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慣性、網絡位置與雙元技術創新實證研究

2017-07-08 12:52劉潔梁淑茵何小文
軟科學 2017年7期
關鍵詞:競爭力

劉潔 梁淑茵 何小文

摘要:通過結合組織內部和外部層面,構建組織慣性、網絡位置及其組合作用與雙元技術創新,以及創新匹配方式與創新績效和企業競爭力的理論框架,對廣東制造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1)資源守舊、程序老套與利用式技術創新正相關;(2)中心位置與利用式技術創新正相關,中介位置與利用式、探索式技術創新正相關;(3)中心位置—資源守舊組合與探索式技術創新負相關,中心位置—程序老套、中介位置—資源守舊、中介位置—程序老套組合均與利用式、探索式技術創新負相關;(4)雙元技術創新的平衡維度與創新績效正相關。

關鍵詞:雙元技術創新;網絡位置;組織慣性;競爭力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7.06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7)07-0024-05

Research of Organizational Inertia, Network Location and the Du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d on Data of Manufactur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LIU Jiea,b, LIANG Shuyina,HE Xiaowena,c

(a.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Corporate Strategic Management;

c.Guangzhou Colleg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organizational inertia, network location and du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rrying out empirical research within Guangdong manufacture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 (1)Conservative, program stereotypes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re positive with Utilization innovation. (2)Center position is positive with utilization innovation, intermediary position is positive with utilization and discovery innovation. (3)Center positionconservative is negative with discovery innovation; and center positionprogram stereotypes, intermediary positionconservative and intermediary positionprogram stereotypes are negative with utilization and discovery innovation. (4)The balance dimensions is positive with performance.

Key words:du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location; organizational inertia; competitiveness

隨著經濟全球化及人口紅利消失,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國內外的“雙向擠壓”,制造業亟需轉型升級增強競爭力。技術創新是制造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完成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開展技術創新,企業需要擁有足夠資源,同時選擇兩種技術創新路徑需付出高昂協調成本[1],抑制活動有效開展。近年來,利用式和探索式技術創新對企業的重要性已經被廣泛強調[2],有效平衡雙元技術創新能提高企業競爭力,而利用式與探索式技術創新存在依賴性和互補性。組織慣性影響資源配置,企業網絡位置決定從網絡關系中獲取資源的質量及難易程度,不同位置對技術創新活動產生不同影響。情景特征差異影響雙元技術創新與績效的關系,因而還需要對雙元技術創新的不同匹配方式與績效的關系進行進一步研究。關于雙元技術創

新的績效,以及雙元技術創新的匹配方式何種更佳,存在不同的結論。因此,本文確定如下研究問題:結合企業內部和外部層面,探討組織慣性、網絡位置及其組合作用對雙元技術創新的選擇產生怎樣的影響?基于組織雙元性的視角,探討雙元技術創新通過何種方式實現平衡,以及何種匹配方式更有利于競爭力提升?

1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11雙元技術創新

Lundvall認為創新是重大技術變革或漸進的技術改進。薛捷術認為是通過技術的獲取來推進對現有產品、工藝以及服務的改進。技術創新強調整合已有要素或創造新要素以產生市場價值。本文定義技術創新為企業利用技術和知識改進現有或創造新的產品、工藝和服務,并將其商業化。

Benner等根據知識基礎和創新強度將技術創新分為利用式創新和探索式創新。利用式技術創新是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升組織既有技能、產品、服務;探索式技術創新則是脫離既有知識進行新產品設計或開發新市場,以滿足正在形成的需求。利用式和探索式創新體現企業駕馭現有知識和資源的能力以及對外部環境變化的主動適應,體現企業戰略主動性[3]。由于存在對資源的爭奪[4]、自我行為的強化,早期研究多強調這兩種技術創新活動之間的悖論關系[5]。近期學者提出組織可以達到“雙元性”的狀態,即同時開展高水平的利用式和探索式技術創新活動[6,7]。

組織雙元性是組織能夠同時完成漸變和創新兩個挑戰。影響雙元技術創新的內部因素主要有組織情景、組織的資源和能力、組織結構、領導特征。外部影響因素主要有社會資本、網絡能力[8]、網絡結構。大量研究表明技術創新會對績效產生積極影響。探索式創新能增強企業長期競爭優勢,但過度的技術創新可能會對企業績效產生負面的影響。

