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朱光潛的“音律說”看詩歌翻譯中的音律翻譯

2017-07-14 11:09劉瑞
校園英語·下旬 2017年7期
關鍵詞:詩歌翻譯音律詩經

劉瑞

【摘要】詩歌的音律有三種表現方式,即“聲”、“頓”、“韻”。英漢兩種語言在音節、發音等方面存在差異,本文通過對許淵沖先生在《詩經》翻譯中對音律處理方面進行研究,旨在為詩歌翻譯中的音律翻譯提出一建議。

【關鍵詞】音律 《詩經》 詩歌翻譯

一、引言

朱光潛先生在《詩論》中指出了音律對于詩歌的重要性以并概括出了詩歌音律的三類具體表現形式:第一,音律表現為“聲”,一般而言,可在聲音的長短、高低和輕重等三方面見出音律節奏。第二,音律也表現為“頓”,“頓”專指由聲音組合而成的自然停頓,它的主要功能在于使聲音形成一種節奏美。第三,音律還表現為“韻”,“韻”在《詩論》中特指押韻腳,讓字音中的韻母部分在詩歌的一定位置上有規律地重復。

《詩經》的語言兼有意美、形美和音美,其常被古代人民吟唱于嘴邊,音律節奏對其尤其重要。許多譯者在翻譯《詩經》時往往關注前兩者,對后者則常常忽視。許淵沖先生在對其進行翻譯時,不僅注意到了前兩者,對后者也進行了仔細研究,將這三者進行了充分的傳達。

二、“音律說”的三方面在許淵沖《詩經》翻譯中的體現

1.“聲”在《詩經》翻譯中的體現。中國詩歌主要遵循“平仄律”,其詩句中每個音的“平”或“仄”都可以隨語義或語氣的變化而變化;而英文詩則主要遵循“輕重律”,其更重視聲音的輕重,常常是依靠聲音輕重的有規律變化而形成節奏的。也就是所謂的“重音制”。例如:

原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譯文:he reeds grow green/ Frosted dew-drops gleam. Where was she seen/ Beyond the stream.

原文在整體上有平有仄,從而在朗讀時自然而然產生了一種抑揚頓挫之美。在追溯細節則可發現,第一句的后半部分與第二句的后半部分平仄規律相同;在譯文中,第一句詩 “The reeds/ grow green.”由兩個音步構成,其中每個音步都由一輕一重兩個音節構成。第二句詩 “Frosted dew-/drops gleam”也是由兩個音步構成,每個音步也是由一輕一重兩個音節構成,只是每個音步的輕重分配順序不同。其余幾句也均符合這一規律,在聲音上也產生了一種抑揚頓挫之美。許淵沖先生對漢語詩歌的這一特色深有把握,同時也充分認識到了英語詩歌遵循“輕重律”這一事實,讓英美讀者在體會中國古詩意境美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他們所熟悉的英文詩的節奏美。因此許先生的在“聲”這方面基本實現了原文和譯文的效果對等。

2.“頓”在《詩經》翻譯中的體現。中文詩歌在一句中常常會出現全平全仄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頓才能賦予詩歌節奏感。而英文詩歌則不然,它的一行表達的意義往往不完整,上一行沒有完全表達完的意思可以自然地轉入下一行去。所以在朗讀時常常在上下兩行交接處沒有停頓。例如:

原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譯文:By riverside a pair/ Of turtledoves are cooing;Theres a good maiden fair /Whom a young man is wooing.

關關/ 雎鳩,在河/ 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原文屬于四言二頓,每頓兩個音節。每一句均為完整的句子,均具有完整的意思。這樣的停頓往往會使得這種吟唱更富有節奏性,從而增強其美感。而英文詩則具有其自己的特點。許淵沖先生在翻譯時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在譯文中,第一句末尾的 “a pair” 和第二句開頭的 “of”在語法和語意上明顯應該連在一起。但許淵沖先生在此處卻將其分開,使其符合英文詩歌的表達習慣。在停頓方面,譯文還是遵循英文詩歌常有的輕重律。在朗讀時通常在每個音步之間停頓。

3.“韻”在《詩經》翻譯中的體現。中國詩歌之所以具有音樂美,韻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在這一點上,英文詩歌與中文詩歌是具有相似性的,都是借助韻來增強詩歌的節奏美,進而使詩歌富有音樂性。此外,在英文詩歌中還常常會出現壓頭韻的情況。關于這一點許淵沖先生也做得很好。例如:

原文: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譯文:A maiden mute and tall/ Trysts me at corner wall;I can find her nowhere/Perplexed,I scratch my hair.

這里押韻的字是姝、躕、孌、管、煒、美。其中,姝和躕、孌和管、煒和美韻腳相同。在讀到這些重復的韻腳和相似的發音時,自然也會明確地感覺到:這些相同韻腳的重復出現,也形成了一種鮮明的節奏感,因而也強化了詩句的音樂性。在許淵沖先生的譯文中也延續了這種押韻,押韻的詞分別為 “tall”和 “wall”、“nowhere”和 “hair”、“mute”和 “lute”、“light” 和 “delight”,在遵循英文詩歌典型的“輕重律”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押韻這一元素,從而使譯文更加富有節奏感,使英美讀者在朗讀時有一種美的享受。

三、結論

音律節奏是詩歌區別于散文的重要標志,具有制造距離以節制情感和強化音樂美的效用。因此,在詩歌翻譯中,譯者要從音律的三種表現方式“聲”、“頓”、“韻”入手,充分認識英語詩歌和漢語詩歌在這三方面的差異,注意漢語詩歌一貫遵循的“平仄律”與英語詩歌一貫遵循的“輕重律”、英漢兩種詩歌中間的停頓問題以及壓頭韻和壓尾韻等問題,使譯文在內容忠實于原文情況下同時也達到富有節奏感,從而讓英美讀者進一步感受中國詩歌的博大精深。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詩論[M].北京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詩歌翻譯音律詩經
《詩經》中走出的“莊姜”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
中日兩國諺語音律的比較
闡釋學視角下的中國古典詩歌翻譯研究
詩意與詩體的“旅行”
20世紀80年代以來張炎詞學思想研究述評
巧用《詩經》解難題
一把了解中國傳統音樂的鑰匙
論中國古代戲曲史的重建
《詩經》掇藥等二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