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中杜麗娘人物形象與生命意識分析

2017-07-04 21:50鄭婉秋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6期
關鍵詞:杜麗娘生命意識牡丹亭

鄭婉秋

雅安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系

摘要:《牡丹亭》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作品以杜麗娘愛情的悲歡離合,對當時封建社會以及程朱理學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欲”思想進行了抨擊,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文章主要分析了杜麗娘的人物形象以及其生命意識,希望能夠為有關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牡丹亭》;杜麗娘;人物形象;生命意識

《牡丹亭》全程為《牡丹亭還魂記》以主角杜麗娘和男主角柳夢梅愛情故事為主線,抨擊了當時社會的封建思想,并且也借此謳歌了人性。小說中杜麗娘生活在官宦之家,由于自小接受封建教育,所以難免性格中隱藏了一絲反抗性,這種反抗性也體現在后來她面對與柳夢梅的愛情時,父母因介于門第觀念持反對觀念這一方面。由此可以發現,杜麗娘身上同時兼具了現代女性的生命意識與傳統女性的封建思想,因此文章中對其進行分析。

一、杜麗娘人物形象

(一)謙恭有禮的大家閨秀

小說中,杜麗娘是一個封建官宦家庭中的小姐,自小便接受了父母、師長的“關愛”,長久以來,父母的古板、封建與塾師的迂腐,使其養成了謙卑有禮的性格,極具傳統女子的特點。杜麗娘的家教十分嚴格,因此秉承了“儒門舊家數”的思想,所以自小便知書達理。作為父母的女兒,杜麗娘恭敬父母,例如剛出場時“嬌鶯欲語,眼見春如許。寸草心怎報的春光一二!”;作為塾師的學生,即便陳最良迂腐之極,杜麗娘也謹遵“自愧蒲柳之姿,敢煩桃李之教”的道理;作為傳統封建社會下的大家閨秀,杜麗娘嚴格克制自己的言行,并且也時常教導春香。由此便可了解杜麗娘作為一個傳統封建社會的大家閨秀,具備了所有傳統女子的個性特點,但是這也為后來她反抗埋下了伏筆。

(二)追求愛情的女子

杜麗娘作為一個大家閨秀的同時,也是一個豆蔻年華的少女,雖然外表謙恭有禮,但是內心卻掩藏著一顆熱情的心,但是這顆心卻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無法得到釋放[1]。然而人性缺失無法磨滅的,當杜麗娘接觸了《詩經》,了解了詩經中的愛情之后,便一發不可收拾。陳最良雖然曲解了《關雎》的本意,但是卻并沒有達到向杜麗娘宣傳后妃之德的目的,相反卻讓杜麗娘動了心,將她心中隱藏了的愛情觀念誘發了出來,甚至做出了后來“以死殉夢”的行為。

在現實的暴擊下,杜麗娘深刻的認知到自己與柳夢梅是沒有未來的,便將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夢境。由此,杜麗娘違背母親的意愿再次獨自游園,想要追求夢中令自己無法忘懷的愛情,但是尋夢無果后難捱相思,一擊病倒,最終在愛情這把烈火下燃盡了自己的生命。

(三)生死相許的烈性女子

即便杜麗娘去世,也并不能夠代表其對愛情的追求就已經停止,反之這卻意味著杜麗娘開始可全新的生活,脫離了現實世界,她更加大膽的放手追求真愛,杜麗娘用自己的死反抗封建禮教,所以作為一個執著于追求愛情的烈性女子再次出現在讀者面前。

已經離世的杜麗娘已經完全擺脫了封建社會與禮法的束縛,用前所未有的勇氣追求愛情。當時杜麗娘身陷陰司,還不忘向胡判官詢問:“勞再查女犯的丈夫,還是姓柳姓梅?”,并且在當時那種封建社會的環境下,杜麗娘大膽承認自己是“慕色而亡”,由此可見杜麗娘對柳夢梅的愛。當其還陽之后,依然心心念念當年與柳夢梅幽會的牡丹亭畔,并魂游到梅花觀時,也作出了“生生死死為情多,奈情何!”這樣的感嘆[2]。由此可見,經歷了生死之后的杜麗娘,喚醒了自己對于生命與愛情的意識,勇敢追求美好的愛情,正可謂是“愛情至死”的典型女性。

二、杜麗娘的生命意識

杜麗娘作為太守杜寶的女兒,不僅容貌秀麗,氣質更是出眾,但是卻自小被父母嚴格管教,深居閨中,作為一個大家閨秀,杜麗娘注定了日后要做一個三從四德的傳統女性。在小說中,杜麗娘白日打盹,卻被其父說教到“假如刺繡馀閑,有架上圖書,可以寓目[3]。他日到人家,知書知禮,父母光輝”,以此可知,杜寶想要的僅僅是自己的名聲,利用女兒光耀門楣。此外,父母也要求私塾先生專門向其傳授《詩經》,其主要原因在于《詩經》的開篇便是后妃之德。雖然杜家有無窮無盡的藏書,但是杜寶認為,麗娘只是個女兒,所以只是安排其學習一些與婦女有關的書籍,希望她可以成為一個具有傳統禮教思想的淑女。

在《牡丹亭》當中,湯顯祖用自己的筆將杜麗娘暗藏于心的生命意識給予了肯定,這是一個身為人應有的生理與心理特征,也是一個人的本能。然而杜麗娘的情感卻有違禮教綱常,在內心情感與封建禮教二者之間,杜麗娘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自己的愛情,當其認識到生命價值時,便放手去追求,用生命捍衛自己的人生理想,守護自己的愛情,由此也將這一部反封建思想的作品進行了深化。盡管“前系幽歡”,然而最終卻依然“后成明配”,杜麗娘面對未來艱難的路,依然選擇誓死捍衛自己的愛情,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并且有情人終成眷屬。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杜麗娘作為一個封建社會下的犧牲品,盡管在當時受盡了人情冷暖,但是其勇于追求愛情與生命的精神,卻依然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湯顯祖也用這一作品,突破了當時封建思想的制約,為后世留下了這一名作。

參考文獻:

[1]孔文峣.情之所至,生死由他——試論《牡丹亭》中杜麗娘的人物形象[J].南國紅豆,2011,02:41-43.

[2]常民強,常怡明.中國古代愛情戲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西廂記》、《牡丹亭》和《桃花扇》為例[J].文化與傳播,2014,06:61-64.

[3]張瀚池.論《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形象[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58-61.

猜你喜歡
杜麗娘生命意識牡丹亭
《牡丹亭》夢境對杜麗娘人物形象的塑造與解讀
白先勇:不強人所難
異域風光恰如故,一銷魂處一篇詩
異域風光恰如故,一銷魂處一篇詩
沈從文筆下底層人物的生命意識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老人與?!放c《活著》的生命意識比較
張生與柳夢梅愛情觀之比較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生命意識的培養
待從頭,盛情說不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