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式創新、知識動態能力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研究

2017-07-08 13:58姚艷虹歐陽雪周惠平
軟科學 2017年7期
關鍵詞:開放式創新企業競爭力

姚艷虹++歐陽雪++周惠平

摘要:從企業內部能力和外部環境兩個層面,探討開放式創新對培育企業競爭力的作用機理?;?71份中國企業的實證數據,研究發現開放式創新(內向、外向型)正向影響企業競爭力;知識動態能力在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力間發揮完全中介作用;伙伴機會主義分別負向調節內向、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

關鍵詞:開放式創新;企業競爭力;知識動態能力;伙伴機會主義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7.07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7)07-0029-05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among Open Innovation,

Knowledgebased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artners Opportunisms

YAO Yanhong ,OUYANG Xue ,ZHOU Huiping

(Business School,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

Abstract: From the inside capability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perspectiv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between open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271 valid sampl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open innovation including inbound open innovation and 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knowledgebased dynamic capabilities mediates complet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partners opportunisms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open innovation;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knowledgebased dynamic capabilities; partners opportunisms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封閉式創新已無法滿足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任何實力雄厚的企業都不可能擁有創新所需的全部技術和資源,因此開放式創新已成為學術界和商業界的主流導向。如研發網站InnoCentive作為互聯網公共平臺,將外部科學家與公司內部亟需解決的問題連接起來,與全世界擁有不同研究背景的科學家共同解決問題。

Chesbroug首次提出開放式創新是動態環境中驅動企業創新成功和維持競爭力的重要途徑[1]。學術界認為開放具有管理挑戰和內部互補性,為成功調動和應用內外部知識來源,企業需要更高階的管理能力以協調外部知識流入和內部創新活動。但已有研究更強調企業跨界獲取外部知識和技術的需求,強調開放式創新對提升創新產出的積極作用[2],較少涉及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力關系的研究。同時,現有文獻更關注企業外部因素對開放式創新的潛在影響,忽略了內在因素的支持作用。動態能力是對資

源基礎理論的補充,相關研究已表明動態能力有助于培養企業的競爭優勢[3],而知識動態能力在開放式創新中的作用尚未得到驗證。在開放式創新中,企業所需的關鍵資源嵌于創新網絡中,因而基于組織間關系的知識產權保護、伙伴關系等行為,對開放式創新產出和競爭優勢的影響有待深入驗證。

據此,本文從企業內部能力和伙伴機會主義兩個角度,探討知識動態能力在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力關系中的作用機理;驗證伙伴機會主義對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力關系的影響,為企業增強知識動態能力,規避合作伙伴的消極行為,推進開放式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提供理論依據。

1理論與假設

11開放式創新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

Chesbrough提出的“開放式創新”模式在管理領域頗受關注。開放式創新分為內向型開放式創新和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且兩者不相互排斥[4]。內向型開放式創新是指企業整合外部知識資源進行創新和商業化的過程,包括合作、聚合等方式[4],如寶潔的聯合與發展模式?,F有研究強調內向型創新對企業獲取外部知識和技術的作用,如Chesbrough等的研究顯示內向型創新通過整合外部知識源,豐富企業的知識基礎[5]。而外向型創新是企業將內部有價值的知識產權輸給外部組織,由其他組織進行商業化的過程[4],包括外向許可、剝離和出售互補資源等形式。

內向型開放式創新將外部知識和創意整合到內部進行應用。根據資源基礎理論,資源和能力是企業獲取持續競爭優勢的主要驅動因素。首先,企業通過知識流入獲取的互補性資源能促進新產品創新、提升技術先進性。例如,內向型創新促使寶潔的研發效率提高60%,并從外部獲取了超過1/3的新產品資源[6]。其次,內向型創新驅使企業及時獲知、理解與把握外部市場的需求變動,提升企業在創新路徑選擇以及資源配置上的科學性,降低產品成本及風險。故提出以下假設:

H1a:內向型開放式創新對企業競爭力產生正向影響。

外向型開放式創新更強調企業內部知識或技術的外部應用。當組織能生產比競爭對手更具價值的產品或服務,能夠完全部署或使用獨特的、不可模仿的資源或能力時,將形成競爭優勢[7]。企業通過提供技術許可、特許經營等新型商業模式,促進內部資源重組與利用,使有價值的創新成果快速商業化,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8]。如德州儀器多年來50% 的凈收入均來源于技術授權交易[9]。另外,由內向外的知識溢出,增強企業在產品和技術市場上的領先地位,獲取巨大的戰略收益[8]。如特斯拉公司開放其全部專利,以形成以特斯拉的電動車電池技術路徑為基準的行業標準,擴大綠色電動汽車的創新與市場空間。故提出以下假設:

