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示理論對翻譯本科專業《科技英語翻譯》課程教學的指導意義

2017-07-14 15:52胡鷗盟
校園英語·下旬 2017年7期
關鍵詞:教學策略

胡鷗盟

【摘要】市場對翻譯人才的需求促使了高校加大產出此類人才。相關課程的教學方法研究也取得了較多成果進展。本文擬從認知科學中的圖示理論角度出發,探討其對翻譯本科專業課程《科技英語翻譯》的教學策略指導意義。

【關鍵詞】科技英語翻譯 圖示理論 教學策略

近年來,我國對外經濟的繁榮興盛致使社會需求大量的翻譯人才;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設置起了翻譯專業,其培養層次從大學??频酱T博士研究生級別不等?;谑袌龃蟓h境的要求,應用類文本的翻譯能力是翻譯專業人才培養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英語語言類的翻譯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科技英語翻譯》或《科技翻譯》等課程正是基于此培養目的而設置的。

此類課程涉及各種自然科學和技術類專業文本的英漢互譯練習,而語言專業類的本科學生大多缺乏這類理工知識,課程教學中,筆者發現,若直接讓學生閱讀練習文本,他們常常會難以理解文本大意,以至于翻譯練習時即使查閱了工具書也無法選擇恰當的詞義,只能依靠教師講解才能克服閱讀障礙完成練習;這導致學生長期處于一種“恍惚”的、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生此時并不是學習的主體,缺乏自主激活學習動機的誘因,整個課堂也就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因此,幫助學生自主克服閱讀障礙是突破《科技英語翻譯》課堂被動教學模式的關鍵,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難點之一,近年來在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中被大量運用的圖示理論對此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圖示及圖示理論

圖示(schema)一詞最早由德國哲學家康德(1781)提出,經英國心理學家Barlett發展成為“圖示理論” ,后成為心理學及認知語言學等學科領域的重要概念,其定義在各領域及各學者間各有不同,一般指人腦對“已知知識進行歸類并將其構建成網絡的行為”或 “組織和理解未知信息的系統” ;認知語言學認為,圖示是人類進行認知活動的基礎;圖示是“被學習者儲存在記憶中的信息對新信息起作用的過程及怎樣把這些新信息豐富到學習者知識庫中的過程”。人類的信息輸入過程首先就需要理解未知信息,而對新輸入信息的理解則必須基于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網絡,即圖示,將預輸入信息與圖示相聯系,激活圖示,才能完成信息輸入的一系列過程[ibid.]?!犊萍加⒄Z翻譯》課程教學中,許多學生最大的困難便是無法將文本中的預輸入信息與自身已有圖示相聯系,也就無法激活已有圖示,從而無法理解預輸入信息,造成閱讀障礙,無法開展翻譯活動。那么幫助學生激活圖示就成了科技英語文本翻譯教學中的關鍵環節。

二、圖示在科技英語文本理解的作用

依據不同的學科領域和研究者自身觀點,圖示從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分類,從語篇理解角度來講,一般分為語言圖示(語言知識)、內容圖示(文章內容背景)和形式圖示(語篇結構)三類;從翻譯實踐的角度來說,翻譯過程是譯者利用已有背景知識和語法詞匯等知識獲得文本大意,再選取恰當的雙語轉換方法和技巧行成譯文的過程,所涉及到的圖示主要為知識圖示和語言圖示,筆者將前者理解為譯者理解文本信息所需的背景知識,例如,“It died suddenly,in a terrible rain of fire and ash. The tragedy struck on the 24th of August,A.D.79. Mount Vesuvius,which had slept quietly for centuries,erupted with savage violence.” 這段練習,從內容看應是某科普文章的截取部分,因為脫離語境,缺少必要的上下文信息,句首引導詞“it”指代的事物需要學生據有一定的背景知識才能理解到是指歷史上著名的因火山爆發而毀滅的龐貝古城;了解此歷史的學生理解起句義來會事半功倍,并且會將“it”轉換為它所指代的具體事物,從而向讀者傳達出語句隱含的準確的外延信息;而缺乏此知識的學生多半會將“it”直譯為“它”,無法向目的語讀者傳達出精準的信息。對于后者,筆者認為就科技英語翻譯而言,除了指必要的語法規則、詞匯知識和雙語轉換策略知識之外,還包括了對科技文體特有語言風格的把握能力,因為“科技語篇代表一種將現實概念化的方式,一種為保持其科技屬性而必須獨立于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之外的交流方式”。如,學生看到“The bottom layers are rich in nickel,a strong and tough material.” 這句話時,雖然能懂得大意,但翻譯“strong and tough material” 時必須先要清楚,漢語科技文獻用語習慣一般是要在表示材料性能的形容詞前加上表示性質的名詞,才能給出“強度高、韌性好”這種較為規范的譯文。

三、基于圖示理論的科技英語翻譯教學建議

既然圖示對于提高學生文本輸入與輸出能力的作用如此關鍵,那么課堂教學設計中就應當恰當運用它來幫助學生。本文將從知識圖示和語言圖示兩個方面來探討相應的教學策略。

1.知識圖示。前面提到,知識圖示主要指譯者理解文本信息所需的背景知識,其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克服文本輸入過程中的理解障礙。翻譯本科專業的學生并不一定具備自然科學和技術制造等理工類常識,更談不上理解精深的知識了,而這些領域恰恰是科技文本常會涉及到的,是課堂教學中無法回避的難題。那么教師在處理這一教學難點時,一是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和人才培養的方向來分解難度,二是要讓學生在接觸練習文本前先建立相關知識圖示。

