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動學習促發展

2017-06-30 16:21李兵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年8期
關鍵詞:動手操作合作教學

李兵

摘要:《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教學中以學生發展為本,創設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情景,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把學習的權利和時空留給學習,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經驗的同時,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都得到發展。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呢?我的教學體會如下:

關鍵詞:教學;動手操作;合作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動機

人的思維起源于問題,問題情景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尋求問題答案的探究欲望,思維處于異?;钴S狀態,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抓住兒童好奇、好動、好勝心理,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產生情感體驗,從而產生強烈求知欲,主動參與學習去探究。例如:教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出示動畫猴媽媽到熊阿姨家作客,中午不在家吃飯,叫兩個猴孩子分吃1個蘋果的故事,提問:兩個小猴怎樣分吃這個蘋果才公平?學生小手舉得高高的,有的說吃這個蘋果的一半,有的說吃這個蘋果的二分之一,老師因勢利導及時導入新課,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投入到學習分數的認識中。教“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出示唐老鴨、米老鼠這兩個小動物為面積相等,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大小爭論的情意,讓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主動參與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

二、重視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參與

動手操作是數學新課標指出的最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它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能調動學生手、腦、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進而積極探索,促進知識與能力協同發展,從而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學中,我活用教材,以學生主體性發展將教材以定論形式直接呈現數學問題的結論,變成豐富多彩的探索過程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在操作中發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例如教“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由于學生有長方形面積作基礎,放手讓學生用轉化的方法,自己動手實驗,學生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拼成長方形,比較發現平行四邊形底、高、面積與長方形長、寬、面積的關系,根據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教“圓的認識”,我先讓學生用生活中有圓形物體畫圓,剪下來摸一摸,初步感知認識圓,再讓學生動手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圓中的折痕,很快探究出圓的特征。學生在動手操作實踐中掌握了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促進了能力的發展。

三、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讓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的數學活動應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觀察、實驗、猜測、推測、討論、爭論、反思等探索性與挑戰性的活動。教師就要創設主動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足夠的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自己置身于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地位,把學習權利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真正主人,盡量做到學生能獨立思考的,老師不揭示,能獨立操作的,教師不代替,能獨立解決的,教師不示范。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的知識有時不夠完善或科學,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為學生建構自由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狀態,學生在小組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思維過程,同學們相互討論,各抒己見,取長補短,使優等生得到發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差生得到幫助,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例如教“稍復雜的分數應用題例4”時,學生自讀題目,分析題意,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嘗試練習,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找出了兩種不同的解法,我充分肯定每種算法后,組織學生在四人一組的學習小組里討論兩種解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再讓學生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內交流,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了解了這類應用題的結構特征,,解題策略,體驗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收到很好教學效果。

四、激勵競爭,讓學生在練習中主動參與

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學數學不做練習,等于進寶山不采寶??梢娋毩曔@一環節對學生學習數學是多么重要。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能力,設計基礎題、提高題、綜合題,引進良性競爭,開展“看誰算得又快又對,看誰的算法多”的相互評比,自我較量。和當醫生給題找病因,將題改正,找朋友等數學游戲,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習自信心。特別是應用題的一題多解,幾何初步知識的多種算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從不同思維角度解決同一問題,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激發了學生“愛學、樂學”的情趣。

五、實踐應用,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數學應用價值

數學源于生活,把數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因此我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例如學習了比例分配,讓學生調查本院總電費,按每家用電量攤電費,計算每家電費。老人節全校派28人到敬老院慰問老人,三、四、五、六年級按2:3:4:5的人參加,計算出各年級應去多少人?學了圓的認識,讓學生用圓設計一幅美麗圖畫,學了比例尺,讓學生選用適當比例尺畫出校園平面圖,學了數據收集、整理后讓學生調查統計本校各年級人數或各年級男、女生人數,然后制成統計表進行分析發現新的信息。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參與知識的靈活運用,提高了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要貫穿整個數學課堂,教師不斷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不僅獲取了科學知識,還學會了學習,為終身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重慶市北碚區九龍山小學 400700 )endprint

猜你喜歡
動手操作合作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上課時間太長,下課時間太短”的啟示
在活動中探索求知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活動實施研究
基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的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