本文將雙元技術創新劃分為平衡式和組合式雙元技術創新。利用式與探索式技術創新的平衡綜合了兩類技術創新的優勢,平衡式雙元技術創新對企業績效可能最為有利,He等發現組合式雙元技術創新對銷售成長率具有正向影響。

12組織慣性與雙元技術創新

組織具有保持結構和行為趨勢的慣性。組織核心特征迫使它保持現狀。組織依據以往的習性、管理行為行事,影響組織的運作,這種強烈的關聯被描述為組織慣性。技術創新具有高度情景依賴性,不能脫離企業資源與流程,因此受到組織慣性制約。組織慣性能保持企業整體發展的穩定性與一致性,提升原有技術來獲取競爭優勢;動態環境下,組織慣性使企業喪失主動學習新知識以及創新的機會,從而阻礙創新。廖冰等實證發現制造業中組織慣性顯著地正向影響組織創新。

Gilbert將組織慣性劃分為資源依賴和程序守舊[9]。資源依賴表示外部環境變化時組織堅持其資源投資模式,而程序守舊是指企業在動態環境下堅持其使用資源的組織流程。對資源的依賴和對市場勢力的維護,使得企業無法改變資源分配模式;環境適應性、自我強化的組織過程以及管理者認知導致企業管理的僵化和非柔性,抑制新的資源和技術變革發揮作用。資源約束條件下,企業的資源守舊與對現有價值網絡承諾的相互強化,企業資源配置程序的投資范圍會著重于利用式技術創新,從而導致企業利用式技術創新活動先于探索式技術創新活動獲得資源[10]。

程序老套的企業依據固有組織流程進行創新活動,保證組織穩定性,支撐現有業務運行,有利于利用式創新;但程序老套抑制了探索新模式的意愿和行為,導致企業缺乏探索式創新。企業克服資源障礙投入新資源進行新技術開發時,程序老套會抑制新資源和技術變革發揮作用,不利于探索式技術創新。本文提出假設:

H1a:資源守舊與利用式技術創新正相關,與探索式技術創新負相關;

H1b:程序老套與利用式技術創新正相關,與探索式技術創新負相關。

13網絡位置與雙元技術創新

基于網絡視角,企業處于與外部相關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網絡組織環境中。企業網絡位置不同意味著獲取資源和機會的差異,優勢網絡位置有利于企業進行創新活動?;谫Y源基礎觀,通過構建網絡,有利于企業優勢資源的獲取。企業網絡是自身擁有的價值創造資源同其他企業獲取資源的匹配結果,維持和開發自己的資源,從而獲益。外部網絡資源的價值性、稀缺性、難以模仿性以及無法替代性,是企業持續競爭的優勢來源[11]。網絡位置對企業創新有重要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獲取資源等行為受網絡位置影響?;谫Y源依賴觀點,企業必須控制關鍵資源,以減少對網絡中其他企業的依賴,并控制其他企業依賴的資源。

中心度和中介度從不同角度刻畫企業網絡位置[12]。中心度描述了企業在網絡中位置狀況,中介度強調與其他企業之間的位置關系[13]。因此網絡位置模式可分為網絡中心位置與中介位置[14]。占據優越網絡位置的企業更易于提高創新績效。

中心位置企業與更多網絡中的企業直接聯系,易獲取并控制更多類型創新資源;有利于降低創新成本和風險、提高創新效率[15];同時具備更多強聯結,對網絡信息和資源擁有較大的調配能力,有利于推動利用式創新[16]。中心位置企業占據知識、資源、信息的控制優勢,有利于探索式創新;但高中心度企業受到規則、慣例束縛,因而過高中心度會阻礙探索式技術創新。中介位置企業、橋接彼此不相連的合作伙伴,享有信息和控制優勢,享有中介利益。企業擁有非冗余的異質性聯系,能更快地獲知機會或威脅,提升創新成功率。中介位置企業能夠獲得多元化的知識資源,加強隱性知識轉移,促進利用式創新;同時中介位置有助于異質性知識的獲取,擴展知識寬度,進而促進探索式創新。因此,提出假設:

H2a:網絡中心位置與利用式技術創新正相關,與探索式技術創新呈倒U型關系;

H2b:網絡中介位置與利用式技術創新正相關,與探索式技術創新正相關。

14組織慣性與網絡位置的交互作用

有限資源約束下,企業需要對利用式與探索式技術創新做出資源配置決策,在決策和執行當中,會受到組織慣性影響[17]。企業通過合作網絡彌補內部資源的不足,而企業在網絡中的位置決定了其能調動的外部資源[18]。因此組織內和組織間的不同特質影響所能獲得的資源,決定創新活動的選擇。本文構建了4種組合模式,并探討它們對雙元技術創新產生的不同影響。

中心位置—資源守舊:中心位置企業獲取更多資源,更好把握網絡內資源的配置,有利于利用式創新。但中心位置企業對多重聯結所形成的資源依賴和承諾,加強了資源守舊對資源投入模式的固化,無法靈活運用資源響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不利于探索式創新。

中心位置—程序老套:程序老套具有路徑依賴特性,不能針對非連續性的變革進行自我調整,中心位置企業扮演著網絡資源管理者和調配者的角色,受到更多網絡規則、慣例限制,強化了程序老套對利用式與探索式創新的負面影響。

中介位置—資源守舊:雖然資源守舊能保證資源穩定性,但中介位置的弱聯結不利于隱性知識轉移,使得資源守舊對利用式創新的正面影響被削弱。而中介位置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異質性資源,但在資源守舊的作用下,仍然將資源配置傾向于現有知識、技術上,因而會不利于探索式創新。

中介位置—程序老套:中介位置弱聯結不利于隱性知識轉移,且程序老套使組織流程僵化,不利于持續開展利用式創新。中介位置有利于其在網絡中搜索新知識、新機會,但程序老套的自我強化機制導致外部的新知識、新機會難以觸動管理者,不利于探索式創新開展。因此,提出假設:

H3a:中心位置—資源守舊組合與利用式技術創新正相關,與探索式技術創新負相關;

H3b:中心位置—程序老套組合與利用式技術創新負相關,與探索式技術創新負相關;

H3c:中介位置—資源守舊組合與利用式技術創新負相關,與探索式技術創新負相關;

H3d:中介位置—程序老套組合與利用式技術創新負相關,與探索式技術創新負相關。

15雙元技術創新的匹配方式與企業競爭力

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技術創新會提高企業競爭力[19],創新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20]。國內學者主要研究了技術創新對制造企業競爭力的影響,認為創新對高技術產業競爭力影響更明顯,研究表明技術創新與競爭力有顯著關系。

雙元技術創新能同時兼顧現有競爭優勢的提升和新的競爭優勢的培養。雙元技術創新有兩種匹配方式:平衡維度和組合維度。平衡維度指利用式和探索式技術創新保持相對平衡的狀態。兩種創新之間存在替代關系,需要進行權衡取舍,確定最合適的資源分配方式。企業過分地偏重其中一方,會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不利于企業績效。

組合維度是指利用式與探索式技術創新共存,并達到較高的水平。兩種創新之間存在互補的關系,兩者處于較高水平能產生杠桿效應,相互促進從而提升績效。高水平的利用式技術創新能夠促進企業探索和發展探索式技術創新所需的新知識和新資源;而高水平的探索式技術創新活動可開發新技術,同時改善現有技術。

H4a:平衡維度與創新績效正相關;

H4b:組合維度與創新績效正相關。

16概念模型

在理論探討的基礎上,構建本文的理論框架,如圖1所示。

2研究方法

21數據收集

以廣東地區制造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話訪問、郵件回訪等方式邀請樣本企業參與問卷調查。通過預測試發放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60份。根據預測試結果對問卷進行修正,正式問卷發放600份,獲得有效問卷151份,有效回收率是2517%。