H1b: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對企業競爭力產生正向影響。

12伙伴機會主義的調節作用

在交易費用理論中,機會主義被定義為使用詭計的自利行為和不完整的或扭曲的信息披露,尤其是誤導、歪曲、偽裝、混淆,或其他迷惑方式導致的后果[10]。一般信息和知識是機會主義風險的關鍵來源,即一方參與者的知識被復制、剽竊或泄露給另一方參與者,甚至是競爭對手[10]。已有研究表明機會主義對信任和長期導向等關系結構產生負向影響[11]。

開放式創新過程存在較大的知識泄露風險。由于大量參與者涉入企業創新過程,并接觸企業的核心技術和專有知識,這引入了合作伙伴對關鍵戰略核心資源的知識占有風險[12]。在內向型創新中,企業希望通過合作和技術購買協議等多種方式獲取外部合伙伙伴的知識資源。為維持自身知識產權的稀缺性,外部伙伴可能存在不遵守合作協議的行為。顯然,與投機取巧的合作伙伴維持關系需花費大量的成本進行協調。因而企業對伙伴機會主義行為的控制會消耗外部知識搜尋的資源投入,不利于知識資源的整合以及資源優勢的形成。在外向型創新中,企業的知識資產及其收益難以有效保護。一旦合作伙伴存在搭便車或投機取巧等機會主義行為,企業的關鍵資源可能外泄。這不僅增強了對手的實力,也會降低企業知識資產的稀缺性和專有性。故提出假設:

H2a:伙伴機會主義負向調節內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

H2b:伙伴機會主義負向調節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

13知識動態能力的中介作用

知識動態能力的相關研究,當前多涉及知識動態能力的類型、維度與知識管理、網絡結構以及與績效的關系等[13,14]。Wang明確提出了知識動態能力的概念,將其定義為企業動態應用和調整企業知識庫來獲取競爭優勢的能力[13]。Han 等將知識動態能力定義為組織通過動態應用和調整企業知識庫并系統解決問題的潛力,包括知識感知能力、知識利用能力和知識再配置能力3個維度[14]。本文采用Han等對知識動態能力的定義進行研究。

內向型創新增強企業對內外部知識的感知??缃缰R搜尋驅使企業對內部資源現狀進行盤存,清楚內部知識基礎優劣,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搜尋。同時,知識搜尋是一個積極融入外部市場的動態過程,企業需主動感知外部環境的變化,辨識市場機會和威脅,搜尋互補性的知識資源,豐富企業知識庫的種類和數量。此外,通過跨界知識搜尋,企業獲取有價值的知識資源,促進內外部知識的有效結合,有益于提升知識利用率。另外,持續的知識流入給企業現有知識庫注入新鮮血液,提高企業資源的柔性和靈活性,增加知識重新組合的可能性。

在外向型創新中,由內向外的技術活動刺激企業開放其組織邊界,接觸其他企業的技術產品,有利于增強企業對外部知識的感知力和敏銳性,從而激發企業的技術靈感[15]。而且,企業通過出售知識產權和技術訣竅等無形資產能促進內部知識重組與利用[16]。同時,在對外知識輸出的過程中,企業可觀測環境變化、發掘市場機會和識別顧客的需求變動,及時調整資源配置或組織結構,增強知識再配置能力。

動態能力作為一種高階能力,能及時捕捉新機會,重新配置和保護知識資產和技術以贏得持續的競爭優勢。Wang等提出知識動態能力是企業通過動態應用和調整知識基礎以實現競爭優勢的一種能力[13]。Teece認為感知能力強的企業,能更好地了解市場變化以及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及時推出新產品和技術,從而增強自身的技術優勢。此外,企業的知識利用和配置能力越強,越能降低其在創新過程中的試錯率,保證其在行業內競爭優勢的持續性。因此,提出以下假設:

H3a:知識動態能力在內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間起中介作用;

H3b:知識動態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間起中介作用。

綜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2研究設計

21數據搜集

數據搜集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預測試,通過MBA和EMBA課堂現場發放問卷100份,得到有效問卷90份,對題項及因子進行分析并調整;然后采用方便抽樣方法,對湖南、廣東、遼寧等多個省份的企業進行數據采集,委托企業以現場和電子郵件兩種方式發放問卷。行業涉及制造、汽車和生物醫藥等。調查對象主要為工作年限較長、熟知企業產品流程和市場狀況的基層和中高層管理者,以及研發、技術等類別的核心員工。本次共發放問卷400份,剔除無效問卷129份,得到有效問卷271份,回收率為6775%。其中,男性占713%,女性占287%;高級管理者占2565%,中層管理者占1391%,部門經理占2609%,核心員工占3435%。

22研究變量

除控制變量外,其他變量的測量均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各測量指標均在國外成熟量表的基礎上,由2名熟練掌握中英文語言的研究人員通過翻譯、回譯和調整的方式進行編制。