首先教師應明確,翻譯本科專業培養的應是適應社會日常對外活動需求的人才,而不是某一專業領域的譯者,畢竟這些譯者通常來說應由有較高外語水平的專業人員擔當,《科技英語翻譯》這門課程的目的不是要讓學生懂得更多艱深的科技知識,而是教會他們處理科技英語文本的規律、技巧以及有助于自身專業能力發展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首先應盡量避直接選擇有較高專業等級的文本,如科技專著、醫學論文等,而應先讓學生接觸普通科技文體,如產品說明書、科普類文章等較為容易理解的文體,再循序漸進加大難度;這樣既可以不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促進學生提高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

接下來,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相關知識圖示,使學生在處理較困難文本時可自行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讓學生接觸醫學類文本時,可先給出下面這段話供學生翻譯練習:

For most kids,Morses Disease isnt bad. You get a pimply skin which itches. During the next couple of days you may feel almost too weak to cross the room. Then its over. But some kids arent that lucky. Morses Disease sometimes leaves behind a slow poison in the body which...(對大多數兒童患者來說,莫爾斯式癥的病情并不嚴重,只是皮膚發癢、出疹。幾天以后,患者感到十分疲憊,連在房間走動都感到體力不支。過后癥狀隨即消失。但有些孩子情況不一樣,莫爾斯式癥有時會在他們體內留下一種慢性毒素……)

這是一段明了易懂的科普介紹,難度較低,學生讀后可對“Morses Disease”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腦海中對這一概念建立起了一個簡單的圖示,知道它是一種看似尋常、但對特定患者具有嚴重危害的疾病,并能較好地完成翻譯練習。此時教師可加大難度,出示一段更為正式的練習:

Despite a common belief that Morses Disease is a minor childhood ailment,medical research has uncovered the serious damage which often sneaks up on the victim after the mild primary symptoms have vanished. Weakened vision,slowed-up reflexes,and even brain damage may occur,but slowly that heretofore they have been ascribed to other causes.(盡管人們普遍認為莫爾斯式癥是一種輕微的兒童疾病,但是醫學研究揭示了這種疾病的嚴重危害,這種疾病是在較輕微的初期癥狀消失以后潛入患者體內的。此時,患者的視力減弱,反應遲鈍,甚至出現大腦損傷。但這類癥狀常因出現緩慢而被誤診為其他疾?。ibid.]

這段練習傳達的內容進一步解釋了“Morses Disease”的具體危害,是一個新的信息,但是可以與學生先前建立起的圖示融合,形成一個初步的知識網絡。最后,教師可將“Moreses Disease is one of a small number of know di-viral diseases in which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ages are caused by two different viruses...”[ibid.]這樣更為專業的文本作為課后的拓展練習布置給學生,學生因為前兩段練習的鋪墊,初步具備了獨立解決難題的能力,他們可通過查閱資料讀懂文本,明白“Morses Disease”的致病原理,使腦海中新形成的圖示更為完善,并可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熟悉到此類文體在漢語中對應的寫作規范,使自己今后的譯文能更為貼合原文風格。

2.語言圖示。語言圖示主要涉及的是基礎的詞匯、語法知識、翻譯技巧和對文體風格的熟悉程度。對學生而言詞匯通常是最大的困難??萍加⒄Z翻譯理解環節的一大難題就是文本可能涉及到大量艱澀且不常用的詞匯,這些通常是某一科學研究領域的術語,只有專業學者才需要接觸并熟悉,甚至有些詞匯在常規類的工具書中無法被查閱到。而學生一旦遇到此類文本,就會感到茫然無措。其實這類詞多半由來自于希臘語或拉丁語的前綴、后綴和詞根組合而成,其構詞方法及常用詞綴實有跡可循的。如 therm-(熱的、熱力學的)、chron- (時間)、quasi-(類似)、pseudo- (假的、偽的)等前綴,–oma(腫瘤)、–ectomy(切除術)等后綴。教師應注意有意引導學生積累此類知識,構建相應圖示,使學生面臨未知信息時能成功激活腦海中的知識網絡,成功獲取信息含義。其次,雖然學生的母語都是漢語,但他們的語言圖示中通常還缺少漢語的某些語言規則。如漢語中表達“減少”概念時通常不與倍數搭配,而采用分數,英語則無此要求;例如 “Single-mode operation could be achieved by reducing the length of the laser tube by 5.5 times.”這句話通常應譯為“把激光管的長度縮短9/11,就可以進行單模工作?!?,而學生已有圖示中若無此知識,則會把其中的 “reducing the length ... by 5.5 times.”譯成“把……的長度縮短4.5倍”這種不規范的漢語。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還應填補學生翻譯時涉及到的漢語知識涉的空缺部分。

圖示在人認知過程中的關鍵性毋庸置疑;而關于《科技英語翻譯》這門課程,教師在關注學生譯文產出質量的同時,也需要同樣關注學生的文本信息輸入過程,運用科學規律幫助學生完善認知過程,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服務于社會經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Barlett.F.C.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Schema:http://en.wikipedia.org/wiki/Schema.

[3]周相利.圖示理論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2(10).

[4]周紅民.翻譯圖示解析[J].上??萍挤g.2003(3).

[5]Widdowson,H.G.Explorations in 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

[6]傅勇林,唐躍勤等.科技翻譯[M].北京:外語研究與教學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淺析高中數學圓錐曲線微專題教學策略
淺談遞歸算法的教學策略
基于任務為導向的長文教學策略
關于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的相關探究
識字寫字結合教學策略探析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三項教學策略
基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作文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