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法制滲透

2017-06-30 08:54廖奇靜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年8期
關鍵詞:生活實踐初中物理教學教材

廖奇靜

摘要:隨著社會飛速的發展,各種媒體的傳播,初中生在吸收知識的同時,又有很多不良的東西影響著他們的健康發展。且近年來許多學生法制意識淡薄,掌握的法律知識太少,導致許多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斷送了他們的前途,對社會及家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本文筆者在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下,淺談了幾點方法,即讓物理學科與生活密切聯系,讓學生在接受文化知識的同時,逐漸培養出深厚的法制意識,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法制滲透;生活實踐;教材

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很多內容都與法制教育有關。加強學生法制教育,是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必然要求。物理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系統性、科學性的滲透法制教育。初中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其世界觀和人生觀尚未形成,缺乏完全判斷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行為和思想的腐蝕。特別是在農村,有的家長法制意識比較淡薄,家庭教育不到位,學生就無法治意識而言。而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涉及到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法律法規問題。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有機的滲透法制意識是法制教育很有效的一條途徑。為此,在物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物理教師的本職工作之一。下面談談我在物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幾點想法:

一、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教材內容與現實相結合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主要場所,也是滲透法制教育的主陣地。物理教材中與法制教育的結合點很多,只要我們用心,就能找到大量的適于法制教育滲透的好素材。物理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簡單化、硬性化的形式主義,這里說的是滲透,既不是強加附合,更不能喧賓奪主。僅以環境污染為例,物理性污染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為噪聲、電磁輻射、熱輻射、光輻射等,是由聲、電、熱、光等在環境中的過量引起的。物理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為物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一節知識時,學生知道了一切物體都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的性質。此時向學生展示圖片:①保持車距;②別吻我;③小心追尾。然后提問:道路交通安全法規為什么要規定機動車限速標準?違反上述提示可能會有什么后果?讓學生討論總結出違反了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出現交通事故根據什么法律處理?引導學生思考,然后教師引出《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介紹第四十三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第六十七條。這樣,學生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還對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了初步的認識。

二、要將“法制教育滲于課內、寓于課外”,尊重教學、科學引入以教材為藍本,補充一些新內容,增加法制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教師要通過充分挖掘教材中與法制教育目標有聯系的因素,引入與法制有關的知識,使學生對法制教育所涉及的問題有所理解,在此基礎上變為學生自覺的意識和行動。

1.結合教材準確滲透

物理學科中滲透法制知識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滲透法制教育必須依托教材。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識之中,呈隱性狀態。例如,在聲的利用的教學中,當學生知道聲音可傳遞信息后,可列舉B超機可探測人體的健康狀況、胎兒的發育情況時,可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五條嚴禁利用超聲技術和其他技術手段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嚴禁非醫學的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因此,只有充分駕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諦,探尋到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才能準確的滲透法制知識,讓法制知識牢記學生心中。

2.尊重教學、科學引入

法制知識在物理教學中的滲透要因勢利導、科學巧妙地引入,使法制內容順其自然的融入教學內容中,且合情合理、貼近自然。

比如在教學《透鏡》時,在學生知道了透鏡的作用后,出示案例:18世紀一個寒冷的冬天,某國一處森林發生火災,當地政府出動大量人力,經過十余天才撲滅大火。事后調查中,讓調查人員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場大火中既沒有人縱火,也沒有外界火種。一位學者經過調查和分析,發現原來是大自然和人類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是因為在寒冷的冬天讓樹葉上結了厚厚的冰,有的形成了凸透鏡,使陽光會聚,正巧點燃了位于焦點的枯葉,從而引發了這場火災。因此,進入森林,除不準帶火種外,現在看來,還有那些物品要引起重視?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放大鏡等物品放置、保管時要注意什么?在學生知道進入森林要注意那些問題時,順勢引入《森林防火條例》。既讓學生學習了物理知識,又順利的滲透了法制內容。由此可見,把握好滲透時機是為了獲取最佳滲透效果,只有精心設計教學,充分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3.結合實際,有“度”滲透

物理課是以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要任務的課程,不是法律常識課,不能讓法制知識搶盡風頭、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法制知識的聯系,結合學生實際將物理教學內容與法制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恰當地把握尺寸,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

例如,在熔化和凝固的教學中,在講到冬季氣溫降到0℃或0℃以下時,道路上水凝固成冰,導致行人或車輛行走不安全。此時,可提出問題“凝凍的天氣應注意些什么?”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條“機動車上道路行駛,不得超過限速標志標明的最高時速。在沒有限速標志的路段,應當保持安全車速。夜間行駛或者在容易發生危險的路段行駛,以及遇有沙塵、冰雹、雨、雪、霧、結冰等氣象條件時,應當降低行駛速度?!?/p>

4.貼近生活、滲透法制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接近生活,實踐性較強。所以,便于滲透法制知識。如:在學習了摩擦力后??梢岳谜n件播放生活中一位老年人走路時腳踩香蕉皮,而被摔傷,被送進醫院的片段。引導學生討論,老年人為什么會摔跤?原來是鞋踩在香蕉皮上后與地面間的摩擦力減小,人容易摔倒而造成傷害。學生不僅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知識,也知道隨意扔果皮,不僅沒有環保意識,還容易給他人造成傷害。緊接著,引導學生分析如何防止摩擦力帶來的危害。這樣,學生對摩擦力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又學習了相應的法規。

物理學科與生活密切聯系,很多內容都與法制教育有關。只要我們一線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勇于探索,把法制教育和學科教學相結合,就可以讓學生在接受文化知識的同時,逐漸培養出深厚的法制意識,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貴州省習水縣隆興鎮中學 564600)endprint

猜你喜歡
生活實踐初中物理教學教材
教材精讀
數學課堂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探究
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尊重主體地位,彰顯人文關懷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創設及應用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語文教學重視生活實踐的 “五個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