開放式創新采用Hung和Chou開發的問卷[2],包括內向型和外向型2個維度,各包含5個題項。

企業競爭力借鑒Yang等人開發的量表[17],該單維度量表在Wu等相關量表的基礎上編制而成,包括5個題項。

知識動態能力在借鑒Han[14],Wang [13]等人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編制而成,包含7個題項。驗證性因素分析CFA顯示該量表適配度指標為χ2/ df=1725,RMSEA=0048,CFI=0994,IFI=0994,TLI=0989。因此,量表的信度與效度良好。

伙伴機會主義在參考Stefan和Inge[18]等人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編制而成,包含5個題項。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該量表適配度指標為χ2/ df=1449,RMSEA=0048,CFI=0992,IFI=0993,TLI=0985。因此,量表的信度與效度良好。

本文引入5個控制變量。企業年齡作為控制變量是由于年限較長的企業可能缺乏采取開放式創新所需的靈活性。同時選取企業規模、市場動蕩、技術動蕩和競爭程度作為控制變量是因為這些變量在先前文獻中被證實能影響開放式創新的績效結果。

3實證分析

31信效度分析

數據搜集后,對構念進行信效度分析。首先,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檢驗變量的結構效度。模型的擬合指數為:χ2=610388,df=314,χ2/ df=1944,RMSEA=0059,CFI=0933,IFI=0933,TLI=0925。參照判斷標準,所有擬合指數都較為理想,該模型擬合度較好。此外,Cronbach α和CR都大于08,表明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其次,因子載荷大部分都大于07,每個潛變量的平均提煉方差AVE都大于05,表明模型具有較好的內聚效度。且各變量AVE的平方根均大于該變量與其他變量的相關系數,如表1所示,該模型表現出理想的判別效度。

32描述性統計與相關分析

表2為相關分析結果。結果表明,各變量顯著相關,且均處于中等相關水平,適合進行回歸分析。

33伙伴機會主義的調節效應分析

采用多層回歸分析檢驗變量間的交互影響,結果如表3所示。首先將控制變量進入方程與企業競爭力進行回歸,得到模型1。后引入自變量得到模型2,再加入自變量和調節變量得到模型3。最后,將所有變量與交互項都放入方程得到模型4。結果顯示內向型創新與企業競爭力顯著正相關(β=0198,P<001),H1a得到支持;內向型活動與伙伴機會主義的交互項(β=-0171,P<001)對競爭力產生負影響。該結果支持H2a。同理,發現外向型創新與企業競爭力顯著正相關(β=0247,P<001),H1b得到支持;外向型活動與伙伴機會主義的交互項(β=-0202,P<0001)與競爭力負相關,支持H2b。

為進一步解釋上述結果,本文繪制出不同程度的伙伴機會主義與兩類開放式創新的關系圖,如圖2和圖3所示,該結果進一步驗證了本文結論。

34知識動態能力的中介作用檢驗

采用AMOS180數據分析軟件進行潛變量路徑分析,擬合方程的相關參數如表4所示??芍P鸵皇亲罴哑ヅ淠P?,各擬合指數均達到顯著水平,擬合度最理想。

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得到表5的最優擬合模型中的路徑系數結果及路徑圖(見圖4),由于完全中介模型的3條路徑系數均顯著,因此,知識動態能力在內向、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創新績效的關系間均發揮完全中介作用,支持H3a和H3b。

4研究結論與展望

41結論與討論

本文旨在探討組織內外部因素對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力關系的影響,研究結論如下:(1)內向型和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均正向影響企業競爭力。這一結論與Chesbrough的觀點一致[1]?,F有文獻強調開放式創新對企業績效的正向影響,對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力間關系的研究仍不足。本文的結果支持內向型和外向型創新不相互排斥的觀點[8],兩種創新均有助于形成競爭優勢。這表明在企業實踐中需結合自身的能力特點,注重兩種創新活動的均衡。

(2)知識動態能力在內向型、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中發揮完全中介作用。該結論豐富了知識動態能力觀念和資源基礎理論在開放式創新研究中的應用。研究多聚焦于開放式創新對企業績效產出的直接影響,及外部資源的重要性和可獲得性,忽視企業戰略、文化、知識基礎等內部因素。研究表明動態能力有助于培育企業的競爭優勢[3],但知識動態能力在開放式創新中的作用尚未得到驗證。本文發現知識動態能力在兩類開放式創新與競爭力的關系中均發揮完全中介作用,為企業培養知識動態能力,推進開放式創新提供了新依據。

(3) 伙伴機會主義負向調節兩類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由于搭便車和知識剽竊等機會主義行為的存在,企業的知識資產及收益難以有效保護。本文檢驗了機會主義行為在內向型、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中的負向調節作用,該結果解釋了實踐中因擔心強大的競爭對手,許多公司不愿意轉讓技術的行為。在市場化水平較低、商業倫理規范不健全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如何規避機會主義行為的風險,更好地管理開放式創新,值得進一步探討。

