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德育人”

2017-06-30 16:17勤瓊花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年8期
關鍵詞:體育教學

勤瓊花

摘要:本文論述了學校體育課的育人工作以德為出發點,分析了學校體育與思想品德教育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簡要闡明了學校體育育人的特殊優勢。

關鍵詞:體育教學; 以德育人; 特殊優勢

體育這門課程,除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與技能,達到“健身強體”的目的之外,更具有“開智創新,以德育人”的獨特優勢。它是“以德育人”的一門大課。它的廣度、深度、難度、高度,越來越使人們形成共識。承認優勢,發揮優勢,創造優勢,這是當前教育科學研究領域中落實“以德育人”的一個重大科研課題。

一、體育教學是實施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

在提倡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繼承與發揚“禮儀之邦”的道德風范,禮儀教育顯得十分重要。而體育教學,正是強化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

體育教學與禮儀教育的許多方面是有機結合與自然滲透。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的隊列隊形訓練、基本動作訓練、形體訓練、儀態儀表訓練、健美操訓練等等,每一個細節都有嚴格要求、嚴格規范。它與禮儀教育中的舉止禮儀、品貌禮儀、形體禮儀自然對口吻合。另一方面,在禮儀教育中要求學生“精神飽滿,舉止文雅,站有站相,坐有坐樣”。即“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等等,這些又正是體育教學中的基本要求與啟蒙教育。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作用。

體育教學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活動空間廣闊。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往比一般文化課多,時而活動在一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談笑風生,親密無間。既有利于溝通思想,聯絡感情;又容易暴露一些問題,有利于及時勸解,及時疏導。就象在競賽活動中,有的為了指責對方,就粗言臟語,甚至動手傷人;有的內部互相埋怨,百般指責,巧語傷情;有的借口裁判不公,不甘失敗,甚至侮辱老師、裁判等等。這些問題的暴露,正有利于教師抓住時機,廣泛進行思想品德方面的禮儀教育,使他們懂得“言為心聲,語為人鏡”,人際之間要“以禮相待,以禮為榮,以禮為樂”。做到“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言于人,不傷害于人”,高高舉起“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光輝旗幟。

二、體育教學對學生頑強意志的培養具有很大促進的作用

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正是體育教學“以德育人”功能的重要體現。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指出“生而強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無數事實證明:勤于鍛煉,則弱者轉強;惰于鍛煉,則強者轉弱。這是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

實踐證明,強化身體練習,這是體育教學區別于其它課程教學的顯著特點。學生掌握了某項運動技術和基本理論之后,就必須進行大量的身體練習。如學習雙杠,除了看老師示范,在地上學習動作技術外,更重要的是必須上杠練習,不上杠,永遠也學不會雙杠項目。如:中長跑教學,作為教師,就要適當的利用中長跑這個項目去教育學生,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和與困難作斗爭的勇氣。而當學生的中長跑成績提高了,他們有了快樂的成功體驗。這等于把意志品質具體化了,學生也更愿意去對抗挫折。

因此,體育教學,不但為學生掌握運動技術、鍛煉身體提供了條件,更是為培養學生優良的意志品質,為適應未來艱苦創業打下堅實的品質基礎。

三、體育教學對學生組織紀律觀念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有目標,教有常規,賽有規則,練有紀律,比有風格。這些對培養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在速度、耐力練習過程中,就對參跑的距離、次數、速度、姿態等提出具體要求,使學生通過練習提高運動能力,鍛煉頑強拼搏精神。這種精神,日積月累,就成為一種催人奮進的人格力量。又如,體育競賽為了保證比賽的順利進行,事先要精心設計制定好有關的比賽規則,耐心進行賽前道德教育,以防止運動員違紀違規行為的發生,并養成運動員自覺遵守規則、聽從指揮、服從裁決的良好習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長期參加這種規范的、嚴格的、有組織的體育活動,就有利于養成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從而懂得:在學校要做一名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的好學生,出校后,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真正樹立起二十一世紀公民的美好形象。

四、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競爭意識和團結奮進精神的重要手段

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表現形式,它在歷史發展和進步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體育與愛國主義精神在其本質的內涵上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我國體育健兒在國際比賽中取得的光輝成就,極大地激發了億萬人民,特別是激發青少年學生的愛國熱情,成為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民族凝集力。這部“強我民族,壯我國威”的“歷史記錄”,正是我們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科書”,百講不煩、百學不厭。

五、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獨特功能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創新意識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而體育是培養創新意識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體育運動能調節人的生理機能,改善和提高神經系統的工作能力,使人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從而為創造力的培養提供了生理準備;其次,體育運動可以調節人的心理,使人精神煥發,充滿活力,為創新思維的發展提供心理準備;第三,各種體育運動技術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繼承與創新的過程。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不斷的追求新的目標,思考新的動作,把握新的技能技巧,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與健康的心理品質。各種體育比賽的競爭性也決定了體育運動必須“推陳出新”,不斷地進行技術變更和戰術調整。體育運動的瞬時性和復雜性,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做出在平常情況下無法設想的高難度動作。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優勢明顯,是其他課程無法比擬的,只要我們把握住體育運動的特性,充分發揮體育教學“以德育人”的特殊優勢,我們相信,一定能更好的完成學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人,樹立“以德育人”的學科改革典范。

參考文獻:

[1]趙宏義 《教育學》

[2]祝蓓里, 體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6

[3]《體育與健康理論教程》(《體育與健康理論教程》編委會,2011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4][美]托馬斯·里克納 著 ;《美式課堂—品質教育學校方略》,2001年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梧桐中學 362402)endprint

猜你喜歡
體育教學
淺析中專體育教學的現狀及改善措施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研究
淺析體育教學中的柔韌性練習
信息技術在高職護理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職高體育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游戲融入教學建構靈動式體育課堂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意識培養探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