22變量定義與測量

雙元技術創新:借鑒Atuahene-Gima、伍勇等的量表,共10個題項。將組織慣性劃分資源守舊和程序老套,借鑒相關研究[21]用10個題項測量。借鑒Batjargal、Tsai、竇紅賓量表,用4個題項測量網絡中心位置;借鑒Freeman、任勝鋼量表,用3個題項來測量網絡中介位置。經檢驗,各量表信效度較好。

控制變量:技術創新受企業年齡、規模、社會資本等因素影響[22]。因此,本文選擇企業的年限、規模、資本額、行業等作為控制變量。

3研究假設的檢驗與分析

31相關分析

從相關分析結果可知,組織慣性兩個維度、網絡位置兩個維度都與利用式和探索式創新在0001的水平上具有顯著相關關系。

32回歸分析

321組織慣性對利用式與探索式技術創新影響的回歸分析

對資源守舊與利用式創新進行回歸分析,調整后R2為0436,回歸方程擬合程度較好,系數為0525,在p<0001下通過雙側檢驗,由此,資源守舊與利用式創新正相關得到驗證。對資源守舊與探索式創新進行回歸分析,調整后R2為0434,回歸方程擬合程度較好,系數為0506,且能夠在p<0001下通過雙側檢驗,資源守舊與探索式技術創新負相關假設不成立,H1a得到部分支持。

對程序老套與利用式創新進行回歸分析,調整后R2為0443,回歸方程擬合程度較好,系數為0175,且能夠在p<010下通過雙側檢驗,程序老套與利用式創新正相關得到驗證。對程序老套與探索式技術創新進行回歸分析,調整后R2為0436,回歸方程擬合程度較好,系數為0194,且能夠在p<010下通過雙側檢驗,程序老套與探索式技術創新負相關假設不成立,H1b得到部分支持。

322網絡位置對利用式與探索式技術創新影響的回歸分析

對中心位置與利用式技術創新進行回歸分析,調整后R2為0410,回歸方程擬合程度較好,系數為0523,且能夠在p<0001下通過雙側檢驗,由此,中心位置與利用式創新正相關得到驗證。對中心位置與探索式技術創新進行回歸分析,調整后R2為0418,回歸方程擬合程度較好,系數為0552,且能夠在p<0001下通過雙側檢驗,由此,中心位置與探索式技術創新呈倒U型關系沒有得到驗證,因此,假設H2a得到部分支持。

對中介位置與利用式技術創新進行回歸分析,調整后R2為0402,表明回歸方程擬合程度較好,系數為0192,且能夠在p<001下通過雙側檢驗,由此,中介位置與利用式創新正相關得到驗證。對中介位置與探索式技術創新進行回歸分析,調整后R2為0388,表明回歸方程擬合程度較好,系數為0154,且能夠在p<010下通過雙側檢驗,由此,中介位置與探索式技術創新正相關得到驗證,因此,假設H2b得到支持。

323組織慣性與網絡位置的交互作用分析

將4種組合的交互項作為自變量放入到回歸方程,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說明中心位置、資源守舊均與利用式創新存在顯著線性關系;中心位置與資源守舊的交互作用對利用式創新影響不顯著;中心位置與資源守舊的交互作用對探索式創新產生負向影響。H3a得到部分支持。同理,可以得出H3b、H3c、H3d得到支持。

324雙元創新對創新績效影響的回歸分析

由表3可知:利用式創新對創新績效具有正向影響;探索式創新對創新績效具有正向影響;組合維度對創新績效具有負向影響,H4a未獲支持。平衡維度與創新績效的線性關系不顯著;相對平衡維度對創新績效具有正向影響,H4b得到支持。

4研究結論與展望

41研究結論

本文提出組織慣性、網絡位置及其組合作用影響雙元技術創新的假設,以及在組織慣性—網絡位置情境下,雙元創新的兩種匹配方式會對創新績效,最終對競爭力產生不同影響的假設,并以廣東地區制造企業為樣本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1)組織慣性的兩個維度:資源守舊、程序老套與利用式創新正相關;(2)網絡位置的兩個維度:中心位置與利用式創新正相關,中介位置與利用式、探索式創新正相關;(3)中心位置—資源守舊與探索式技術創新負相關,中心位置—程序老套、中介位置—資源守舊、中介位置—程序老套的組合均與利用式、探索式創新負相關;(4)雙元技術創新的平衡維度與創新績效正相關。