42管理啟示

本文對企業創新管理實踐的啟示:首先,開放式創新不同維度對企業競爭力均有正向影響,為管理者開放企業的創新過程提供了理論支持。由于內向型、外向型創新在企業競爭優勢上均能產生積極影響,企業應整合內外部資源,以實現兩類開放式創新的協同作用;且企業應利用其組織能力來管理開放式創新環境以培育競爭優勢。

其次,知識動態能力在通過開放式創新提升競爭力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知識動態能力促進企業及時捕捉市場動向,調整資源配置并優化工作流程,是促進企業利用外部知識和將內部知識商業化的重要途徑。企業應不斷提升知識動態能力,關注市場機會和威脅,以促進外部知識的內部消化和吸收。

最后,伙伴機會主義在開放式創新中有負向調節作用,該結論為企業管理開放式創新的外部網絡提供了理論支持。企業應注重關系管理,構建一系列包括交易機制和關系機制在內的治理機制,穩定商業伙伴關系,避免違約及知識產權的外漏等影響企業開放式創新效果的因素。

43研究不足與展望

首先,知識動態能力對知識資源的整合、配置和更新往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本文采取橫截面數據來測量存在缺陷,未來可采用縱向數據進行研究。

其次,由于本文所有數據均來自同一個被采訪者,會影響研究的客觀性,未來可考慮將問卷不同部分分別由企業的不同人員來填寫,避免同源誤差。

參考文獻:

[1]Chesbrough H W.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3227.

[2]Hung K P, Chou C. The Impact of Open Innov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ternal R&D and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J]. Technovation, 2013, 33(s10-11):368-380.

[3]李軍, 關健, 陳娟. 組織學習、動態能力與企業戰略變化關系的實證研究[J]. 軟科學, 2012, 26(3): 57-63.

[4] Chesbrough H, Crowther A K. Beyond High Tech: Early Adopters of Open Innovation in Other Industries[J]. R&D Management, 2006, 36(36): 229-236.

[5] Chesbrough H, A, Prencipe. Networks of Innovation and Modularity: A Dynamic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8, 42 (4): 414-425.

[6] Aitamurto T, Lewis S C. Open Innovation in Digital Journalism: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Open APIs at Four News Organizations[J]. New Media & Society, 2013, 15(2): 314-331.

[7] Tsou H T, Cheng C C J, Hsu H Y. Selecting Business Partner for Service Delivery Co-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Management Decision, 2015, 53(9): 2107-2134.

[8] Lichtenthaler U. Technology Exploi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Open Innovation: Finding the Right ‘Job for Your Technology[J]. Technovation, 2010, 30(30): 429-435.

[9] Chesbrough H. The Market for Innovation: Implications for Corporate Strategy[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07, 49(3): 45-66.

[10] Dugger W M.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by Oliver E. Williamson[J].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1987, 21(1): 528-530.

[11] 江旭. 聯盟信任與伙伴機會主義的關系研究——來自我國醫院間聯盟的證據[J]. 管理評論, 2012, 24(8): 51-57.

[12] Lee R P, Johnson J L. Managing the Multiple Facets of Risk in New Product Alliances[J]. Decision Science, 2010, 41(2): 271-284.

[13] Wang E, Klein G, Jiang J J. IT Support in Manufacturing Firms for a Knowledge Management Dynamic Capability Link to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7, 45(11): 2419-2434.

[14] Yuqian Han, Dayuan Li. Effects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Innovative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Knowledge-based Dynamic Capability[J]. Management Decision, 2015, 53(1): 40-56.

[15] Lichtenthaler U. 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and Its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 Examining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J]. R & D Management, 2009, 39(4): 317-330.

[16] Mol M J, Birkinshaw J. The Sources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When Firms Introduce New Management Practice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9, 62 (12): 1269-1280.

[17] Yang J, Zhang F, Xu J, Sun W. Strategic Flexibility, Green Management, and Firm Competitiveness in an Emerging Economy[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15, 101: 347-356.

[18] Stefan W, Inge G. The Formation of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Detailed Contract Drafting and Close Partner Selec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5, 69(4): 103-117.

(責任編輯:辜萍)

猜你喜歡
開放式創新企業競爭力
基于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誠信文化與現代企業的品牌建設研究
管理創新助力企業發展“逆水行舟”
開放式創新與合作創新的比較研究
企業風險投資(CVC)對于開放式創新戰略目標的實現
開放式創新視角下企業技術創新模式研究
我國中小企業結盟能力與開放式創新模式耦合機制研究
開放式創新下的專用性知識獲取
吸收能力在開放式創新過程中作用的產業差異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