承擔為她的姐妹國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用原料換制成品的辦法使各個國家相互服務”的信息可知,英國已處于“世界工廠”的地位,B項正確;題干未體現貿易政策的內容,A項錯誤;貿易順差和逆差需要用進出口貨物的價值來體現,C項無從得知;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與題干時間不符,D項錯誤。

【答案】B

8.知識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否定了牛頓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

易錯點:很多學生誤以為相對論否定了整個經典力學體系。

易錯點辨析: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只是否定了經典力學體系中的絕對時空觀,并非否定了整個經典力學體系,牛頓力學是相對論力學在宏觀低速運動下的一種特例。牛頓力學是宏觀低速運動狀態下力學研究的基礎,它創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導著物理學研究。相對論發展了牛頓創立的經典力學體系,將經典力學納入相對論力學體系當中。

例11 “科學理論的發展往往并不意味著新理論摧毀舊理論,而是限制和縮小舊理論的作用范圍,把舊理論作為新理論的某種特例包含在其中?!毕铝凶钅苷f明此觀點的是( )

A.神創論與進化論

B.經典力學與相對論

C.經典力學與量子論

D.相對論與量子論

【解析】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將經典力學納入相對論力學當中,進一步發展了經典力學體系,B項正確;進化論完全否定了神創論,A項錯誤;量子論和經典力學、相對論不存在新理論否定舊理論的關系,C、D兩項均錯誤。

【答案】B

三、現代世界歷史部分

1.知識點: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是“冷戰”開始的標志。

易混點:將杜魯門主義的提出當成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

易混點辨析:杜魯門主義是全面“冷戰”開始的標志。杜魯門主義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將矛頭直指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它的提出是美國對外政策的重大轉折,標志著美蘇在二戰中的同盟關系的結束及“冷戰”的開始。兩極格局最終形成的標志是1949年北約和1955年華約兩大對抗性軍事政治集團的相繼建立。

例12 “杜魯門總統及其幕僚,還有多數美國人相信,蘇聯篤定要牢牢控制住東歐,進而要在全世界范圍內發起進攻。美國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戰略?!辈牧现小岸糁茟鹇浴钡拈_端是( )

A.政治上發表反蘇反共的國情咨文

B.經濟上援助控制西歐以對抗蘇聯

C.軍事上與盟國組成反蘇戰略同盟

D.外交上孤立封鎖中華人民共和國

【解析】根據材料可以看出美國要遏制蘇聯,因此“遏制戰略”應該是指“冷戰”政策,美蘇“冷戰”的開端是杜魯門主義的提出,即政治上發表反蘇反共的國情咨文,A項正確;經濟上援助控制西歐以對抗蘇聯是指馬歇爾計劃,B項錯誤;軍事上與盟國組成反蘇戰略同盟是指北約的形成,C項錯誤;外交上孤立封鎖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1949年,而美國對蘇聯發動“冷戰”的開端是在1947年,D項錯誤。

【答案】A

2.知識點:當前多極化仍是一種全球政治發展趨勢,新的國際格局尚未定型。

易錯點:很多學生誤以為當今世界多極格局已經形成。

易錯點辨析:當前多極化仍是一種全球政治發展趨勢,它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目前多極化并沒有定型,許多國家和地區只要能抓住這一機遇,努力發展自身的實力,都有可能成為多極力量中的重要一極。多極化在當前的表現是“一超多強”,即美國、俄羅斯、歐盟、中國和日本構成了多級世界的基本組成力量。多極化格局有可能出現,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這一新的國際格局的形成過程也必將是曲折而漫長的。

例13 “幾十年前還統治全球的歐洲大陸的前途這時似乎是暗淡的、危險的。但20世紀50年代后,東歐和西歐各國卻驚人地東山再起。這一復興同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自信一起導致了一種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鄙鲜霾牧弦庠谡f明( )

A.“冷戰”時期已呈現政治多極化趨勢

B.美蘇兩極格局已被多極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將呈現“一超多強”局面

D.多極化格局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解析】根據材料中“20世紀50年代后,東歐和西歐各國卻驚人地東山再起”的信息可知,“冷戰”時期已呈現政治多極化趨勢,A項正確;20世紀50年代,多極尚未取代美蘇兩極,B項錯誤;20世紀50年代,兩極格局剛出現不久,C項錯誤;題干材料沒有突出多極格局形成的“緩慢”,D項錯誤。

【答案】A

3.知識點:羅斯福新政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易錯點:很多學生誤以為羅斯福新政能夠通過全面干預經濟,消除經濟危機,實現資本主義經濟的持續發展。

易錯點辨析: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生產社會化之間這一基本矛盾的存在,決定了資本主義國家不可避免地要爆發經濟危機。由于羅斯福新政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只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了局部的調整,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因而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仍會周期性地爆發,如美國在1973年再次爆發了經濟危機。當然,由于羅斯福新政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了局部調整,加強了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干預職能,因而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經濟危機,加速社會生產力的恢復,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例14 羅斯福新政時期,有一首歌曲這樣唱道:“這樣的一天總會到來,USA再加上一個S,變成美利堅蘇維埃。土地歸農民所有,工人是工廠的主人,我們掌握了大權,USA變成USSA?!备枨从吵霎敃r( )

A.美國放棄了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

B.一些美國人對新政的本質認識不清

C.新政從根本上改變了工人的處境

D.新政的實施緩解了美國的階級矛盾

【解析】根據材料中“USA再加上一個S,變成美利堅蘇維?!钡男畔⒖芍?,部分美國人認為新政措施本質上是維護農民、工人利益的,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新政本質上只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從而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維護了資本主義制度,B項正確;A項是羅斯福新政的特點,與題意無關;新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處境,C項的說法過于絕對;D項題干中未反映。

【答案】B

4.知識點:浪漫主義文學和現實主義文學都批判現實的黑暗。

易錯點:很多學生誤以為浪漫主義文學和現實主義文學都批判資本主義。

易錯點辨析:浪漫主義文學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制度,批判現實的黑暗,矛頭直指封建貴族和新生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封建殘余,雖然浪漫主義文學作品也展現了新生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殘酷的現實,但并沒有予以尖銳地批判?,F實主義文學批判的對象是資本主義社會,并非封建勢力,現實主義作家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道德、法律提出了強烈的控訴,同時也表達了對飽受辛酸苦難的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例15 自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來,西方文學創作和美學理論的精髓是將文學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解說出來,使其成為利器,去掃除古典主義和貴族僧侶主義的頹廢氣息。以下作品最能體現該精髓的是( )

A.《老人與?!?B.《百年孤獨》

C.《巴黎圣母院》 D.《人間喜劇》

【解析】題干中“將文學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解說出來,使其成為利器”與現實主義文學客觀描繪現實,揭露資本主義社會黑暗的特點相符,《人間喜劇》屬于批判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D項正確;《老人與?!贰栋倌旯陋殹肥乾F代主義文學作品,不具備題干中描述的特征,A、B兩項均錯誤;《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義文學作品,它把理想作為現實歌頌,希望用人道主義感化和改變世界,與材料中的“成為利器”不符,C項錯誤。

【答案】D

猜你喜歡
易錯錯誤知識點
關于口罩 這10大知識點你必須知道
在錯誤中成長
數列學習中的易錯點
直擊數列的三個易錯點
知識點自測
“二次根式”復習精講
科學分析,高效決策
“怒”與“努”
“浮”字等
可愛的錯誤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