42創新點與局限

本文從資源基礎觀、網絡理論、學習理論等視角探討組織慣性、網絡位置及其組合作用對雙元技術創新的影響,以及雙元技術創新匹配方式的績效效果,并構建了理論框架進行實證檢驗。突破了組織界限,創造性地將組織內部和外部視角結合起來,研究組織慣性和網絡位置及其組合作用對雙元技術創新的影響,有助于全面認識雙元技術創新影響機制。此外,本研究還通過實證檢驗比較了兩種匹配方式對創新績效的影響,豐富了雙元技術創新與績效的實證支撐。

對于雙元技術創新影響因素的選取有一定局限性。問卷調查對象局限于廣東地區的制造企業,研究結論能否應用于其他地區仍有待進一步探討與檢驗。

43研究展望

第一,本文主要從網絡理論、資源基礎觀、組織學習理論視角研究,未來還可從其他理論角度進一步闡釋雙元技術創新的微觀機理;第二,本研究選取了組織慣性和網絡位置對雙元創新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還有組織內部和外部的變量因素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孫金云. 一個二元范式下的戰略分析框架[J]. 管理學報,2011(4):524-530.

[2]Benner, Tushman. Exploitation, Exploration, and Process Mangemnt: The Productivity Dilemma Revisited[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

[3]He Z,W P. Exploration vs. Exploitation: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Ambidexterity Hypothesi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4,15(4):481-494.

[4]Lavie D,Stettner U, Tushman M L,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within and across Organiz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10,4(1):109-155.

[5]Uotila J,Maula M,et al. Exploration,Exploitation,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nalysis Of S&P 500 Corporation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30(2):221-231.

[6]Gupta A K K G. The Interplay betwee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

[7]伍勇,梁巧轉.雙元技術創新與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破壞性創新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6): 140-151.

[8]Koka B R, Prescott J E. Designing Alliance Networks: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osition,Environmental Change,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6):639-661.

[9]Gilbert C G. Unbundling The Structure of Inertia : Resource VS Routine Rigid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5.

[10]陳立新. 現有企業突破性創新的慣性障礙及其超越機制研究[J]. 外國經濟與管理,2008(7): 20-25.

[11]Lavie D, Rosenkopf L.Balancin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Alliance Form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 49(4): 97-818.

[12]Zaheer A, Bell G G. Benefiting from Network Position: Firm Capabilities,Structural Holes,and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 26(9): 809-825.

[13]錢錫紅,楊永福,徐萬里. 企業網絡位置、吸收能力與創新績效——一個交互效應模型[J].管理世界,2010(5):118-129.

[14]劉冰,符正平,邱兵. 冗余資源、企業網絡位置與多元化戰略[J]. 管理學報,2011(12): 1792-1801.

[15]錢錫紅,徐萬里,楊永福. 企業網絡位置、間接聯系與創新績效[J]. 中國工業經濟,2010(2): 78-88.

[16]曾德明,文金艷,禹獻云. 技術創新網絡結構與創新類型配適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J]. 軟科學,2012(5): 1-4.

[17]馮忠壘,嚴良,吳郁玲. 探索性創新的資源和常規剛性對市場份額影響[J]. 管理科學學報,2014(12): 52-59.

[18]臧金娟,李垣,魏澤龍.雙元模式選擇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基于跨層視角的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9): 105-112.

[19]Fabio Montobbio.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and Structural Change on Export Performance in Nine Developing Countries[J]. World Development,2005(4):56-62.

[20]Jian Cheng Guan,et al.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itivenes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Based on DEA Model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6(3):971-986.

[21]趙亞普,張文紅.我國制造企業服務轉型的挑戰及對策:惰性理論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4): 129-135.

[22]高良謀,李宇.企業規模與技術創新倒U關系的形成機制與動態拓展[J].管理世界,2009(8):113-123.

(責任編輯:辜萍)

猜你喜歡
競爭力
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結果排名
2018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結果
商業銀行競爭力綜合評價
商業銀行競爭力綜合評價
2016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陪名表
責任競爭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的必選項
中國城市競爭力最新排名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研究中亟待澄清的幾個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